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增收的文章从何处落笔
——对义和庄乡苑庄村肉鸭养殖业快速兴起的调查与思考
短短三年的时间,xx市义和庄乡苑庄村60多户农民先后搞起了肉鸭养殖,建起了投资500万元的绿野生态养殖服务公司和两个肉鸭养殖基地,月出栏达到50万只,产品销往北京、沧州,流向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年获利超过2000多万元。“要想富、养肉鸭”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形势下,苑庄村民如何趋利避害,融入国内、国际市场,“问渠何以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深入到义和庄乡和苑庄村,通过与群众座谈,入户走访、实地查看,从中总结到了一些经验,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帮农民勤“洗脑”,给农民好“信息”。苑庄村地处义和庄乡东北部,总人口814人,耕地面积1269亩,过去该村80%的农户都以瓜菜种植为主,但由于受传统种养方式和品种的影响,苑庄村民也跳不出“果贱伤农、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的怪圈,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落后就是耻辱,贫穷就要受苦”,穷则思变,成为苑庄村民的共识,随着市场农业的快速兴起和中央、省、市各级惠农政策的出台,义和庄乡党委、政府多次带领乡村干部、种养大户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使他们认识到思想僵化、观念保守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认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种植瓜果蔬菜,已经不能应对生活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穷则思干、穷则思进,盼富、想富、求富成为村民追求的新时尚。义和庄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将泰国正大集团香河分公司肉鸭供应不足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他们,在义和庄乡政府的帮助下,该村与香河分公司频繁接触,通过2个月的积极运作,发动起当地较有经济发展头脑的致富户赵海恩作为泰国正大集团香河分公司与农户的中介人,发展订单肉鸭养殖。经过三年的时间,带动起周边地区400多家农户从事肉鸭养殖,创利逾5000万元,发展成为泰国正大集团香河分公司八大肉鸭养殖基地之一。
二是帮农民筑“链条”,给农民化“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农民一家一户,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参与市场经营,一旦产品价格有所波动,其风险是这些缺乏市场经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户难于承受和抵御的。这就需要构筑稳固的产业链条来化解这些风险。苑庄村民赵海恩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后,经过两个月的运作,投资300万元组建了绿野生态养殖服务公司,向上积极与泰国正大集团香河分公司协调,挂靠龙头企业,联系肉鸭销路;向下积极发动苑庄广大农户,发展肉鸭养殖,由绿野生态养殖服务公司给养殖户提供信息、资金、技术、鸭苗、饲料、医药等全套服务,成功的架起了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桥梁,衔接起了肉鸭养殖产业链条。赵海恩从事肉鸭中介三年的时间,已获得中介费50多万元,在给自身带来收益的同时,大批的肉鸭养殖户通过与其签订合同养殖肉鸭,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入。截止目前,每个肉鸭养殖户平均获利都在3万元以上。村民郝明洁投资4万多元,从事合同鸭养殖,短短一年时间获纯利6万元。村民贾涛投资38491元养鸭2500只,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肉鸭出栏后,回收资金45032元,获纯利达6541元。
三是帮农民解“难题”,给农民强“依靠”。农民闯市场受到资金、信息、技术、场地、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面临资金和占地这两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尽快转变职能,由“管理员”向“服务员”转变,帮助农民克服难题闯市场,实现快速增收。在苑庄肉鸭养殖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义和庄乡政府注重发挥服务职能。一是用活生生的事实转变农民传统的种养观念。首先是组织落后村的农民到养殖业发展较快的村,深入到养殖专业户家中现场参观,听取养殖户“现身说法”。其次是选派贫穷户农民到先富起来的养殖户家中打工,在挣取工资的同时,学习技术,开拓思维。同时,由乡党委、政府聘请北京养殖专家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宣讲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逐渐树立起动态农业和市场农业的观念。二是政策扶助解决农民生产难题。首先是义和庄乡党委、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60万元资金后,又协调信用社贷款100万元,支援绿野生态服务公司作为流动发展资金,解决龙头中介组织融资难题。三年来,他们与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积极协调,为养殖户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小额信用贷款近200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筹资难的问题。其次是对肉鸭养殖户占地问题尽量做到“三快”,即快审、快报、快批。第三是经常性地组织农技站人员深入到养殖户家中,实地进行指导培训,使养殖户能够预防各类突发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农民的经营风险,使养殖户平稳获利。义和庄乡党委、政府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通过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使肉鸭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不仅苑庄村60多家农户从事肉鸭养殖,也带动了周边村落和固安、房山等地数百户农户从事肉鸭养殖,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兴起了一方特色产业,一大批养殖户从中受益。12
