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发言稿 时间:2023-08-12 本文由倩倩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贸工作过程中,应联系本国发展实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线,从而持续发展和开创经贸工作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在春节即将来临的繁忙时刻,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工业经济问题。会议的议题有两项:一是传达贯彻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二是总结20xx年经贸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任务。刚才,郭益民同志传达了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耿同庆主任对全市去年工业经济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安排,各县区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下面,就各级政府和市县部门如何更好地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市意识。有目共睹,我市的工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工业增幅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20xx年为36.7%,列全省第3位,总量超过了枣庄、聊城。20xx年1—11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92.4亿元,排名全省第13位;增长34.95%,增幅列全省第3位。1—9月份,二产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占8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5.8%,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5.2%。20xx年,全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37亿元,增幅35%以上。魏桥、滨化销售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和100亿元。12月30日,王仁元副省长专程赴邹平参加了魏桥销售收入实现350亿元庆贺大会,并讲话致贺。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市的工业发展步伐较快,较以前相比有了根本的起色和较变。以上成效取得是经贸系统的同志们克服机构新建、职能扩大、人员减少、任务加重等一系列困难,想方设法锐意进取的结果。从总体上说有这么几条:第一,勇于开拓创新经贸工作思路。提出了坚持“工业兴市、民营强市、流通活市”“三位一体”的工作重点,把握了全局工作的主动权。第二,积极主动地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组织开展“民营经济年”活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国家和省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围绕开展“加大投入年”活动,在银企合作、企业上市、金融担保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为组织实施“十大产业集群(链)大会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为冲刺20xx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助推经贸工作上台阶的大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民营经济考核机制,组织企业参加了山东省名牌产品质量万里行、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滨州家纺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了创建“节约型社会”和“绿色饭店”活动,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经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

  但是,对于当前形势,有些同志也有不同看法,总担心出现重复建设,行业生产过剩。对目前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从以下四个关系来予以科学分析和正确认识。一是多与少的关系。对待这一问题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高度上来分析判断,只要世界市场不饱和就不叫多。从我市来看,比如纺织业规模这么大,市场是否饱和其实,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过剩的是落后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对好企业好产品来讲,生产过剩是一种最好的机遇,魏桥就是在产品过剩的大环境下异军突起,发展壮大起来的。关键看质量。只要质优价低就不会过剩,只要价高质次再少也会过剩。物美价廉的产品什么时候也不会过剩。因为社会每天都在运转,天天都有需求。如果某些方面领域说过剩,也只是一种相对过剩,也只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不够高,价格不合理造成的,绝对不是这种产品的绝对量过剩,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大与小的关系。企业大小与企业生命力不是必然联系关系,不能说企业大了或企业小了才有生命力,而是企业在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必须依靠科技开发、自主创新、科学管理才有竞争力、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大企业小企业最终都是靠大而强才能立住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海尔集团的销售收入20xx接近1200亿元,而我们最大的魏桥也只有350亿元,相比之下,我们的发展还远远不够。三是产业集群与重复建设的关系。一个地方的工业要想有竞争力,就必须有像样的产业集群。全国经济发达地区都有产业集群带动,如温州皮鞋产业群、江苏服装产业群、东北的汽车制造及重工业产业群,省内的荣成食品产业、乳山的水产产业等等。但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靠重复建设中的大浪淘沙而逐步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市工业在某些方面具有前瞻性的重复建设,也是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工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之一。我们反对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高水平的重复建设越多越好。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确。四是二产和三产的关系。

  按照经济学规律和发达地区的经验,三产的发展是以二产发展为基础的,只有工业上去了,三产才能够兴旺和发展。一个地区从不发达到发达,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我市的工业还只是处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其中黄河以北数县尚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还达不到推动三产业快速膨胀的时期和阶段。因此,不要为了数字上的好看而盲目发展三产。这里并不是说三产不重要,服务业是我们的弱项,一定要坚决抓好、抓上去,但决不能离开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促进和推动,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二产的高水平膨胀和积累,就没有服务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如果抛开二产抓三产,就会本末倒置,起到事倍功半的反面效果。

