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繁荣和谐省会卫星县”的目标,立足山区资
和区位实际,集中精力抓重点、攻难点、促落实,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就闽清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在国民经济总盘子中占据重要一席。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致力发展“大工业”。工业在我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我们始终把工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大工业”战略,努力把闽清工业做强做大。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关于“十一五”期间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结构优化,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培植发展了陶瓷、工艺品产业集群以及造纸、制药等优势产业。加快陶瓷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建陶业将研发生产的重点转移到中高档产品上来,鼓励电瓷业发展高压电瓷。三茂、聚福等工艺品企业以及聚丰纸业、延年药业、金盛钢业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小神龙表业、超越路桥等一批新项目落地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抓质量品牌提升。大力实施品牌经济战略,积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豪业陶瓷公司生产的墙地砖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中陶等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14个。三是抓市场营销拓展。积极开辟产品外销渠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1000多个营销网点。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和边境贸易,组织企业赴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参展。目前我县陶瓷、工艺品已打入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四是抓招商引资。通过举办闽清十八坂商贸旅游文化节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推介闽清形象。密切与在外乡亲联系,组织成立了北京闽清商会,搞好亲情招商。积极组织“5.18海交会”等招商活动,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五是抓载体建设。构建了池埔、朱厝等7个县级工业集中区,同时推进了白樟、白中等乡镇旧工业集中区整合。
——努力构筑“大交通”格局。316国道、外福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闽江航运贯穿全县,形成公路、水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目前,我们突出抓好“一纵四辐射”主骨架项目建设。一纵即总投资4400万元的202省道云龙互通口至坂东段公路拓宽工程;四辐射即123、124、125、127四条县道部分路段的改扩建。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好省下达闽清农村路网硬化100公里的任务,争取完成12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加快推进“大城关”建设。受地理条件制约,闽清城区开发建设和改造难度极大。但加快城区改造步伐、扩大城区面积、改善城区环境,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我们引资开发了城区“金茂花园”、“华侨城”等项目,建成了县新会场、世纪广场等一批城区基础设施。按照构建“大城关”发展战略的要求,抓紧编制完善《闽清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地推进大城关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好闽清一中搬迁等项目,带动梅溪新区开发,扩大城区范围。认真组织好闽清电瓷厂、北青坑、“学林苑”等地块的运作,高品位地推进城区商贸住宅区建设。加快推进“华侨城”后期工程等一批房地产及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实施西大路、梅城大桥改造等建设项目,启动城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工程,尽快完成城区电网和路灯改造工程,完善城区配套功能,提升闽清县城形象。
——积极培植特色旅游业。我们积极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建成了大明谷、黄楮林温泉景区等项目,黄楮林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林业局资格审查,水口电站景区被列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旅游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县正力促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积极开展坂东镇和桔林汤兜村“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活动,加快推进塔庄七叠温泉、上莲丰达等生态农业观光游项目建设,引资开发白云山、美菰林等景点。充分发挥“天下黄楮林”温泉景区的龙头作用,将水口电站、宏琳厝、大明谷、白岩山、白云山等景点串成一线,加强互动,提升闽清县旅游的整体效应。
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我们认真按照中央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和省、市部署要求,编制了《闽清县XX-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50个市、县级“双百工程”示范村和整治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立足区域优势,大力扶持发展茶果、蔬菜、林竹、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对“闽清三宝”等特色产品争创绿标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包装加工,提高附加值。积极扶持成立西红柿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种植效益。认真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积极做好农业开发捆绑项目及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开辟了云龙、白中等常年蔬菜基地和上莲、下祝等反季节蔬菜基地,推进梅溪、上莲、雄江等名优水果基地的建设。加强农民就业培训,积极拓宽劳动力对外输出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了50个市县“双百工程”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双百工程”试点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力度,确保每年在新农村建设上都能办成几件实事。建成了省璜建功村、塔庄茶口村等一批特色产业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实施了118户“造福搬迁”和地灾点群众迁移工程。完成163个山地蓄水池和36处饮水工程。启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确定了3个乡镇和32个行政村作为今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示范点,在重点乡镇镇区及周边行政村配备了村级卫生清洁员,着手筹建白樟、池园、坂东等乡镇的垃圾处理场。加大农村改厕以及牲畜粪尿等污染整治力度,完成农村改厕1800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64口,农村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1234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卫生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向首批20个乡村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赠送科技文化等方面书籍。利用“十八坂”商贸旅游文化节活动平台,举办了多场丰富多彩的文体和“三下乡”服务活动,进一步繁荣了农村文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现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2.4%,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设立了16家县乡级农村医保定点医院,改善了省璜、池园等一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条件,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到较大改善。