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活动场所中的矛盾纠纷,大多数都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引起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影响着团体的凝聚力和场所的稳定,也关系着广大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我市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有的矛盾一触即发,相当激烈,广大信教群众要求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现将我市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汇报
一、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管理主要做法及其成绩
近年来,我市各级民宗局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
第一,加强财务督导。8月建立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督导制度,市、县区宗教团体及三一教协会全部成立了财务督导小组,组长由各团体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加强对各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监督和指导。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成员由3-5人懂财务的非场所管理组织成员担任,每月定期召开理财会议,参加人员包括监督小组成员、出纳、场所负责人,具体采购人员列席旁听,对当月发生的每笔资金收支情况实行集中审核。凡是对支出手续不规范的发票,当场予以纠正。凡经理财小组审核后确定无疑义的票据,加盖审核专用章;凡未经理财小组审核或审核未过关的,不允许其入账。财务督导制度实施二年以来,有效地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财务管理有了明显的改观。
第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我市宗教活动场所普遍建立了财务和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市民宗局出台了《市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财务管理指导意见》、《现金和银行存款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市道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两会、市三一教协会统一印制《市宗教活动场所收入专用收据》三联单,加强对较大宗教活动场收入的监督。
第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财经知识,动员有条件的场所财务人员要持证上岗,尽量聘用有会计资职的专业人员担任,对会计科目设置和记帐方法进行规范。基督教堂多年来一直坚持聘用有会计专业资职的人员作为该场所的会计,科目设置合理、账目清楚、日清月结,内部监督严格,管理规范。市三一教协会也经常举办财务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场所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四,坚持财务收支公开。按照《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场所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捐赠情况要向信徒群众公开,并接受宗教主管部门的监督。我市较大的场所能够做到每月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一次,接受信教群众、宗教团体的监督,增加透明度,维护场所的团结稳定。涵江鲤江庙从开始,每年年底在鲤江广场进行年度收支的情况向社会信众公布,接受信教群众的监督。市天主教爱国会每季度向宗教主管部门上报一次财务报表,每半年上报一次《资产负责表》,使宗教主管部门能够经常性地掌握了解场所的财务状况,洞察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帮助纠正和解决。
第五,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示范点。为了培养财务管理的示范单位,市民宗局每年召开1-2次财务规范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让管理较为规范的场所进行现场经验介绍,让大家进行观摩学习,8月从中挑选涵江鲤江庙、基督教堂、东山祖祠等9个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上报省厅作为我市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通过典型示范引路,达到全面规范管理的目的。
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财务制度不够落实。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虽然大部分都建立了财务和会计制度,但不够健全。有的制度挂在墙上形同虚设,根本不按照制度执行。有的场所负责人随心所欲,自已不带头遵守财务和会计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内部闹矛盾,不和谐不团结,造成信教群众对该场所的不信任和强烈不满。由于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特别容易形成教职人员在经手钱款方面独断专行,给宗教活动场所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一个因素。
第二,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大部分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在银行开设户头,仍有相当数量的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经济收入较多的宗教活动场所仍然以个人的名义在银行存款,存在公款私存的现象。特别是有相当数量佛教场所仍然存在“个人账”和“口袋账”的现象,经济坐收坐支,从来没有建立账目,当家一人说了算。目前仍有部分场所收入不使用各宗教团体统一印制的收入专用发票,收不入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的现象。有的场所报销仍然没有正式凭据,白条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场所报销发票没有经过会计审核,报销手续不健全,没有经办人、证明人和负责人审批;有的场所大笔开支事前没有研究,审批不按制度规定,没有向信徒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第三,财
务人员业务不够熟悉。我市宗教活动场财务人员多数来自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是“兼职”或是“半路改行”,绝大多数没有进行会计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多数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年龄较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财会知识较缺乏。在设立账目时,没有按照规范科目设置,相当多的宗教活动场记账方法仍然是以记流水账方式,财务差错不易发现,不易纠正。而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复式记账法,不符合国家财政部关于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能够实行会计聘用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担任的场所位数不多,大多数场所不愿意聘请专业会计人员的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宗教活动场所会计账目不规范、财务管理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财务监管不够到位。从下半年起,全市的宗教活动场所实行财务督导制度,各宗教活动场所加强内部管理,设立财务监督小组,但真正发挥的作用不够。虽然财务定期公布,但项目过于笼统,反映不出真实的开支情况,公布成了一种摆设。特别是《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要定期向宗教登记管理机关报送财务报表,目前,大部分宗教场所没有落实到位,游离于外部监管之外。由于监管不到位,这给个别人披着宗教外衣借教敛财的人带来了可乘之机。
三、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自觉遵守和执行财会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宗教活动场所内部事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场所内部的团结;关系到宗教活动能否健康、有序的开展;关系到集体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宗教界乃至社会的安定稳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特别是场所负责人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切实提高加强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宗教活动场所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外,同时还要遵守国家的其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国家有关会计方面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因此,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组织成员特别是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省、市宗教部门关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规定、意见。《市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财务管理指导意见》,对财务规范管理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希望各宗教团体和场所要结合本场所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探索推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关键是贯彻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样才能解决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从制度上遏制宗教内部滋生的腐败。然而,在我市目前要全面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条件还不具备,时机尚未成熟。因此,要在坚持宗教活动场所的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核算单位和监督机制不变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推行财务委托代理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减少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聘请专业会计人员,对辖区内各宗教活动场所收支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协助各宗教活动场所做好财务管理和实施监督。各宗教活动场所自愿向财务代理中心办理委托书,并缴纳少量的代理费用;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要自愿接受宗教活动场所的委托。这样既强化会计工作,又节约聘用会计人员成本,是一举二得的大好事。