  从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还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两项资金占用高,资金周转慢。20xx年1—11月份,两项资金占用87.9亿元,比去年增加19.33亿元,同比增长28.19%。省里周转次数是3.144,而我们是3.074,比全省慢0.07个百分点;第二个就是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解决;第三是亏损增加,亏损面扩大。1—11月份,亏损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132%;亏损面达13.95%,同比扩大3.55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95个百分点。我市要完成“xx”规划,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突破500亿元。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强化工业兴市意识,着力解决目前工业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工业发展不放松,经过今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使我市的工业发展有一个大的转变。

  (二)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县区政府和市县职能部门要准确把握自身在工业发展中的定位,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切实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所谓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尤其要抛开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套方法和办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抓工业、管企业。在新形势下,重点要履行好引导、服务、监管三大职能。一是在引导上。要引导企业发挥好、利用好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如财税、金融、土地、技术扶持等,利用各种政策机遇发展自己。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抛弃短期行为,树立科学发展及循环经济的现代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的长效生命力。引导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在核心产品、知名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上狠下功夫,提高企业的行业生存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结合“xx”规划对我市工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对“xx”期间工业的发展重点导向做了详尽说明,进行了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必须引导企业,按照规划要求搞发展,上项目。要分清楚哪些是支持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禁止的。对那些支持鼓励的重点要分门别类具体到企业、具体到项目抓好落实。尤其要围绕规划的十大产业链下功夫、做文章,以项目保产业,以产业保发展。二是在服务上。要以政府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要按照规划的要求,把每一企业、每一个项目需要政府办理的事情,逐一列出单子,具体到部门,具体到人。使企业和项目运行遇上难题时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做,把为企业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的组建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积极与国资、金融、财政、保险等部门沟通交流,尽快建立完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是在监管上。首先要加强安全监管。不管多大企业,必须接受当地政府的安全监管。对安全监管绝不能手软,必须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其次是劳动保障上的监管。必须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按时为职工发放工资、交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维护职工利益。再次是环保上的监管。企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吃祖宗的饭,摔子孙的碗”。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在硬环境建设上,要围绕企业的发展和需要突出解决好水、电、路、讯等问题。应该说,近年来我市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硬环境建设改观较大。但也应该看到,我市历史上欠账较多,目前的硬件建设现状还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要求,比较突出的铁路、港口等还只是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和部门还要作较大的奋斗和努力。在软环境建设上,要着重抓好服务环境建设,积极处理化解企业与周边环境的矛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化解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矛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抓好监督环境建设,切实有效地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三乱”。县区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管住自己的部门、自己的人。抓好法制环境建设,要重拳打击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抢劫、强装强卸等霸匪地痞现象,在这个方面绝不能有任何心慈手软行为,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舒展宽松环境。抓好投资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诚信滨州”建设力度,增强诚信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一诺千金。尤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诚实守诺,决不能言而无信,拒不兑现,影响对外形象。抓好人事环境建设,我市的骨干企业只所以能够膨胀做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张士平、张忠正等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企业家可以说是企业的主心骨、顶梁柱,全社会都要尊重和爱护他们。今后,我们必须在一方面抓好现有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的同时,另一方面努力扩大企业家数量,切实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活力。今年,组织人事部门将筹办部分企业领导干部参加清华大学企业经营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希望各县区认真组织,积极参加。要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从根本上扩大企业管理者资源数量。要充分利用我市职业学院、高级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职工“短、平、快”培训和就业前的岗前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多开展那些针对性强、见效快、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技能比赛活动,并把职工的技能等级与工资、晋级、养老金等挂钩,激发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要大力开展企校合作,支持企校合作,使社会资源为我服务,通过企校合作,引进人才,带进技术成果。

