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语言学获得了全面发展,就理论语言学来说,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乃是关于语言本质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产生了"面向经验"的研究;把语言看作是人类先天的能力,产生了"面向理论"的研究;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结构系统,导致了形式主义的研究;而强调语言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则形成了功能主义的研究。本文扼要介绍了几种语言学方向的主要特征,并根据作者所见,作了简短的评说
关键词:语言学;方向;特征
0、引 言
20世纪是语言学飞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在即将跨进新世纪的时刻,回顾1xx年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百家争鸣、生机盎然的景象。语言学同许多人文社会科学部门和自然科学部门乃至高新技术都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日趋密切的联系,被公认是一门领先的科学。[1]
1xx年来,有的语言学流派,思想影响广泛,流传至今;有的学派开始时囿于一域,几十年后却又倍受关注;"有的理论热闹了一阵子,又冷了下去了;有的学科一开头声势很盛,但失之庞杂,经过巩固,在理论上有所充实,研究也深入一步;有的以相当完整的理论开始,几十年中不断修改,虽缺乏初期的魅力,但创始者仍在继续探索之中。"[2]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推动其发展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根源上看,制约和影响20世纪语言学发展的,乃是关于"语言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20世纪的语言学的四个两对不同的发展方向。
第一对是"面向经验"(experience oriented)语言学和"面向理论"(theory oriented)语言学。前者把语言看成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后者则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素质或机制。第二对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3]形式主义语言学致力于自然语言形式特征的刻划,功能主义语言学则强调对语言形式传递信息的动能解释[4]。形式和功能是语言的两个互为依存的方面,这两种语言学的区别表面上是对这两个方面选择的不同,其深层则仍是两种语言观的对立:是把语言看成一种自足的符号系统,还是把语言看作是结构上受到人类认知能力和语境限制的工具。
当然,这两对语言学并非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比如,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格语法(case grammar)、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grammar)、蒙太格语法(montague grammar),关系语法(relational grammar)等可看作是"面向理论"的语言学,而其中转换生成语法、蒙太格语法又属于"形式主义"语言学,格语法则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一个范例。
还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大陆地区的语言学一般并不注重建立学派,而是在汉语研究中综合运用、借鉴各种研究方法(当然也涉及到理论)来解决问题,表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例如近年来我国语法界的"三个平面"的理论[5~6]。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
在本文以下的讨论中,将避开上述"渗透"问题,集中说明两对语言学的不同特征,用有限的篇幅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
1、"面向经验"还是"面向理论"
语言学界对这两个概念有不同的表述,英文通常称作"experience oriented"和"theory oriented",也有的著作将它们叫作"older approach"(老的方向)和"newer approach"(新的方向),"open grammar"(开放语法)和"narrow grammar"(限制语法)[7]。"面向经验"的语言学以美国描写语言学为代表[8],这种语言学对我国大陆影响极大,直到今天,许多语言学文献还都明显带有它的痕迹。"面向理论"的语言学以转换生成语言学为代表。这种语言学在西方曾盛极一时,70年代开始对我国语言学界产生影响,其影响虽不及"面向经验"的语言学那么广泛,但在青年学者中不乏同盟者。
这两种语言学在哲学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理论性质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有着尖锐的对立,从而成为引人注目的两大阵营。
1.1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在西方语言学史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长期存在,20世纪中,这种争论演变得异常激烈[9]。
"面向经验"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的知识只能从经验中获得,否认理性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面向经验"的语言学主张语言研究只能以经验过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即只能研究可以直接观察的语言事实为材料,而靠内省获得的材料是靠不住的。因此,这种语言学的研究总是从收集语言材料的起点的,在这个方向上工作的语言学家大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田野调查,强调语言工作者应当具有熟练获取语料的能力和技术。1234
"面向理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相反,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除了经验成分之外还有先验的部分,人们行为背后还有心理活动。语言反映人类心理,人的语言能力是天赋的。在这种语言学者看来,经验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就语言来说,一个人说出的一段话可能含有语病,这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却不是语言的成分。这种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乔姆期基(chomsky)坚定地认为[10~13]:人的语言能力是天赋的,是动物界所没有的。儿童获得语言不是靠模仿,而是靠一种先天的遗传机制。这种机制是潜在的,在一定的年龄段内受到社会环境的"激发",可以在短短几年(3~5年)内掌握一种语言,理解或说出他从未经验过的句子。
1.2 归纳法和演绎法
"面向经验"的语言学只承认经验,否认理性,这就必然导致在其研究中采用归纳法。这类语言学家的工作程序是"收集语料"--按一定方法或步骤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组织规划"。他们所创造出的一系列分析方法使语言研究的科学性得到很大提高,其主要的分析方法:分布分析法、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是为了从一定数量的语料中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步骤,一步一步地得出语言的成分和结构,因此被称为"发现程序"。
