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成功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保障。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党校实践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为了感受历史的脉搏,我们一个小组来到了武汉昙华林,在老街的韵味中,一点点体会,历史沉重的车轮年过我们的记忆,留下的,是我
为了感受历史的脉搏,我们一个小组来到了武汉昙华林,在老街的韵味中,一点点体会,历史沉重的车轮年过我们的记忆,留下的,是我们无尽的思考与遐想,当我们的思路随着老街的石板路慢慢走进历史的时候,我们是沉重的。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昙华林三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二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珍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1920xx年2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正式登陆湖北,。1920xx年,在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中共"一大代表。
昙华林32号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在这里曾经拍过电视剧。从门里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栏杆,无不显示出异国情调。
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系国初年的学校建筑。1938年,国共合作,政治部迁入武汉,三厅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在此荟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厅当时的用房大多已毁,仅存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为当年工作人员住房。
十四中校园为湖广总督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遗址,1903-1920xx年,张之洞先后开办公立小学和中学堂,1920xx年为省立第一中学,现产权属第14中学。
这里,有革命先辈留下的痕迹和记忆,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一点点品读历史的气息。借着古老的街巷,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这种沉重感使我们深深的折服与慨叹。
谭华林是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地,是辛亥革命的一个代表地点,是革命精神的代表地点,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诠释,没有不流血的革命,我们追求自由,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享受自由,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努力和牺牲。今天,我们走在这样的老街中,细细品味这样的意境。
从黄花岗打响的第一枪,到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我们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去诠释了改革者的精神和斗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同时,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无法忘记,更不能忽略先辈们的努力和汗水,我们铭记的,该是他们的精神与追求。
我们该继承的,也是革命的精神,今天,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大学生,作为党的新鲜血液,我们该怎样发扬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1月5日,星期六上午,我们党课5班开展了一次以“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清洁活动,主要清扫了情人坡,教四广场和五山草坪等地方,为美化校园献上一份绵薄之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服务意识。此外,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对清洁工这个平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们也体验了那种劳动带来的快乐。劳动是光荣的。
清洁活动开始的时间是在9点30分,但在9点左右的时候,同学们以大部分来到指定的点集合,且都带来这次活动中要用到的扫把等工具。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不时地用扫把扫了扫地,好像有些等不及了,想马上就投入到本次的清洁活动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确实,劳动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劳动创造财富,这财富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分;同时,劳动亦体现了人的价值,绽放了生命的色彩。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清洁活动,但是只要能给别人带来一个干净的环境,这次活动就有很大的意义。
尔后,我们进行点名。点名时,同学们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因为此次活动清扫的地点有三个,我们便分成三队,每对负责相应的地点。明确而有效的分工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劳动效率。
清扫过程中,同学们耐心而又细心。由于前段时间,有商业活动在草坪上开展,草坪上散落着一些塑料,纸张。这些垃圾大都不易被清扫掉,但同学们并未因难扫而马虎了事,而是一次扫不掉,就再扫几次,直至将垃圾清理干净。或许,我们现在还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依然会用百分之百的投入去完成每件小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此外,在清扫过程中,同学们亦相互帮忙,彼此合作。有些同学清扫好自己负责的地方后就到别的同学那去帮忙。或许真如一位同学所言,我们扫的不是地,扫的是友谊。的确,于相互帮忙中,我们彼此间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其乐无穷啊。
都说团结就是力量,本来估计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清扫的草坪等地方,在同学们的努力,相互帮忙下,大概40分钟就完成了。在剩下的20多分钟中,我们相继清扫了宿舍区周围的走道。看着已变得干净的教四广场等地,舒适之感油然而生,快乐亦浮上心头。
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收获良多。
江城这几个星期天气骤然下降,11月份就进入了严冬。突如其来的寒冷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是并没有打乱我们今天党课实践活动的计划。
有人说是江城今天会下雪。我们恰逢在这个初雪的日子里进行党课的实践活动,而目的地是湖北武汉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武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旧居。通过这次党课实践活动,我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新的启发,在政治觉悟上更有了新的突破。以前革命时期的老党员们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爱党,敬党,接受党的教育,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与党保持统一,向党看齐和靠拢。
参观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党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也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0xx年4月27日至5月10日在武汉举行,那时正是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走进大会旧址,看到满园鲜绿的草和各种珍惜的树种,足以看出武汉政府对于这个大会旧址的珍惜与保护。大会旧址对于市民们免费开放,不仅是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亲眼亲手去见证去触摸历史,更是让人们更加透彻的了解党为中国而革命所做的一切努力,真正感悟到党的心是一心想着人民的。我更加牢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更应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毕生的追求,不仅在现在的工作上为同学们服务,更在伟大的人生旅途中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大会旧址中有一个大厅,并排整齐摆放着许多板凳子,大厅前方是当年大会领导们坐的地方。看着桌上还放着他们的名字牌,还有一个个陶瓷大杯子,白底蓝色的花纹,仿佛有一种这不是历史的错觉。1920xx年的历史,如今依旧清晰,只是中国已经有了大大的不同。如今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当时中国的建设蓝图已在一代代党的领导下逐渐变成了现实,幢幢高楼,车水马龙。我坚信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只要我们肯真心付出努力,将所有的力量都凝聚成为更好建设中国的动力。
我们还参观了位于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旧址边上的毛泽东的居住地。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是1920xx年,他与他的妻子杨开慧,其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住在这里,武昌的都府堤41号。毛泽东就在这个砖木院落里完成了伟大的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论是第五次代表大会旧居的一个阁楼上陈潭秋的房间,还是毛泽东的旧居,都是很艰苦朴素的。看着他们用过的墨盒,笔,他们曾穿过的衣裳,虽然都已陈旧都已泛黄,但是无不让我对他们生平对党对国所作的共享而肃然起敬。
这不仅是一次党课的实践活动,更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与升华。生活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忘记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遮挡住了有可能出现的阴霾。这次党课实践活动所感受到的一些红色景点中向我们传达的历史精神,革命真谛,文化人文都是我们一生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代大学生是精神最好的传递者,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将这种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下去。我们大学生是未来中国伟大复兴的最大动力,应该更加谨记自己的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自觉接受党风党纪的熏陶,以一个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党课心得体会《党校实践心得体会3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