  (四)必须进一步提高经贸系统的服务水平。经贸系统是全市工业发展的直接服务部门,是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代表。经贸系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效率和水平,关系到企业发展环境的好坏与优劣。应该看到,滨州近年来工业取得的成效与经贸系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经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努力拼搏而促成的。但是,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经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还必须再进一步提高水平,强化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形势要求,更好地为工业发展搞好服务。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市经济一盘棋思想,始终站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想问题、办事情、抓工业,绝不能单纯就工业抓工业。要树立企业的问题就是经贸系统干部职工自身问题的意识,没有大小、内外、你我的问题,只要企业有求,我们就要有应,这是服务全局的内在要求。二是要切实搞好服务。坚持项目工作是一把硬尺子,真正把项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之中,以项目论政绩,以项目论成败。对项目工作完成好的,要敢于重奖,在政治上给荣誉,物质上给实惠。对于项目工作完成较差的,也要按要求进行惩戒。三是要积极进行上下左右的沟通与联系。各科室要积极主动地与上级部门沟通交流,有条件的还要争取多与国家部委走动联系。有些政策、信息、项目,只有多沟通,才能了解掌握,才能主动。如今年省里出台的50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1500万元用于国家前三名主导产品开发等政策,省里一旦确定,有关科室必须盯上,多争取一些,这一点对我们欠发达市尤为重要。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现在企业发展的形势都非常快,技术设备更新频繁,企业内外改革也不断在深化,不学习就成为门外汉,怎么指导企业帮助企业在这一点上,经贸系统要舍得投点资,使我们的干部职工跟上时代步伐。五是要加强监督抓好落实。继续实行领导、科室分包项目制度,强化责任制,增强项目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项目工作要加大催办查办力度,实行“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序,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评”。对于重点项目,要打破常规,建立台账,进行跟踪督查。对于督查过程中发现对项目工作不重视,或者不能按时完成项目任务的要及时通报,以此推动项目工作的快速发展。

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明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工业流通经济发展一直非常关心,高度重视。省委、副省长王军民同志近期专门听取了全省经贸工作情况汇报,对近年来全省经贸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明天下午,军民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五年来全省经贸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经贸战线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工业流通经济发展史上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工业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五年来,全省经贸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流通经济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持续增强、消耗持续降低、效益持续提高的良好态势。

  ——工业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预计到20xx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5300户左右,是20xx年的2.6倍;资产总额达到31000亿元,是20xx年末的2.6倍;完成增加值13000亿元,是20xx年的3.8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00亿元,实现利税5350亿元、利润3290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4.4、5.0和5.3倍。工业增加值绝对额已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利税、利润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位。工业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上升到55%,比20xx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显著优化。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2800亿元,是上个五年技改投入的3.1倍;预计20xx年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2.2%,比20xx年提高8.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预计20xx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分别比20xx年提高8和12个百分点。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国重点调度的353种重点工业品中,我省有140种产品产量位居前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由20xx年的28个和32件发展到271个和128件。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国家统计局认定的大型工业企业由20xx年的182家发展到目前的316家。

  ——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20xx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亿元,增长17%,是20xx年的2倍。各类物流企业达到4000多家,其中有15家入围全国物流业百强。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达67个,等级货运站494个。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8.8亿吨,比20xx年增长61.37%;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7亿吨,比20xx年增长2.5倍。

  ——节约型社会建设迈出扎实步伐。20xx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降到1.23吨标准煤,比20xx年下降3.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02吨标准煤,下降5.7%。全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555.24万吨标准煤;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指标达到43项,比重达到87%。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产值263.7亿元,利用工业固体废物3722万吨,利用焦炉、高炉煤气51.34亿立方米,利用河道泥沙19.5万吨。20xx年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进一步下降到1.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7%,比20xx年下降2.38%。