"面向理论"的语言学反对上述作法。他们认为归纳法虽然可以解决语言分析中的部分问题,但存在重大缺陷。对事实简单地分类,归纳还算不上科学研究,科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描写事实,而应当提示隐藏在事实后面的规律。语言素材是无限的,不可能穷尽收集。一个人收集的语料再多,对于无限的话语来说也是有限的。从有限的语料中归纳出的规律难免会有重大遗漏,不能代表语言的全貌。
这一类语言学家认为[14],对于像语言这种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来说,研究的过程应当是在观察有限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根据新的观察对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的假设。这种"假设--修正--再假设--再修正"的方法就是自然科学界常用的演绎法。中医关于人体经络的理论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中医通过对人体体外各种表征的观察,推论出人体有一个经络系统,现代医学已在揭示经络系统的实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程。
乔姆斯基推崇演绎法,他认为[12~13]语言能力是大脑的机能,对它的研究只能在有限观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规则系统,然后给它输入一定的材料,看它能否通过规则的演算生成无限多合格的句子,如果不能生成合格的句子,就要再对规则系统进行修改,直至完善。
1.3 描写性和解释性
就性质来说,"面向经验"的语言学是描写性的,"面向理论"的语言学是解释性的。
"面向经验"的语言学致力于对语言成分和结构原原本本详尽准确地描写。一旦达到了这个目的,对于这类语言学家来说,就完成了任务。这类语言学的代表,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因此被称为"描写学派"。[15]
"面向理论"的语言学所追求的是对人类模糊的语言直觉(语感)的明确的说明和解释。他们认为,每个正常人对自己的母语的语言直觉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模糊的。例如一个人能够辩别母语中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句子是不正确的,但却不一定能说出为什么来。语言学就应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来明确说明、解释这种模糊的语言直觉。
1.4 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
"面向经验"的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类外在的语言表现,他们收集的语料是人们运用语言的结果,因此,他们研究的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行为,所提示的是人类语言行为的结构和规律。
"面向理论"的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的语言能力。所谓语言能力,是指人脑中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同语言直觉一样,人们往往不能清楚地认识它、说明它。"面向理论"的语言学是要通过研究、说明人类这种内在的语言能力来提示作为语言行为的基础的心理本质。
1.5 具体的和普通的
"面向经验"的语言学以收集语言素材为研究的出发点,而语言素材总是来自于具体语言的,因此,这种语言学都是研究具体语言的,提示具体语言的结构特点,描写具体语言的面貌。
"面向理论"的语言学认为世界上人类的语言虽然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语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叫语言普通特征,普遍特征才是语言的本质特征。"面向理论"的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普遍特征的。1234
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法知识包括两个部分: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前者是通过遗传先天获得的;后者是人出生以后在社会中通过学习获得的。人出生时,大脑处于一种初始状态,用s0来表示。以后在社会环境中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经验,语言知识也不断丰富,大脑也就从初始状态s0出发,经过s1、s2、s3……一系列后续状态,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ss。稳定状态ss减去初始状态s0,得到的就是个别语法。根据这个假设,人以大脑中的普遍语法为内因基础,以所处的语言环境为外因条件,获得完整的语法知识。由此看来,普遍语法不是实用性语法知识,它只是一系列的条件,用来限制人类语法可能的范围。
1.6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面向经验"的语言学用归纳法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描写,从中得出语言的结构单位和结构规则,这种研究的特点是静态的。
"面向理论"的语言学是动态的研究,它是用构建的规则系统来说明句子的"生成"过程。这种语言学也是讲规则的,而且是高度形式化的规则。但是,这里的规则不同于"面向经验"的语言学中的规则,区别有二:"面向理论"的语言学中的规则系统是构建出来的,是理论的假设;"面向经验"的语言学中的规则是从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是研究的结论。另外,"面向理论"的语言学中的规则系统是为说明句子生成过程而提出的操作、演算系统;"面向经验"的语言学中的规则是为说明语言结构而概括的结构规律。
2、"形式主义"还是"功能主义"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起,语言学中逐渐形成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种研究方向。
这样讲并不是说"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是同时出现的,而是说70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出现后才形成了两种方向。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一系列二项对立的重要概念[16],如语言和言语、历时和共时、组合与聚合,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并成为随后出现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精度对自然语言的形成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且将自然语言结构形式化研究提高到空前的高度。还是从结构主义出发,形式主义语言学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探索道路。
1957年,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使形式主义语言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乔姆斯基充分借用了现代数学的手段来研究自然语言的结构,他试图用一系列抽象的规则来解释句子的"生成"过程。他的理论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现在一般认为转换生成理论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式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支配与约束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几经变化,精雕细刻,成为一种至今不多见的严密的语法理论。但是,面对复杂的语言现象,这种理论依然捉襟见肘,远未达到它自己提出的任务。