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立足闽清实际,提出了“发展、稳定、计生、党建”八字工作要领,致力打造“省会卫星县”、“中国东南新瓷都”和“新兴山区特色旅游县”,推进了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以现代农业为诉求,推进城乡联动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茶果、畜牧、林竹、水产、食用菌、蔬菜等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围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积极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与农户利益联结比较紧密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地产品与仓储超市、生鲜超市顺畅对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合理的农村城镇发展体系。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提高了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加大城镇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推进了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事业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我们坚持向改革要办法,向开放找出路,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健全征地制度和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简化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收支分类预算管理,调整完善县乡两级财政体制。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帐前审核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开放促发展,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争先意识和县外即外的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做好项目文章。特别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注重亲情招商,加强同海外乡亲、社团、侨领的联络,最大限度地扩大侨资、侨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对外贸易,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外向型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权,重点扶持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附加值高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份额和出口区域。坚持市场多元化方针,重视会展经济的作用,鼓励陶瓷、工艺品等企业到境外参展、办展,不断拓宽出口渠道,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以工业产业为主导,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强化工业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将精力向工业集中,将资源向工业汇集,将政策向工业倾斜,在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张工业规模、提高运行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壮大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陶瓷、工艺品和箱包、制药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陶瓷产业加大技改创新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陶瓷、电瓷,积极鼓励发展日用瓷、功能瓷、工艺瓷,挖掘潜力,引进项目,形成“五瓷并茂”的发展态势,并延伸陶瓷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陶瓷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工艺品和箱包产业加大引进和回归力度,加强研发创新,促其迅速做大。制药和食品加工产业发挥传统工艺和优势,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冶金、造纸、电力、建筑等产业,积极引导东桥钟表业回归发展,引进培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大工业格局的形成。二是做强企业。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政策激励和政府服务力度,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兼并、联合、控股、租赁等形式,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壮大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以质量创品牌,走品牌兴企之路,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以品牌创建为载体,促进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更好地发挥品牌的集聚带动效应,提升了闽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建好平台。按照“集约用地、配套发展”的原则,加大工业集中区旧区整合和新区开发力度,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和管理,合理安排功能区划、产业布局和项目配套,积极引导企业入区发展。鼓励发展“飞地工业”,调动边远、高山、缺地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组建产权多元化的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工业,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促进了县域经济良性发展。 1234
——以城镇化建设为基础,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们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闽清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区“东拓南延”,构建以梅溪和闽江沿岸为县城发展轴线,以梅城为中心,梅溪、云龙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放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权和使用权,推进融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逐步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兴城。同时,围绕实施“大交通”战略目标,加大城乡道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域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健全城乡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完善 “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大旅游体系。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景区申报工作,申报和建设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打响闽清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商贸、娱乐、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劳动服务、科技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提升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矿产等资源,严格用地管理,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园、安静、洁净”五大工程,推进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构建优美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绿色闽清、生态闽清”建设。
四、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亟待突破