  同志们,五年来,全省工业流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这是全省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经贸委党组,向全省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省工业流通经济发展的中央驻鲁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和各科研院校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回顾五年,全省经贸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山东和各地实际,在建设经济强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工业流通经济发展路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现代化。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史,一条基本规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二、三次产业逐次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美欧日等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以科技教育金融等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增长结构。我省目前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还要延续一个较长时期,在现阶段,工业经济是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主要支柱。只有率先实现工业化,才能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20xx年省委工作会议以后,全省上下围绕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和 “三个关键”、“三个亮点”、“三个一批”要求,进一步统一了认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局面迅速形成。围绕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省经贸委于20xx年牵头研究制定了《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提出了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制造业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山东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按照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全省经贸系统本着“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的理念,注重对关系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注重宏观指导和微观组织相结合,加强分析预测、信息服务、规划指导和政策调控,更加科学地指导全省工业流通经济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不断强化企业的市场、投资、经营决策、技术开发等主体地位,围绕企业搞好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全省经贸系统也连续多年在行风评比中位居前列。

  (二)坚持技术改造不动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大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这既是长期以来山东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符合山东实际的必然选择。山东工业总量大,传统产业比重高,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仅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低、竞争力差的问题。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0xx年起,我们研究制定了新的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提出了“以支柱产业为主导,突破重点装备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拉长产业链”的总体思路,并组织实施了“3646”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围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六大支柱产业、七个产业链和46个重点龙头产品加大技改投入。20xx年起,又进一步提出并实施了以培育100个重点产品和100个重点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1-11月份,首批启动的62个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7亿元,并拉动配套商业贷款187亿元。目前已有24个项目竣工投产,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58亿元、利税16.4亿元。五年来,全省共完成更新改造设备91.6万台(套),引进了13.5万台(套)国外先进设备,建设了1.6万条先进生产线。目前,全省主要行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提高到50%,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提高到25%,分别比20xx年提高23和12个百分点。支柱骨干企业装备水平焕然一新。水泥旋窑化率达到40%,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的应用率分别达到80%和100%,电解铝全部采用先进环保的预培槽生产工艺,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机的比重分别达到30%、60%和62%。今年以来,在国家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技改投资进一步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倾斜。前11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六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省技改平均增速25.9和14.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占全省技改投资的比重达到23%。自20xx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取消了技改项目审批制度,简化了项目审批程序,提高了效率。技术改造的重点和组织方式也由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和项目管理转到着眼于行业发展和产业链培植上来,把企业的技改项目引导到全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上来,不断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企业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全省工业产品结构特别是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大批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质的变化。20xx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只有50亿美元,20xx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今年有望完成270亿美元,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6.6%,是20xx年的5.3倍。

  (三)坚持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抓住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联合两大关键环节,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做支撑,就不可能有现代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也就不可能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载体作用,不断强化产学研联合,推进成果转化,是我省技术创新的成功之路。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虽然从总体上看起步比较早,基础较好,但也存在着整体实力不强、创新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缺乏、重大成果不多等突出问题。为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自20xx年开始,省经贸委提出了重点培育建设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双百”工程,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xx年首批确定了31户重点企业技术中心,20xx年又确定了第二批重点培育的31户企业技术中心,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1.7亿元。逐步完善了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标准和工作办法,目前,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61家,比20xx年增加37家,居全国首位。省级技术中心达到365家,比20xx年增加187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7%以上,重点培育的“百户”技术中心企业达到5%以上。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汽车、橡胶、煤炭等领域建立了11家行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已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平台,相继开发出了海信“中国芯”、东岳化工离子膜、潍柴欧Ⅲ发动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不断推进产学研联合。到今年,我省已连续成功举办了xx届产学研洽谈会,会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加深,产学研已成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五年来,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有20xx多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了1000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累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60955项,新增经济效益300多亿元。兖矿集团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了煤变油技术和年产600万吨综采放顶煤技术,解决了世界核心技术难题。产学研合作形式也由成果转化、联合攻关进一步向共建研发中心、技术入股和资产重组等深层次拓展,合作领域由国内合作向国际合作发展。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关系进一步稳固。目前,全省有200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120多家重点企业在海外建立了研发机构或信息中心。在搞好自主研发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进技术消化创新。五年来,我省累计完成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创新项目280多项,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50项,掌握了空内冷发电设备技术、高精细荫罩生产技术、管线钢和板坯连铸技术、MDI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了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环保型汽车发电机、汽车空调器等高端装备生产能力。