转换生成语法诞生后,成为语言学界乃至心理学界及其它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一些语言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对形式主义语言学不利的证据,他们开始意识到形式之外还有功能,"形式和功能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一个形式可以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可以有多个形式。[3]语言研究仅靠语言结构的形式分析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研究语言形式传递信息的功能。到70年代,这部分语言学家逐渐从不同的学术背景下走到了"功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了与形式主义相对的新的研究方向。
戴洗一曾指出了分属于"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一些学派[4],属于前者的有等式语法(equational grammar)、蒙太格语法(montague grammar)、关系语法(relational grammar)、广义短语结构语法(generalized phrase strutue grammar)、词汇功能语法(lexical functional grammar)、范畴语法(categorial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属于后者的有格语法(case grammar),功能句法(functional syntax)、角色与指称语法(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篇章语法(discouse grammar)、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
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区别主要有以下2点:
(1)语言结构是自足的还是受认知制约的。
形式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常常使人们获得这样的印象,即语言结构是自足的,它"不仅独立于其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独立于人类心智的一般性认知能力。"[4],因此,只要集中精力研究语言结构自身,对结构形式关系作出恰当的、精确的说明就行了。1234
功能主义者则认为语言并不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语言的结构形式是服务于传递信息功能的,是功能决定了结构。因此,语言结构必然会受到人类一般性认知能力的限制,语言研究必须将对语法结构的运用的可接受性、有控制作用的语义因素、语用因素纳入分析程序。功能主义的语言研究通常都比较重视语境因素,注重特定语境中话语的意义。
(2)研究的形式化还是非形式化。
形式主义语言学家不仅集中于对自然语言的形式特征的分析,而且致力于研究过程的形式化表述。他们信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形式化的表述是现代科学的必备条件。
功能主义者"把目标放在功能的解释,倾向于诉诸于直觉上可能的、非形式的、不依附于理论的概括则避免精确的形式化"[4]。
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文献中充满了公式化表述的规则,与科技文献相差无几。功能主义语言学家的著作则习惯于用严密的话语条分缕析,剥皮抽丝,虽然其间也时有公式出现,但读者却可以明显地感到"说"的味道。
3、结 论
上面所谈到的两对四种语言学方向,在形成的年代上有先后关系。在第一对中, "面向经验"的方向先出现,"面向理论"的方向后形成;在第二对中,形式主义语言学出现在前,功能主义语言学发展于后。后起的总是力图对先前的有所补充、修正和完善。而实际上,这四种语言学没有哪一个能没有遗漏地解决好所有的语言问题。陆孝栋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3]:"看来,我们如果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够把语言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我们必须保留形式研究法的某些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用功能研究法来处理语境意义的问题。所以在语言研究中,如何把这两种研究法结合在一个统一的语言理论中,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概是最紧迫的任务。"这段话的精神也完全适用于"面向经验"和"面向理论"这两种语言学的情况。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既有经验的东西,也有先天的因素;既有形式,也有功能。对经验进行归纳可以得到某种性质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演绎来说明先天的能力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很难想象二者之间存在着"替代"问题。同样,研究语言结构的形式和研确定语言形式的功能也是必要的。看来,20世纪语言学中这两对
参考文献:
[1] 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论语言与语言学的重要性[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2] 许国璋.语言学系列教材序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 陆孝栋.形式主义、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m].见:功能主义与汉语法[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4.
[4] 戴浩一.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前言[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5] 胡裕树.三个平面语法观•序[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6] 徐枢、饶长溶等.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m].见:载表晖,戴耀晶编.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7] frits stuurman. two grammartical models of modern english[m].routledge 1990.
[8] 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9] 赵世开.现代语言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10] 约翰•莱昂斯.乔姆斯基评传[m].陆锦林、李谷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1] j•格林.乔姆斯基[m].方立、张景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2] 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m].邢么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3] 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m].黄长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4] dwight bolinger.语言要略[m].方立、李谷载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15] w•p•莱曼.描写语言学引论[m].金兆骧、陈秀珠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16] j•卡勒.索绪尔[m].张景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234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毕业论文范文《2015毕业论文范文: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