从义和庄乡苑庄村的肉鸭养殖业快速兴起促民增收这一典型事例,可以看出,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农民只有积极应对,尽快解决三方面问题,加速观念的转变,才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一、只有破解农民的思想障碍,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农民树立起市场农业、动态农业的观念,把农民从传统种植模式中解脱出来,才能快速发动农民增收的“火花塞”。思想是行动的行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想富、盼富的思想已经形成,但是市场农业和动态农业的观念还没真正地确立起来。主要表现为:素质还不够高、胆子还不够大、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缺乏闯市场、上项目、求发展的气魄和实招。要实现农民快速增收,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应该帮助农民研究市场,加快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采取信息入户、科技入户、培训入户、典型带动、能人带动等一系列举措,使农民从传统的两大茬种植中解脱出来,从过去小打小闹中解脱出来,从盲目的“跟风”性生产中解脱了来。引导农民认真研究市场变化,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树立新型的市场发展观,找准自身发展与市场变化的最佳结合点,发展特色规模种植、养殖。苑庄村之所以在短期内使小产业做成致富大文章,就是在政府引导、典型带路、能人带动下,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找准了发展定位,融入到市场经济当中,从而促成了肉鸭养殖业的快速兴起,实现了稳步增收。
二、只有抓住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建设这些关键环节,构筑起稳固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化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才能切实抓牢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当前,致富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规模小,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中介服务,不能构筑稳固的产销经营链条。苑庄村构筑肉鸭养殖产业的发展链条,促动地方经济的成功实践,就启示我们推动农民增收,需要扶持大批这样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从而构筑起稳筑的产业链条。我们的党委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具体可以用“四环连动”来概括。一是政策引导“扶”龙头和中介。要出台和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能人、企业上项目,建龙头和中介组织,帮助他们破解资金、土地等这些制约瓶颈,特别是财政、信贷和土地部门应克服“风险”、“惜贷”和“保守”思想,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扶持力度。二是拓宽渠道“建”龙头和中介。各级各部门都应该积极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广开渠道吸引资金,吸引项目,特别是抓住“三资”积极介入农业的机遇,抓紧建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档次。三是整合资源“壮”龙头和中介。各级各部门应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企业通过资产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资源,进行低成本扩张,旨在提升龙头和中介组织的竞争力。四是提高素质“强”龙头和中介。各级各部门应该经常性地组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经营者进行学习、外出参观、交流研讨,提高他们的素质,培育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提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管理水平。
三、只有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提升执政能力,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做到解民所难、帮民所需,才能真正充当农民增收的“助跑器”。中央、省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给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真正体现我们各级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真正做到“为民、亲民、爱民、惠民”,真正让农民快速增收、长期得到实惠,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并加以落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改变执政理念,快速实现“两个角色的转变”。一是快速从“命令型”管理向“引导型”管理转变。彻底改变过去“想当然”和“指手划脚”的陋习,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明确我们自己应该怎么作?作群众致富增收的引路人,为群众指清方向,帮助群众化解难题。二是快速从“给政策”向“抓落实”转变。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只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前提,最关键的是因地制宜抓好落实。现在老百姓埋怨,党的惠农政策很好,但基层执行起来就会缩水、打折扣。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基层党委、政府就要用足、用活党的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发挥政策在促农增收中的最大效应。不能只将政策停留在会议里,停留在文件上,要真真正正的抓好落实,才能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才能使农业生产的效益不断提高,才能使农民真正的获利增收。义和庄乡党委、政府从转变职能入手,通过市场调查,帮助当地农民提供科学准确的致富信息,通过带领大参观、大发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广大农民树立起了市场农业、动态农业的观念,通过多方筹划运作,帮助农民融通资金,提供技术,最大限度的支持这一致富产业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执政为民这一理念,值得各级各部门学习和借鉴。
12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会议发言稿《农民致富增收的文章从何处落笔》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