  (四)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向,把节能减排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我省既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大省。这是历史条件形成的。依托能源和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是经济增长初级阶段共同的规律,是实现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规律。但同时也造成了我省对能源和资源的高度依赖。无论是从全球的能源环境形势还是省内外资源条件分析,以大量能源和资源消耗为支撑的发展方式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我省水资源不足全国1/6,能耗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全国最大。如果这种增长方式不加快转变,资源、能源及环境条件不可能长久支撑下去,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因此,把节能减排提高到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下决心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巨大挑战。近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具有本省特点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强有力的节能减排组织领导体系。省政府在设立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和成立省节能办公室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成立了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全省14 个市也都成立了节能办公室,10个市成立了节能监察机构,初步建立起了畅通有效的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了由各级行政首长 和企业法人代表负总责的全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提升为约束性否决指标,严格了考核通报和奖惩问责制度。三是完善了节能减排政策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山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标准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省节能减排工作有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增量,建立了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制度。确定了1000户能源消耗大户的节能重点企业,加大了能耗定额、能源审计和考核力度。四是形成了节能减排技术推动体系。全省重点抓了推广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建设100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的三个节能“100项”,加大了节能减排资金投入,20xx年,全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增加到21.33亿元。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了241个节能项目;另外有58个项目列入国家节能技改投资计划,总投资76.9亿元。五是强化监督执法力度。组织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活动,累计监察300余家企业,提出节能建议1356条,对135家节能违法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六是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五年来,全省纺织、机械、建材、冶金、造纸、化工、电力等行业共淘汰落后设备6247台(套),生产线342条,分流和转移安置职工16000多人。今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重点组织了对小火电、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到今年底,全省将关闭淘汰360万吨钢铁落后产能;关闭水泥立窑100余座,产能1000万吨;淘汰71万吨焦化落后产能;关停火电机组67台,96.6万千瓦。全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有序推进。今年完成清洁生产投资2.1亿元,年消减排放废水198.8万吨,二氧化硫2.85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9亿元。与此同时,节约型社会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全民全社会节约意识不断提高。

  (五)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培育,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山东的大企业集团数量多、实力强、贡献大,这是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重视的结果,是各级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培植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结果。围绕大企业和大集团的发展,省里和各级政府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培植大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近年来,我们持续重视大企业的发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20xx年,我省提出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制定了新时期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奋斗目标;20xx年,提出推进大企业理念、制度、管理、技术、营销、品牌、资本运营和文化等“八个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xx年,提出并组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全省企业集团五年实现了长足发展。到今年底,预计全省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有望达到55户,比20xx年增加44户。工业百强企业入围门槛达到50亿元左右,比20xx年提高38亿元。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的同时,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把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同时提高到战略高度,完善配套政策,改善发展环境,强化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到20xx年底,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有望发展到228万户,注册资金7100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1.4和5倍。重视企业管理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总结推广了青岛软控信息化管理、山东工程机械六西格玛管理等一大批先进管理典型经验。从20xx年起,连年举办了企业家高峰论坛,宣传企业家的重要作用,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五年累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5万人,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培训59万人次的任务。

