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_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

来源:开题报告 时间:2023-06-08 本文由媛媛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相关推荐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_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

  这篇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科学精神,

  一、 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民族预科班教育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少数民族学生中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班。它们基本分为三类: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用汉语授课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这些办学形式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各类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两种形式是,从入学到毕业整班移动,专业设置以文科类和地方特色的专业为主。学制一般为四年,管理和教学相对独立,教学和毕业有相对独立的标准。预科班是经过预科期间的学习,然后转入普通本科学习,除了预科期间学习和管理相对独立外,其它与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专业都对预科开放。预科形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见后面的叙述),也是民族教育典型的办学形式,其教育教学方式有普遍性,对预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是具有普遍意义。

  民族预科班由从全区(少量外省)蒙授学生中录取的学生组成。预科学生由于文、理科基础较差,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进入本科,必须通过预科阶段的学习,达到应有的入学标准才能进入本科学习(汉生班)。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性非常强,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全面民族生的素质,是民族预科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要重视基础课程的改革,创建符合预科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背景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民族预科班的教育教学沿革。

  (二)民族预科教育对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等教育的兴旺与否,关系到我国国土面积二分之一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实现祖国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百年大计。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八千多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2%;有二亿四千多万亩的森林,十三亿亩的草原。牲畜头数居全国第一位。地下资源丰富,稀土储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各国总储量的一倍,占全国总产量的99%;煤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发展能源工业和稀土工业以及民族工业的潜力很大。

  民族预科班学生毕业后,经过几年的社会实践,大多走向地方领导岗位或成为地区经济建设骨干力量,他们也是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民族教育和工作的指导方针。陈至立同志在此次会议上总结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基本经验,提出了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在谈到深化改革和加快民族教育政策措施时提出:“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奠基性工程,对于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增强民族地区综合竞争能力,有效抵御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加快民族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人才、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认识民族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民族教育置于新世纪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1、 从国内外政治与科学技术发展形势来认识民族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的重要性

  从国内形势看:民族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民族地区高校和部分内地学校承担。民族地区理工科大学是培养高层次民族科学技术人才的基地。对于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的大学来讲,面向21世纪,无论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都面临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使培养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具备高素质是关键。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就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江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命力的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的观点。由于我国科技文化比较落后,人才培养问题更显突出,人类生产及社会服务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许多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正在被各种自动化机械和计算机所取代,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提高我国劳动者中科技人员的比例,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对我国社会现代化事业具重要意义。加快人才培养,要大力发展教育。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需求尤为重要。

  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国内政治稳定的环境。由于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内地不同,文化、经济又相对落后,培养大量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目前,国内还有一小撮分裂分子,他们与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妄图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破坏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我们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进行坚决的打击。在宗教倾向比较重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是粉碎这些分裂分子妄想的重要保证,是繁荣和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成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学习,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祖国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大量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上的问题,保证国内社会政治长期稳定,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使我们的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就内蒙古地区而言,长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民族安居乐业的局面,得到党中央的肯定。这种局面与一部分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科技人才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是分不开的。而这些人才多数来自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内蒙古地区各高校历来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坚持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从1980年开始,内蒙古地区各高校恢复招收民族预科生,大量培养民族科技人才。已毕业预科生达到近3000名,现活跃在自治区各行各业,不同的层次,对自治区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及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预科班毕业生就知识结构和就业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专业面比较宽,知识结构面比较合理,特别是在计算机等新技术和外语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预科生的优点得益于在大学期间与汉生同班,教学要求,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毕业标准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与汉生一致,没有特别的照顾,除了外语之外没有降低标准。充分利用了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素质高,课程内容先进,参考资料充足,教学手段先进等优势。而纯民族语言班教学要求和标准相对独立,毕业标准低一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不足之处,有关的教材,参考资料等相对缺乏。民族预科教育模式能够十分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

