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大源镇积极开展造纸行业结构调整 大源有着悠久的造纸历史和浓厚的造纸文化,“纸乡”的美誉更是闻名在外。全镇现有造纸企业49家,年产量达33.61万吨,年创产值10.46亿元,并解决了劳动力5000余人,成为大源镇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的支柱产业。 然而,我镇的造纸行业也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规模较小效益低、技术落后档次低、污染严重耗能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使得“财富源”反过来成了“污染源”。大源人民的母亲河――大源溪早已不见了往日的清透,取而代之的是黑臭的河水以及漂浮的白沫。刺鼻的恶臭使得沿溪两岸1.5万余名居民终年不敢开窗,过往行人无不掩鼻捂口;更为严重的是,这还直接威胁到大源溪下游杭州人民的饮水安全。此事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曾多次亲临大源检查大源溪的污染情况。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行业再不加以改造,走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路子,大源的“祖传产业”势必被淘汰,国家治淮的力度和决心便是前车之鉴。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长久以来困扰我镇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早在99年起,我镇就着手对辖区内的造纸企业开展“一控双达标”、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镇建设的工作。去年我们又成立专职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将责任包干到人。在全镇范围内大力营造“质量兴业、环保先行”的氛围,宣传“环保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先后出台了《造纸企业外迁入区的优惠政策》、《严格限制在大源溪上游新上造纸生产线的规定》、《环保有奖举报制度》、《大源溪整治切断包干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于企业签订《环保责任书》,积极引导其开展自查、自纠的整治工作。在硬件设备上,还新建、扩建了11个垃圾填埋场;完善了34家造纸企业的污水一级物化处理设施。在执法监督上,特别成立了两个环保督查小组,并会同环保部门先后关停了13家土烘缸和无治污设施的造纸厂、泥浆纸厂。镇党委、政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我们预期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没能从根本上还原大源的绿水青山,可以说这场经济与环境的“双抢”战役才刚刚开始。 一、远近规划相结合,标本兼治。 按照建设“生态富阳”及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要求,我们从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现状出发,并结合部分企业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现已初步拟定恢复大源溪流域生态系统的近远期规划方案。 从近期看,采用截污纳管方案较为省时、省力,且短期内见效快。即在大源溪地下埋设涵管,集中收纳污水,后输送至大源镇震龙村污水处理厂或拟建中的灵桥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治污。 此方案工期短,见效快,若资金到位约6个月就能完成管道的埋设;企业损失小;同时也能促进企业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直至自行淘汰。但另一方面,该方案的实施会使大源溪的水功能遭到破坏,还有可能导致河床干枯;而沿溪两岸居民的声环境、气环境还是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介于这种“半路拦截”式的治理方案终究只是个治标之策,而无法从根本上恢复大源溪水域的生态环境。我们以“标本兼治”为目的,采用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分步实施的办法,又拟定了另一套重在治本的“关、扶、转、迁、限”整治规划。即针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坚决“关小上大”,关停那些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差、且污染严重经营不善的小企业。以腾出环境容量来支持、扶助那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环境损害小、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生产。 但仅仅将环保的重点放在污染物的“末端”控制和处理上,以达标排放或追求达标排放为最终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末端控制”为主的环保策略在当今的企业环境管理中遇到了严峻挑战,被动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增强的环境要求。首先,造纸行业的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光污水处理一项就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原材料被作为“三废”处理掉或排放,既是浪费也造成污染;此外,单纯的依靠设施处理,比如将含有害物质的污泥填埋等处理方法,只是将污染物转移,最终造成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因而,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清洁生产是兼顾企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赢策略,也是实现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控制转向源头控制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改进管理;改进工艺;改进原料选择和循环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将污染物排放达到最小量。如一些企业采用废纸回收、废水回用以及污泥造纸等技术,不仅实现原料的循环经济,也降低了企业的治污成本,可谓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三、产业结构做调整,优胜劣汰。 要真正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镇党委、政府在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前提下,利用经济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允许现有造纸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探索新型的生产方式,如采用以木桨为原料生产工艺,生产特种纸,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优化工艺来实现企业向着宽幅、高效、环保的方向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纸业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严格限制在大源溪上游新上造纸生产线,牢把项目审批关;此外,我镇还积极进行市场分析,充当企业的“信息员”,并不定期地与相关企业的厂长代表交流、沟通,广开言路、广纳意见,积极鼓励企业向低耗能、低污染的行业转产。下好产业结构调整这步棋,无疑能使我镇的造纸行业治污工作向规划中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四、企业搬迁入园区,优势集聚。 我们把工业功能区建设作为我镇调整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配套、高标准建设,并结合我镇产业,最大限度地推动优势产业的集聚。工业功能区现已开发面积1200亩,社会总资产达10多亿元,累计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占总投入的50%。目前,功能区已初步形成造纸设备、建材、文体卫用品、服装等加工工业的产业小群体,大大推进了产业集聚度,促进了块状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为发挥行业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引进的35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动工率达100%、投产率为80%,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
长点。 按照我镇生态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现初步拟定在大源与灵桥两镇交界处――云池畈建立造纸专业生产功能区,对镇南桥上游的造纸企业进行集中安置。通过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水准、集中治污的造纸工业功能区,彻底突破“先污后治”的老路。凡大源溪镇南桥上游造纸企业及以废纸为原料的再生纸企业均采取优化组合的方式,按照产业导向用三年时间,分批搬迁至造纸功能区。区内将建立一家日处理污水17万吨的二级生化处理厂,为真正创造“绿色大源”设立平台。此外,区内还将建立一家每小时平均供气250万吨、供电11万伏的热电厂以及日供水24万吨的供水公司。既可确保功能区内企业和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也可杜绝因使用不净能源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为鼓励企业搬迁入区的积极性,我镇还将设立专门的奖励资金。以1760机型为基准,确立奖励系数为1、金额为150万元。依此类推,71条生产线共需奖励金额7179万元。其中,自觉执行搬迁规划的予以全额奖励;逾期执行的减半奖励;不执行的不予奖励并报请市政府强制关停。 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详细明确的规划方案。我镇的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大源溪流域环境整治以及造纸工业功能区建设等工作正步步为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项计划、任务均得到较好的落实和完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去年第三季度,全市电力供应紧张,“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的用电方案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极大影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土地供应紧张,功能区的二级土地开发遭遇门槛;银根紧缩政策的实施,政府财政吃紧;区内企业结构不合理,整体产业素质较低,竞争力不强等等均给我镇如何增强发展后劲;如何实现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 为确保这一系列庞大、复杂且艰难的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在政策上牵头、资金信贷上给予帮助、出台土地、税收等相应的倾斜和优惠政策。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调研报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