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科学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真实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和全球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基本轮廓和图景愈益清晰地浮现在世人国人面前。我们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世界维度这三个维度深入理解中国道路,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道路是一条从中国历史深处走来的道路,具有内生性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xx大以来,xxxxx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四个走出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从改革开放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并上溯至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和民族基因。理解起来,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质。可以说,党的xx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质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中国道路的坚持更加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民族复兴的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可以看出,中国进入了“加速圆梦期”。党的十九大为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擘画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增添了中国动力,为丰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具有理论性
中国道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丰腴土壤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华大地上获得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顺应和驾驭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道路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不断获得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道路是一条从人类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来的道路,具有独创性
中国道路既不是“再版”也不是“翻版”,而是一个“原版”,它为世界各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贡献了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发展与稳定”的两难、“开放与自主”的两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告诉世界,人类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化这一条道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经由自己的努力走向现代化。中国既坚持了现代化的普遍性,又坚持了中国发展的独特性,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案和参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路径唯一性的神话,打破了过去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上对西方的“路径依赖”。
【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等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既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其世界意义而言,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又超越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它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由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并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解释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是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各种思潮在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陆续登场,但其效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的实际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如,它坚持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xx大以来,xxxxx曾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维度作出过一系列重要判断。如,他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如,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再如,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认知,正确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其内蕴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创新。历史将证明,随着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愈益充分地彰显出其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启发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走向现代化之路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xxxxx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和发展我国发展利益,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行进在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接续奋斗中,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使命。实际上,无论是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是推进经济全球化,无论是实施精准脱贫还是在全球治理上伸张正义,都表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责任和大国气度。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身处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程度上关乎世界的发展和未来,关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还要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也具有世界意义,对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正处于发展困惑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如,为世界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这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又如,为国际社会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这就是走符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国情发展的治理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如,为人类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具体体现就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等。历史地看,自1840年以来,中国从无路可走的境地开始探索,到走别人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再到昭示别人走自己的路,殊为不易。今天,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受到启发后更好地选择其前行的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世界价值的积极贡献。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正是因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完全可以自信而自豪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未来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贡献给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必将是红色的玫瑰和芬芳的甘露。
【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三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也说过,“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党的xx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xxxxx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xxxxx关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论述,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关于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极端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四个第一位”来深刻认识和领会。
政治意识居于“四个意识”的第一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xxxxx也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意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是最根本的,是牵头的管总的意识,居于“四个意识”的第一位,其他三种意识都是讲政治的体现。如果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淡薄或者政治意识不强,那么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都无从谈起。因此,增强政治意识是对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的第一位的要求,是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前提条件。政治意识集中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首要的就是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政治意识”。xxxxx强调,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绝对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同心同德、听党话、跟党走;要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
政治合格居于“四个合格”的第一位,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政治合格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强调“两学一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做到“四个合格”,即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其中,讲政治、有信念是“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第一位的标准,政治合格居于“四个合格”的第一位,在“四个合格”中是牵头的管总的,是根本性的合格。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首先必须要做到政治合格,这是首要标准,也是基本要求。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淡化,有的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还有的党员干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这些都是政治不合格的突出表现。xxxxx强调,“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始终做到政治合格,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政治纪律居于“六项纪律”的第一位,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严明党的纪律,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第四十条明确指出,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六项纪律相互联系,其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的管总的纪律,居于党的六项纪律的第一位,是党的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xxxxx强调,“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要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xxxxx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首先也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员干部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要求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xxxxx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做到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五个必须”,坚决抵制和防止“七个有之”,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建设居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位,党员干部要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
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也是政党建设第一位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六大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第一次被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居于六大建设的第一位,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xxxx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充分体现了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必然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才会旗帜鲜明讲政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修养、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综上所述,政治意识、政治合格、政治纪律、政治建设在各自范畴都排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极端重要性。xxxxx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之上,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所以,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牢固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努力修好人生必修课,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四