一是地理因素。山区立地条件差,山多平地少,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农业,均投入大、成本高。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建议上级加大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人文因素。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保守,基层群众的素质相对比较低,高等院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回乡兴业的少,人才外流的多。建议上级出台向山区县倾斜的更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大军中。
三是生产力因素。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许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低,效益低。建议上级能够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四是体制因素。条块分割明显,垂直管理的部门多,但是权、责、利划分不够合理明确,许多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地方政府对垂直管理部门又缺乏人事权、管理权,不利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的统筹与协调,不利于调动地方的工作积极性。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强条块工作协调,促进“权、责、利”的统一,促进工作协调开展。
五是政策因素。金融政策方面,金融部门强调“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信贷政策,对县域企业技改扩产,对建农业基地、发展产业化等扶持不够,银行贷款的附带条件多,贷款难。建议上级帮助协调金融部门关系,促进金融部门降低门坎,在扶持“三农”、推动企业技改待方面,安排更多信贷资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有五个问题,一是关于财政分配问题。分配关系不够合理,县乡财政十分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其它收费渠道已经堵死,财政陷入更大困难。建议上级从调整分配关系入手,化解县乡财政困境。二是关于财政基数问题。财政基数一定五年,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容易给县级财政造成长时间的包袱,比如:省财政厅《关于核定财政收支基数的通知》规定,以XX年收入决算数为基数,核定从XX年起把水口电厂增值税25%地方级收入基数6415万元下划我县,但由于发电量减少,当年入库增值税地方级收入比基数少57万元,由于电价下调原因,增值税地方级收入将减少655万元,给我县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建议上级在基数核定上能够一年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财政收入基数,并对达不到基数的给予补助,促进县域经济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三是关于财政转移支付问题。鉴于当前县乡财政十分困难,建议上级加大对县乡转移支付的力度。并且要实行分类扶持,对发达县、中等县、中下县和贫困县分别进行相应扶持,特别对困难大的县给予适当倾斜,促进困难县减轻债务,减少赤字,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减轻财政压力,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新体制问题。首先,省管县财政新体制实施后,省下达的专项指标补助资金直接下拨,不通过市结算,有利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但目前,省市下达的专项资金零星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建议根据资金性质切块下达给县政府,由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下达给项目单位,专款专用。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权下放,各县可根据财力状况,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但各县区为争取项目落地,必将互相攀比,出台更优惠政策,造成县与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建议省出台相关约束机制。其三,省管县财政体制实施后,赤字县财政结欠市财政局的资金,省财政厅应制定相关政策,豁免或暂缓划拨。其四,省管县财政体制应根据全省县份的财力实际状况,实行分类指导,一县一策,不搞“一刀切”。其五,省财政厅应建立资金调度弹性机制,保证县级干部职工工资发放。 1234
五、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已经拥有一定的思想、产业、政策等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时机已经成熟。从我们山区县看,重点要发展五种经济。
一要发展特色经济。立足资源、产业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思路发展,建设陶瓷、箱包、林竹、茶果、食用菌、水产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乡、特色村,发挥特色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
二要发展民营经济。随着地方国有资本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像闽清县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全县“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份额,因此要想方设法发展好民营经济,促其加快发展步伐,提高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民营经济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三要发展外向经济。在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国内资金这一“内力”,巧用国外资金这一“外力”,做到自力、内力、外力“三力”并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重点要做好接受省会城市发展辐射、承接沿海先进地区产业调整转移、招商引资三篇文章,通过引进大项目、发展项目,实施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发展多元化。
四要发展规模经济。要以农为本,走“基地化带动产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基地化”并驾齐驱的路子。一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先做大林竹、茶果等基础,在此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高位嫁接,促进农业效益迅速提升。二是以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促进蔬菜、食用菌、水产、畜牧产业的迅速发展。要以工为纲,走“工业强县”的发展路子。要建好工业园区,促进工业集聚,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其规模、档次,鼓励相关企业以兼并、联合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行业集团,提高企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发挥规模效应,谋求规模效益。
五要发展要素经济。重点在市场、人才、科技等方面下功夫。在市场方面,着眼于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发挥在外华侨、华人以及国内各经销点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点,争取更多的地产品打开国内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同时,要加大创名牌产品的力度,以名牌抢占市场,提高地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市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在人才方面,要畅通培养和引进两条渠道,通过选送技术骨干人员到对口的高等院校进修培训,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人才等办法,努力构筑专家、技术骨干、职工人才队伍“金字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在科技方面,要加强产业与高等院校联姻对接,加快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提高农副产业、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234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情况汇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