  (六)坚持市场先行的战略,着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大工业必须有相应的大流通。在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同时,必须同步建设流通业强省,实现工业与流通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五年来,我们针对全省服务业总量小、发展慢、层次低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流通业加快发展。一是做大做强骨干流通企业集团。20xx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培育发展流通大企业的意见,确定省里重点抓好15户流通大企业和30户重点连锁经营企业、商贸物流企业和现代批发市场,引导流通大企业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联合,开拓创新。二是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引导连锁企业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由日用商品向生产资料和文化用品、家政服务领域拓展。目前,全省连锁经营的比重已占市场零售总额的25%以上,比20xx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把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出台了加快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推动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工业企业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整合物流资源。制定了山东省“xx”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了重点培育的物流企业名单。积极搞好物流企业税收政策试点,有23家物流企业列入了国家税收政策试点。目前,全省各类物流企业达到4000多家,并涌现出山东中邮物流、威海家家悦等一批先进典型。四是加快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商务部“双百”工程试点,制定了全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规划,累计投资8亿元,改造了1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共25个项目。大力强化质检、监控、结算、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规模大、设施好、辐射强的大型批发市场投入运营。五是积极构筑现代化市场流通体系。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为重点,建设现代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五年来,全省累计完成农家店4万多个,覆盖了省内95%左右的乡镇和50%左右的行政村,争取国家财政补贴1亿多元。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形成了以便利店、大众化餐饮网点和标准物资回收站为主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六是市场营销和市场开拓不断迈出新步伐。企业市场观念牢固确立,营销理念不断升华,营销工作在“三大建设工程”的基础上向完善健全营销体系发展。通过举办“山东名牌产品万里行”等一系列市场开拓活动,有力提升了“山东制造”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七)坚持不断强化重要生产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政府工作指导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五年来,我们先后遇到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冲击,遇到了多年不曾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今年又遇到了猪肉等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等许多突发情况。这是对我们各级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挥和领导下,全省经贸系统和广大企业克服了困难,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和工作体系,建立了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协调保障机制。特别是面对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我们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及时落实省内外煤炭资源和订货合同,建立了公路电煤运输绿色通道,争取开通了29个电煤直达专列,开辟了新的电煤海上运输通道。建立了联合办公制度,加强运行调度。煤炭、电力、铁路、交通、石化等企业讲风格、顾大局,团结协作,保证了全省煤电油运的需要,山东成为全国少数几个不缺电和油品供应较好的省份,为工业流通经济健康协调运行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全省市场经济秩序持续好转,经济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组织推进“诚信山东”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

  二、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贸工作新突破

  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落实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奋斗目标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同时又是政府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经贸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全省经贸系统和广大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明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要求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明年全省经贸工作主要奋斗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300亿元,增长18%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

  明年经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目标,努力实现结构调整、技术管理创新和节能减排“三个更大突破”,为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结构调整实现更大突破。总的想法是:以产业转型和重点转向为目标,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着力打造培育五大产业增长体系。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四大高新产业。围绕四大高新技术领域,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技术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②提升发展汽车、船舶、数控机床、煤化工装备、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③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家电、机械设备、化工、食品、服装纺织、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④以上大压小、上优汰劣为手段,调整优化电力、水泥、焦化、钢铁等“双高”产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双高”企业,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落后产能。⑤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重点突破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研究提出当前鼓励采用和发展的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产品,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新的项目和技术来源。编制好20xx年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计划。分行业制订重点产品和产业技术改造导向目录计划。扎实推进“双百工程”,加强“三个一批”重大项目管理,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二是优化技改资金投向。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技术改造资金进一步向鼓励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倾斜、向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项目集中,重点推进钢铁、水泥、有色、电力、焦炭、化工、造纸等行业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步伐。三是完善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严控 “两高”行业过快增长。严格钢铁、水泥、铝冶炼等9个行业和年综合耗能20xx吨标准煤以上项目的能评审查,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核准和备案。严格控制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以及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地区的新增高耗能项目。四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研究制定未来三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高新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为龙头,大力发展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噪声振动控制、清洁生产、节水和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努力培育一批环保骨干企业和素质良好的节能环保产业咨询服务机构。