97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政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同时孕育出一种伟大精神,这就是“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正是“红船精神”的激励与鼓舞、陶冶与鞭策,让中国共产党有大觉悟,“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也正是对“红船精神”的坚守与践行、光大与发扬,让中国共产党有大作为,“敢教日月换新天”,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世界。97年后的今天,“红船精神”所代表和昭示的时代高度、发展方向、奋进明灯更加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指引着当代中国“复兴号”航船破浪前进,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红船精神”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97年来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逻辑、顺应时代潮流,以深刻的实践创新和重大的理论创新,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创造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时代令人鼓舞、振奋、自豪。同时,这一时代也来之不易。作出进入新时代判断的科学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从“有没有”转换到“好不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只是时间意义上的自然演进,而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奋力开创的。
开辟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攻坚战到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从全面依法治国优化国家治理到全面从严治党刮骨疗毒,从开拓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通过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开辟伟大时代,推进伟大实践,必然呼唤并产生伟大思想。xxxxx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宏伟胆略和理论家的创新勇气,谋新篇、说新话,回应时代之问,总结实践之道,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伟大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和发展方向、战略步骤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一伟大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筑牢了党的思想根基,确立了全党的“共同语言”;这一伟大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谱写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2.“红船精神”铸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
一个政党是什么样的政党,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政治品格具有决定性意义。“红船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也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品格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等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高扬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于政党来讲具有根本意义,是政党的灯塔和航标,决定着政党的方向和立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红船精神”强调的“坚定理想”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就在于理想信念炼就的“金刚不坏之身”。反之,如果“总开关”出了问题,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党的xx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实现了党的革命性锻造;也正是高扬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地探索和开辟出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对这条道路倍加珍惜也充满自信。当然,任何一条道路都不可能是平坦的,更何况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道路自信就体现在身处低谷时“咬定青山不放松”,遭受挫折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道路自信也体现在不故步自封,不回避问题,勇于和善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道路,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而不是改旗易帜。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道路自信还体现在不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式的态度,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真正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地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坚持人民立场。无论“红船精神”彰显的“忠诚为民”,还是党的十九大指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都阐明了一个事实,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政治品格。这一政治品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凝练为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党的xx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着力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致力于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国社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在国家治理方面“以百姓心为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党的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致力人民幸福,践行人民至上,正是这种政治品格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再一次真正立了起来,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更加拥护。
致力天下为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再次走到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历史十字路口。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固然要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更要有天下为公的情怀。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世界谋大同、为世界作贡献的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政治品格的自然体现。从“红船精神”主张的“立党为公”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变化的是时代的主题与任务,不变的是政党的使命和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的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
3.“红船精神”激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于始终保持着“红船精神”激发出来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精神状态首当其冲是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对民族命运担当,对人民幸福担当,对管党治党担当,对美好世界担当。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正是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能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自觉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
精神状态最可宝贵在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我们倡导的实干首先是“干在实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敷衍矛盾,不回避难题,不仅干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干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其次,要以永立潮头的创新精神“走在前列”。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新办法新作为,要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认准目标持续发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氛围。
永不懈怠永远奋斗。干事业谋发展不难在一时的奋斗,而难在永远奋斗。xxxxx要求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永不懈怠永远奋斗,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状态的生动体现。虽然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既定的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又提了出来;过去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一刻也不能精神松懈,一刻也不能停止奋斗。我们要牢记xxxxx指出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把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为永不懈怠永远奋斗汇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党的xx大以来,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风险增多,给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行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建设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创造更多机会,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活力。
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治理成果。这就要求创新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共享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要。构建实现共享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监管制度等,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展开。它意味着由过去偏重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重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治理方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政府和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等等。这一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视全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明确新时代目标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特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要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在社会建设上也要达到相当高的文明程度。为此,要围绕新时代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既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又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形成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合作的共建和共治机制,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认同,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要求治理模式也应转变为合作、共治、善治,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领域关系建构,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从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在这个大框架下,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提高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快转变治理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社会治理方式由主要靠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由主要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向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社会自治、市场机制、社会互助、自愿救助多种手段协同发力转变,由法律规则主导向法律规则与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互补互促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策等重大关系,着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高预防社会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活力,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秩序井然。
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途径协调推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达到良好治理效果。
形成多元主体结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实现从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变政府部门主导的线性治理为多元合作共治的网状模式。明确政府与社会的界限和职能分工。政府部门应加快转变职能,加强政策规划、宏观调控、制度安排、协调监管,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注重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引导,促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畅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充分参与社会治理。
构建“硬法”与“软法”共治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既需要发挥国家法律规范这种“硬法”的作用,也需要发挥社会自治规范这种“软法”的作用。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义务及程序。推动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等“软法”发挥作用,形成“硬法”与“软法”功能互补、刚柔相济、协调融贯的运行机制,在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法治方式。
加强新技术运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打造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的云中国、云城市、云社区等大数据平台,开发与制定统一开放、共享应用的数据标准体系。完善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明确数据的开放边界、开放程序、管理方式、考核标准等,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收集、开发、应用、服务的现代管理体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专门机构、专门人才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制定支持社会治理专门化、职业化、规范化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门人才的培养、考评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熟悉法律、掌握治理方法、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业化队伍,为社会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思想宣传《科学地学习思维方法精选5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