第三,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各宗教活动场所要根据实际,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场所的财务管理工作确立制度上的保证。一要建立内部财务监督机制。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要召开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会议,推选公道正派、懂财务管理的人员,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其他场所应设财务监督员,负责对本场所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财务监督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当月发生的每笔资金收支情况实行集中审核。二要合理设置岗位和合理划分职责权限。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设置合理、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工作链和监督链。各场所的主要管理人员、会计、出纳的岗位要分开设置,不能交叉兼职,要明确会计员和出纳员的职责,并认真履行,不能相互替代。账、钱、物要分开保管,财务单据、账本、报表要专人保管,工作变动时办好移交。支票与印章也要分离,不能由同一个人保管。三要加强现金管理。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功德箱(奉献箱)管理,建立开箱清点制度。场所收入的现金,必须及时交出纳人员清点入账,出纳人员应出具收款收据,其他人不得私下接受。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四要建立实物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当前宗教活动场所受赠实物管理是最为薄弱的,因此各场所要建立健全实物受赠、保管、领用、核销和入账管理制度,做到受赠实物使用有记录,处理有依据,核销有凭证,投入工程建设有固定资产账。要明确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人的责任,做到固定资产购置有记账,保管有登记,使用(领用)有记录,核销有手续。
第四,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一要定期向公众及信教群众公开财务信息,实行财务透明化。《宗教事务条例》中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为了打消捐赠者的顾虑和不信任感,宗教活动场所需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实行财务透明化,定期公布活动的绩效,就捐款的使用和结果与捐赠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各场所应把财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并在醒目位置设立财务公开栏和意见箱,每月公开财务收支和报表,并将每季度的财务报表统一送交所在宗教主管部门备案,自觉接受信教群众、宗教团体和宗教主管部门的监督。公众及信教群众可透过公布的信息了解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状况,由公众及信教群众监督宗教的发展。二是各宗教团体要加强对本宗教各场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协助政府宗教部门依法对场所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及时堵塞漏洞。真正把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活动纳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保障宗教活动场所集体财产的安全。三是各级宗教事务部门要依法对各宗教活动场所执行《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把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执行不好的或仍然没有执行的场所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接受检查监督和及时整改的,要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宗教活动场所场所及其负责人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总结(2) | 返回目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XX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XX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XX〕++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XX〕++号)文件精神,在XX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XX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XX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XX年10月,就XX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XX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XX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XX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XX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XX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XX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
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六年++月++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总结(3) | 返回目录9月,省委把我校确定为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与第一批同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学校召开总支书记例会布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和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学校“聚精会神抓质量,科学发展建名校”的实践载体和学院“克难攻坚求突破,科学发展上水平,服务行业促转型”的实践载体,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立足破解难题,带领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院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我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聚精会神抓质量,科学发展建名校”的实践载体,以“克难攻坚求突破,科学发展上水平,服务行业促转型”为实践载体,组织全体师生党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扣住“三个要求”,牢牢把握“三个阶段”,切实抓好“三个到位”,始终围绕“三大职能”,深入研究八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为实现学院建设部分学科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加快浙江省土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达到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
我院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努力实现深入学习贯穿始终,调查研究贯穿始终,解放思想贯穿始终,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群众参与贯穿始终。我院党委和全院30个党支部全部参加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其中教工党支部6个、本科生党支部18个、研究生党支部6个;共有63名教师党员(另有2名党员出国访问,1名党员在建设部挂职)和409名学生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3个环节,加上活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和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测评环节,共有11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开始前都制订专门的工作计划,结束时进行阶段总结。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联系领导校党委副书记沈传缘同志和联络员校纪委蒋金观同志经常来院,给予了全程性的精心指导。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从9月底正式开始,到2月底基本结束,历时5个月。在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结束后,学院党委立即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党中央、省委和学校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启动了学习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10月17日,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成立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赵滇生同志任组长,学院党委委员、党员学科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和实施方案。10月21日,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大会,详细介绍了学院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全面深入的动员和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络员蒋金观到会指导。10月28日,召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专题调研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校党委副书记沈传缘出席会议。12月1日,召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情况,交流专题调研成果及完成情况,研究学院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计划。12月12日,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校党委副书记沈传缘出席会议,充分肯定了学院领导班子的自我剖析深度和本次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同时指出学院要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制定适合本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分步实施步骤;全面摸清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学院办学的思路和举措,扎实推进学院的科学发展。12月25日,召开学院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会,学院党政领导、学科(部门)负责人、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学校党代会与教代会代表、办公室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共31人参加会议,从评议结果的总体评价来看,选择“好”或“较好”的比例为96.9%,说明分析找准了问题,检查抓住了要点。12月31日,学校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阶段性工作会议,我院作了主题发言,交流学院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各项情况。2月26日,召开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暨满意度测评工作,形成《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把学习调研贯彻始终,突出解放思想、凝聚共识。