  预科班毕业生留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比例很高,并且稳定性很好。在民族地区经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生存环境不理想,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转型等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毕业生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少数人的“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团结友爱心”不强,不愿意,也不安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第一线工作,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人才短缺,尤其短缺高层次的人才,与许多用人单位对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能够“分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强烈希望背道而驰。国家也注意到这一点了,用各种渠道帮助民族地区摆脱这种困境,如派博士团,人才政策向西部倾斜等措施。但这些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全国支援的高层次人才的聪明才智,需要本地区少数民族人才的配合协调和大力支持。相对而言,少数民族人才稳定性比较好,绝大多数留在边疆地区工作,扎根在边疆地区,这在边疆地区艰苦现实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了解和熟悉当地情况,更能发挥和挖掘当地优势,他们民汉兼通,在协调当地群众关系,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是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的人才力量。这也是我们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民族人才的有利的方面。这是社会对民族理工科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我们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是在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的难得机遇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以预计:我国经济将更有效益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将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速发展、甚至发生衰退、高失业不能缓和等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国际上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和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尤其发达国家的敌对势力不甘心中国的发展,将继续对我国实行"西化"与"分化"的和平演变策略,并与我国争夺各民族优秀人才,引发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国力,达到他们的目的。从伊拉克,科索沃战争看出敌对势力往往利用当地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为其侵略和掠夺作为重要手段。这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警惕。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工作,使它们成为我国人才成长的激励因素。高素质民族人才是我们有效防范敌对势力的破坏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和密切,近十几年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非常正确有效的。为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考虑与国际市场接轨,参加国际经济市场大循环,这是当前时代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增强的需要。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近代历史已多次证明,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必然随着经济活动输入中国,其目的是要毁灭我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从而挫伤国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破坏我中华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帝国主义把弱国变成殖民地的企图创造条件。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抵制外国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

  总之,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都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民族科技人才,不仅在业务上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以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还要熟悉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各民族团结友爱。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能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斗争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具有愿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繁荣富强奉献力量的人才。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在和平时期,有时给人的错觉是民族人才的培养问题并不突出,但历史和现实世界的变化告诉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民族地区理工科大学,培养的是高等民族科学技术人才,他们直接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不可轻视的骨干力量之一。民族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双重任务。它一方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培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民族人才,以适应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需要大量的兼通汉语、汉文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因为汉语、汉文是我国传授科技知识的主要工具。没有兼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就会不顺利。

  如何把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民族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一个特殊而基本课题。

  (三)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在目前提倡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形势下,研究和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提高民族学生全面素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运行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显得更加迫切。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

  1、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民族预科教育,就其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对象而言,它同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本质区别,唯独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族上的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它又具有特殊性。

  发展民族预科教育,既要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办事,又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按照民族工作的特殊规律进行工作。要正确处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注意二者的统一。只强调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而忽视民族教育的特点,我党的教育事业就不完整;只强调民族特色而忽视一般高等教育的特点也不行,那样,我们终将游离于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外,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尽量避免出现一头热的思想观念。目前、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肯定有其客观的原因,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实质,但更多地从主观上寻找原因。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必须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考虑工作。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2、加强对民族预科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民族人才分布在民族地区的各行业和领导岗位上,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的好坏,有没有能力抵制腐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各民族的团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没有搞好各民族团结工作,不以国家大局为重的、胸怀不坦荡的人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只有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为边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世界正处于政治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民族教育面临着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任务。

  3.民族教育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但是各层次教育质量不高,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欠合理。民族初等教育相对落后,主要原因是农村、牧区教育投入不足,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汉语教学非常落后。只有少数学生考入大学,没有考上大学的大部分人,由于条件所限,得不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许多人直接落入失业者行列中。即使考入大学的学生,由于语言基础、理科基础很薄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给学校教育工作也带来很多麻烦。这是基础教育质量低带来的后果。这些因素导致民族高等教育落后,增加了民族教育工作的实际难度。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的投入,短期内很难见到明显效果。高等院校具备相对集中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和比较齐备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索如何有效发挥高校的优势,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问题。

  4、避免民族学生受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实上不平等现象。由于完全用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毕业生,升学出路很有限,许多人在升学考试中被淘汰。即使在降低录取线,受“照顾”的情况下考入大学,又不得不放弃民族语言授课的便利条件,改换成极不熟练的汉语授课环境,同时又学外语,致使身心负担过重,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学校和专业要求民族生只学汉语不学外语,降低了学生的竞争力。过去学到的民族语言文字,又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就语言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母语也不行,汉语也不行,外语更不行。这种‘三不行’的尴尬局面,阻碍了民族生的进步。这些,如果不妥善处理的话,容易引起民族生的不平等感,既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团结。我们不提倡用民族语言学习理工科知识,而采用民族预科班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汉语文知识和能力,部分高层次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但我们要承认和体谅民族生大学学习中遇到的客观困难,对他们公平对待,避免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5、需要扩大招收民族预科生。目前,相对全国高校的扩招比例来看,民族生的升学率提高不多。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民族人才,民族生的扩招也是非常必要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民族基础教育薄弱而造成的民族教育损失。可以采取低分录取,学制适当延长、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教学优势,培养更多的民族人才。