  (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提高技术中心创新载体功能。重点围绕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资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水平。明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力争达到3.8%以上,重点培育的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5.5%以上。继续实施“双百工程”,提高重点企业技术中心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超前研发能力。推进行业技术中心建设,着力突破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打造高新技术、重点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技术平台。明年全省行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15家。落实技术开发投入、新产品财税返还、技术开发装备折旧、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免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成果折价入股、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政策等,进一步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集中力量攻关,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山东省重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指南,推动大型成套设备、新型材料加工、数控及网络化制造、重点节能行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实施一批具有重大自主创新专项,培植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自主能力强的企业,突破一批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落实《山东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加快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代表山东工业水平的自主品牌集群。明年,全省力争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15000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达到25% ; 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15% 以 上;企业发明专利达到申报总数的25%。三是提升产学研联合层次。建立完善技术产权交易信息共享机制和尖端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实现新突破。重点推进我省与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学术和研发机构、国内外著名院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畅通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技术转移渠道。四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一线人才,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高层次创新人才。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领域,推进“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培植一批高层次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技术创新基地。

  (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了确保实现“xx”期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22%的目标,20xx年万元GDP能耗必须比上年再下降4.5%以上。要以全面贯彻《节能法》为契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开展节能减排攻坚年活动,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综合调控措施。强化各部门、各级、各企业的目标责任,落实国家《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严格进行考核奖惩。二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炉窑改造、余能利用、电机节能、能量优化等十大节能工程。继续实施三个节能100项和阳光宾馆(高校)工程,加快推进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在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等十大高耗能行业和千户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对标活动,宣传贯彻52项能耗限额标准,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开展能源审计,提高节能管理水平。20xx年,力争千户企业比20xx年实现节能1036万吨标准煤。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完善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城市、园区和企业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循环经济“123”工程,努力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加快推广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好《关于组织做好再制造有关工作的通知》,探索放开再制造原材料和再制造产品流通。以汽车零部件为重点,积极开展机械设备再制造,促进我省再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工业“三废”利用水平。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立法步伐,建立健全以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五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出台《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筛选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明年全省验收企业100家以上。启动清洁生产评价工作,树立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六是加强节能监督检查。修订完善《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组织开展重点领域节能专项监察执法和节能关键环节专项督查行动,强化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七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明年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将进入关键阶段,涉及行业和企业多,工作任务重,各级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明确责任,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完成国家和省里下达的淘汰计划。要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妥善处理有关善后问题,加快钢铁、水泥、焦炭、火电、铁合金、造纸、酒精、味精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步伐。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一是深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企业管理基本规范。组织开展管理创新示范活动,树立先进管理标杆,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基础管理和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强化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提高生产规范和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大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冶金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力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企业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加快推进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二是搞好企业人才培养。围绕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千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培训。继续实施“千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开展MBA和EMBA教育,明年培训10万名经营管理人员。出台《山东省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认真抓好“653”工程现代管理和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进一步推动企业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加强企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示范企业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加快我省企业联合重组,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出台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引导大企业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提高战略管理能力,特别是指导好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明确发展定位,搞好战略规划的编制实施,进一步精干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完善大企业集团调度系统网络建设,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分析。四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快创业辅导基地、上市育成体系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活动。搞好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

  (五)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扩大消费需求。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现代流通业发展,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工业流通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面,完善农家店功能,明年全省再争取新建改造1万个标准化的“农家店”。切实组织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落实有关配套政策,加强工作调度与监督管理,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这件实事。二是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全面启动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国家级、省级示范商业社区创建活动。重点推进大众化餐饮、便利超市、便民家庭服务新业态和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强化连锁经营功能建设。重点建设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着力扩大社会物流配送比重,打造连锁经营快速扩张的支撑平台,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向县城及中心集镇延伸,向城市社区拓展。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进生产制造企业工商分离试点,召开全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研究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和服务功能优势的物流基地,提高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集团,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 四是组织好重点市场开拓活动。巩固扩大传统市场与开拓新市场并举,重点举办好20xx山东轻纺家电畅销品牌产品(西安)展销会、组织参加中国天津第十四届商品交易投资洽谈会、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和20xx中国食品博览会等展会,加强产品展示宣传,开拓省外市场。