学习调研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重点是抓好宣传发动、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四个环节,其中理论学习和调研研究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找准问题。学院领导班子和党员骨干要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找准学院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1.加强理论学习,凝聚发展共识。学院坚持将理论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采用“研读原著自主学,聆听报告辅导学,分类多样灵活学,结合调研深入学,组织研讨思考学”的五学方式,多渠道、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学院领导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干部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分头参加联系支部的学习会。普通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通过研读原著、撰写学习体会、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理解。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建立联系点制度,学院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教工党支部,学生线教师每人联系两个学生党支部;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学院党委负责人还对全体党支部支委和团学会干部进行了主题宣讲和专题培训。二是召开各支部理论学习会,各支部分别召开支部会议传达动员大会精神和实施方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学院在学生“党员之家”添置了一批学科发展观的读本,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理论学习;同时继续开展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登记制度,要求每周到党员之家学习不少于2学时。三是建立学院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博客,构建全院师生共议科学发展观,共谋学院科学发展的新平台。四是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学院党委集体学习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组织党员观看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的在线直播盛况,并在教工、学生党支部内积极开展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
2.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在认真学好理论基础上,紧紧围绕“克难攻坚求突破,科学发展上水平,行业服务促转型”的实践主题,按照高起点梳理调研思路、高质量确立调研题目的要求,进行认真思考,准确把握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围绕高校三大职能确定重点深入调研的八个方面课题。学院领导班子主动带头,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学科,并与学科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座谈;每人负责一个调研专题,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多次召开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调研专题座谈会;分别下发教工和学生调研问卷80份和350份;最后形成《关于修订完善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调研报告》、《给排水、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的指标要求与现实差距》、《实施“脚手架”工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调研报告10个。
3.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调研报告交流会、专题研讨、支部学习会等形式,围绕“克难攻坚求突破,科学发展上水平,行业服务促转型”的实践载体,广泛开展大讨论大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目扩胸,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学生党支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员新形象”为主题,深入讨论“大学生党员形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院风和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真情真诚,搞好分析检查,突出找准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搞好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基础。分析检查阶段重点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师生员工评议等三个环节,并将“民主恳谈”贯穿本阶段全过程。按照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找准问题、重在理清思路、重在议决大事、重在推动工作等“五个重在”的要求,先后召开学科负责人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各学科集体座谈会等教师座谈会16次,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班以及学生党员干部座谈会10余次;广泛听取全院师生对学校、学院科学发展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共收集整理师生关于学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8大类,共89条。学院先后召开了4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3次党政联席会议,集中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师生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并对查摆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建筑工程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学院邀请了来自各个层面的师生员工代表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总体评价为“好”(65.6%)和“较好”(31.3%)的占到了96.9%。
(四)务求实效,抓好整改落实,突出破难建制
整改落实阶段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学院针对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梳理出来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把解决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重点,把解决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难点,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作为热点,对马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联系学院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和规划,逐步实现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2月26日,学院举行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总结大会暨群众满意度测评会,对学院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解决的实际问题情况向师生作现场通报,同时对学院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进一步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学院师生对试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2.5%。