  6、学生管理要创新和适应大众化。我们不能只考虑管理者的轻松,而忽略民族预科生与汉生的交流带来的诸多益处,要改变民族生和汉生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大学期间预科生学习生活相对独立造成与汉生的交流相对少,不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利于民族生学习汉生优秀的学习作风,更不利于他们用汉语交流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开朗、豪放的性格也影响汉生,对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7、少数民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牧区,家境比较贫穷,特困生较多,造成实际完成学业的困难增加。目前,针对预科生的各类奖学金和困难补助较少,应该多渠道筹集。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民族预科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措施:

  1、改变教学观念,深入开展对预科教学的针对性研究与实践。众所周知,由于客观条件造成预科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这一群体我们不能以普通班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特殊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达到普通班学生应有的标准,最终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目前,对预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尽如人意,预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切实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首先,对预科生的文理基础差的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民族预科生很聪慧,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速度较快。我们对民族预科生的潜力要有信心,对民族预科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快速发展要充分的肯定。教学内容,进度等应当适应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的进程,不要一味的慢节奏教学。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预科教学改革的艰巨性。教学改革本身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改革又要适合预科生这样‘弱势’群体。如何掌握改革的‘度’的问题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再次,我们进行预科教学改革时,应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作为切入点,针对性研究是极为重要的。这样,我们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有的放矢:目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有了很大进展,已有几十本面向21世纪的教改教材问世,但没有一本教材是针对少数民族班教育特点的。说明民族生教学改革相对落后,有必要开展研究工作;大学第一年的主要基础课(数学、物理、汉语及力学),由于其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功能,对民族班学生来讲,这些基础课不但成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的主要基础,而且是他们克服自我弱点,提高文理素质的关键和载体。因此,根据民族生的学习特点,应考虑以课程为先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族班的教学改革,把我们的改革推进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改革上来;我国有关高校实行民族班教育多年来,远未形成适应民族班教学的优秀教材体系,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有利于提高民族生全面素质的理工科改革教材,尤其在面向21世纪的新形势下应重点考虑教材问题。改革的重点应落实在教材当中;由于民族班的学时、课程等的组织管理与普通本科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有必要把教学运行模式与主要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相结合起来研究。

  2、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除了民族预科生本身的客观条件外,从事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科教育教学水平。承担民族班教育教学的教师的负担比普通教师的负担重。他们为备好课,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大量的参考资料的翻译、参考对照等工作。他们的负荷很重,付出的劳动与相应的回报不成比例等问题长期存在。从事民族预科教学的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经常受到挑战。教学初期,教师和学生思想准备不足,学生学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觉得难度很大,造成教师们不愿意教预科生。教师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民族预科班学生意见很大。有时意见扩大,造成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这些说明对民族预科特殊教学,更需要政治觉悟高、素质高、稳定的师资队伍。

  3、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对民族预科生,采取的教学模式的形式各不相同,并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波动。但实质上都采取了比汉生班多一年的培养模式。具体操作上,要么大学预科阶段重复学习高中的内容,然后再学大学课程,要么把汉生班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简单地平均“拉长”,一成不变地慢速度教学,忽视了预科生的潜力,不利于学习优良生的快速成长的‘懒散式’的运行模式。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民族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效果不理想。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淘汰率,考试成绩差,因而,挫伤了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其复杂的心理矛盾不是一般思想工作所能排除的,很难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使他们尽快适应汉语授课的学习环境。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困难和问题不断出现。

  以内蒙古工业大学预科教育教学,同样经历了以上情况。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内蒙古工业大学曾经采取的预科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1980—1983年,“1+4”模式。第一年复习中学课程,第二年转入本科学习。效果:学生积极性不高,淘汰率高,质量低。

  第二阶段:1984—1985,“4+1”模式。采取直接编入各专业本科就读的方式。学习能跟上的预科生可以和汉生一样四年完成学业,学习跟不上者,在某一年级重读一年,不视为留级。效果:淘汰率较高,质量低。

  第三阶段:1986—1987年,我校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复习强化高中课程,次年转入本科班学习。仍是“1+4”模式。效果:学生管理不规范,学生积极性不高,淘汰率很高,质量低。

  第四阶段:1988—1989年,民族预科生用三年的时间学习大学基础课程,转入本科班后学习两年专业课。称为“3+2”模式。效果:有一定改善,但不明显,课程安排不合理,基础与专业课程衔接不好。