  (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一是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大企业迅速与世界经济接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之间的联合,利用国际先进企业营销网络、品牌优势,提升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二是推动更多的大企业集团“走出去”,到国外建立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网络,实现销地产。三是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坚持以大进促大出,努力实现进出口协调增长。用足、用好国家财政支持扩大进口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鼓励机电产品进口政策及贴息资金支持,鼓励生产企业引进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加快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比重;引导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积极向集产品开发、生产、出口一体化的完整加工链转变,提高出口增值率;强化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重点培育以汽车、船舶、家电和电子信息产品4大产业链为核心的出口聚集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稳定机电产品传统市场,充分利用商务部迪拜机电产品展,着力开拓南亚、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明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力争完成450亿美元,增长20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完成300亿美元,增长20%以上;机电产品进口完成150美元,增长20%。

  (七)搞好经济运行监测协调,保障工业流通经济平稳运行。一是超前预测和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对工业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超前预测,及早把握,加强分类指导,采取及时有效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全省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点流通企业、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三个监测系统,强化市场监测管理。明年,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监测范围覆盖到所有地级市,监测样本企业增加到1000家,所有市场监测数据实现网上直报。二是进一步加强煤电运协调保障工作。最近,建国书记和大明省长就做好当前和明年煤电油运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我们超前谋划,加强监测监控,强化应急机制,努力做到供求平衡,确保供应保障。认真衔接煤炭资源,落实煤炭订货计划,协调解决运输运力,保障电煤和重点企业煤炭供应。要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变化,落实应急保障预案。特别是“两节”和“两会”临近,全省各级和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协调,保证油品供应。加强电力运行调度管理。继续搞好发电企业以大代小工作,进一步扩大替代发电交易规模。坚持效能环保优先原则,推进节能调度工作,加大差别电量计划落实力度,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以热定电要求,全面实施热电机组运行在线监测,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三是搞好重要生产要素的供应保障。定期调度煤炭、原油、棉花、钢铁、运输、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情况,加强化肥、水泥、汽车、机械、造纸等重点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制度。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荐项目,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落实工业项目集约用地指导意见,保证重点项目用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四是加强行业管理。抓好汽车企业市场准入管理,推动汽车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专家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培训,壮大工艺美术产业。进一步做强医药行业,促进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药研制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仿创结合发展。 加强农药行业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农药新增厂点,规范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管理。做好禁化武工作,抓好二、三类监控化学品的日常管理,重点对含磷硫氟的监控化学品企业开展特别许可。规范茧丝绸行业管理,建立全省茧丝绸行业管理网络系统。五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巩固扩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继续抓好食品、药品、农资等重要商品市场的整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加快推进“诚信山东”建设,依法整治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提高重要商品和服务领域的质量安全水平。六是加强产业安全发展调研工作。建设山东省产业安全指南网,搭建全省产业损害预警信息应用平台,形成覆盖全省重点产业、产品及企业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省内产业损害调查相关案件的跟踪管理工作,促进涉案企业的恢复和发展。

  (八)加强经贸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全省经贸系统,要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把工业流通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等结合起来,坚持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坚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好”和“快”的关系。所谓好,就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努力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谓快,就是要在好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就是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控制住新上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改造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该保的保上去,把该压的坚决压下来,把经济增长的代价降到最低。二是要加快经贸系统职能和作风转变。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树立全省经贸系统良好形象。既要搞好宏观管理和指导,又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加强经贸系统法制建设,加快建立各级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坚持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基层和广大企业的监督,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各经贸系统要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办公,提高行政效率。三是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指导,加强经贸领域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协会在行业发展、企业自律、信息沟通、联合维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探索建立以重点产品为纽带、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企业联合组织。四是要深入基层和企业,对关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关心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关心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为平安山东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贯彻落实xx大精神,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大家面临的新课题和共同责任。让我们一起,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知难而进,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目标共同努力,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委党组向全省经贸系统全体同志及所有朋友表示诚挚的祝贺!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12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发言稿《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工作会  经贸  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2o9s.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