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院师生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领导班子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凝聚了学院在新的发展阶段的4点发展共识:一是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基本建成拥有部分国内知名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发展这一要义,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二是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牢固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三是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重视教学科研的等效评价,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四是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指导工作,处理好领导、管理和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处理好各学科、各专业的协调发展,实行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学院领导班子既是本次学习实践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研讨、调研宣讲,学院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好的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尤其在自觉服从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解决学院发展的突出问题上,转变了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学院领导班子的理论知识水平、攻坚克难的勇气、处理问题的能力、民主科学决策的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找准学院发展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院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召开分析检查报告评议会等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地征求广大师生员工对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师生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学院认真分析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院发展目标缺乏战略性设计,需要明确学院空间定位,分阶段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案;二是学科结构欠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实力不强,未能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有待进一步整合资源,凝练学科特色,完善学科建设规划;三是缺少国内知名的领军性人物,努力做到人才引进由“等上门”转变为“上门请”,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需要结合学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创新学院管理机制体制,制定新一轮岗位聘任实施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需要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增强全院师生员工凝聚力、创造力和对学院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六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创新,建立完善教工党支部参与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机制,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竞争力和对普通同学的辐射力。
(三)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创新了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了学院发展规划。
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学院围绕建设部分学科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这一奋斗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完善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学院二级教代会的议事与决策制度。二是完善制约和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经济社会需求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做好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结合学校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学院新一轮岗位聘任实施办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参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加快学院土木建筑检测中心的计量认证工作,提高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完善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励志建工学生工作品牌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理想抱负水平;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全面创建和谐学院;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三是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学院科学发展的成果。积极加强与学校的协调沟通,明确学院发展空间定位;积极做好学位点申报工作,争取博士点“零的突破”,申报成功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大力支持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迎评方针,扎实推进给排水、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个专业的迎评工作;举办学院三十周年庆典活动,总结学院办学经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继续加强办公室作风建设,实行集中办公制,完善ab岗制度。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总结(4) | 返回目录本院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事部门及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各级有关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现就改革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改革前医院现状及改革的主要困难:
(一)现状:
本院在20**年前只是一个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业务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1998年与县卫职校、县眼病所合并后,购置原印刷厂办公楼开展业务,现有正式职工55人,临时职工20人,床位60张,6个临床科室及3个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万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难: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编制75人,按现有床位计算更多,而现在实有职工才55人,竞岗的面太窄,人才可选择性太低。
2.起步晚,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我院近半数人员来源于卫校和眼病所,而且由于原中医院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差,致使我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医人才溃乏,难以形成中医特色。
3.人员年龄老化,思想守旧。我院40岁以上人员约占50%,部分人员业务基础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购房屋结构不符合医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设置和业务的发展。
二、 改革完成情况:
1.20**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传动员、岗位调研工作,完成《××县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县县医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细则》、《××县县医院搞活内部分配暂行规定》、《××县县医院岗位设置、岗位说明及定员方案》等四个方案制度的制定、通过与审批工作,完成《××县县医院竞聘应试说明》的编写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年6月完成了13个中层干部岗位、18个中高级职称岗位的竞聘工作。
3.20**年7月完成了全体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以及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 改革的结果:
1.中层干部岗:院内16人参与竞聘,有12人受聘,1个岗位空缺。
2.高级职称岗:有5人参与竞聘,4人受聘。
3.中级职称岗:有16人参与竞聘,14人受聘。
4.初级聘为中级职称的6人,中级聘为初级的1人;中级聘为高级职称的2人,高级聘为中级的1人;转岗聘用的有1人,待岗培训3人,提前退休4人,内部退养1人。
5.总空岗28个,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招考,现我院临聘职工27人。
四、 改革的成果:
1.体现了“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导思想。
2.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
3.使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
4.增加了单位用人和分配的自主权,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
5.促进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改善了职工服务态度,增收节支。
五、 经验总结:
本院的改革较为顺利,没有过激言行等不稳定因素出现。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我院召开了3次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十余次中层干部学习动员会,各科自行学习省州文件若干次,发放各种相关文件及调查问卷百余份,个别谈话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学上的要求,发放岗位调查问卷七十份,再根据80%以上职工的意见,科学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并分别制定了前述四个方案,经两次公示和修订后,全部以94%以上的赞成票在全院通过。
3.公平公开,坚持原则。改革全程都处于职工和人事、卫生、纪检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4.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县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领导非常重视,为我院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出了重要政策保障。
总之,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我院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待遇可高可低、任人为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作总结范文《试点工作总结4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