  第五阶段:1990—2019年,民族预科生学习两年半大学基础课,转入本科专业后再学两年半。称为“2.5+2.5”模式。一部分整班转专业。效果:模式趋于合理,但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仍衔接不好,学生预科期间的负担过重。

  第六阶段:2019年至今,采用了“1+4” 、“2+3”和优秀生选拔制度,专业开放制度并存的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招生150名,全部预科。效果:模式合理,与专业课程衔接合理,学生积极性高(详细分析说明见后面)。

  教学运行模式的不稳定性,说明了预科教学的不完善和许多问题的存在。历次调整预科模式时没有很好的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后继衔接与学制的关系上作整体性考虑。我们认为: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素质,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发展教育模式。

  4、教学内容的改革。仍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虽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理工科民族班的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文理基础弱,专业课学习困难,成绩差,学习被动,教学内容陈旧与计算机结合少,素质教育的研究不足等等。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前二年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尤其是三大基础课(数学、物理、汉语文)教学效果差,直接关系到一年或二年后能否顺利过度到专业课学习,并以良好的成绩完成学业。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三门课对预科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能起到弥补预科生的中学学习的不足,同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此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充分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没有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联系起来,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革新和优化。

  这篇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科学精神,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预科生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单一,基本照本宣科,很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学手段上,利用电化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实践等)比较少,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对课程内容的改进。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扭转。

  6、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民族预科生的管理一般来讲相对独立,很不利于预科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要求。对此,我们不能因为管理上的困难而不改变管理模式。

  7、我们对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好的积累,并有多年的针对性的研究与改革经验和成果,值得总结、提高。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改革成果,使教育教学适应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对改革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提出的,是从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提出的。完成这一研究课题,既有实际意义,也有理论价值。它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理工科大学民族教育,建设和完善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无疑是有益的。

  本项目所进行的理工科民族预科班教学改革的研究,既立足于内蒙古工业大学预科班的教学实践,也着眼与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不仅对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有促进和推广作用,而且期望对全国相关高校民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原则

  在坚持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改革原则,这样才能使改革有目标,有效果。

  1、总结过去的教学改革经验,改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认识共性,强调特殊性,对预科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完善改革成果,努力确定稳定、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提高预科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改革成果的主要思想适用于其它非预科班的教学,为推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做贡献。

  2、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预科生求知欲旺和动手能力强(虽然语言交流有困难,但预科生动手能力很强)的特点(我们称为从预科生本身借力),发挥优秀教学的作用,提高预科生的教学质量(我们称为顺力送一程)。千万不要用枯燥无味,苍白无力的教学方法,无味的教学内容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3、改变传统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缺乏实践能力、效率低下的保姆式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新颖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有思想内涵,原理透彻的教学;倡导能真正达到生动活泼,启人智慧,培育理性思维的现代基础课教学(有灵魂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求得主要基础课的真才实学,而且人文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启迪创新精神。

  4、教学内容上,进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改革,淡化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而变得非本质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努力推出教学内容先进、结构合理与其它相关课程有效衔接的教材及网络服务的电子版本。

  5、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CAI、多媒体教学、做实验等手段,建设多方位的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

  6、尊重预科生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教师要有耐心,深入学生,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关心爱护学生,使之度过预科这关键的学习阶段,并使预科生终身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我区高等预科教育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以重点研究。同时,注意总结我们长期以来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借鉴其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力图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过去的预科教育和现在的预科教育加以比较,从中探讨理工科大学培养少数民族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教学规律。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结合”。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象,虽然是理工科大学的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但教育本身不是孤立的。从宏观上来讲,预科教育,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传统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和科学技术、人文起着很重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随着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越来越大,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社会对高级专门民族人才的需求,是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高级民族专门人才的社会效益,又是检验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当然,这种社会效益不只是短期的而且是长远的,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能只从单纯的民族上的问题的角度去考虑,也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而应当从我国边疆地区、落后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时代的特点,来考察预科教育。这方面的研究要落实到培养预科生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奉献精神等方面的宏观研究。

  从微观上来讲,预科教育是整体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教育的对象是文理基础较弱的民族生,而教育的目的又要求我们培养预科生达到现代大学生的社会标准。为使教育教学适应这个特殊群体的培养要求,我们不得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这种微观上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对我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才能视野开阔,使研究工作深入一些,对问题的分析也更加深刻一些。对培养高素质民族人才来讲,除把握整体宏观指导外,关键是微观上抓住预科生的特点和弱点,有针对性的从基础训练开始教育。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十分注重政治思想教育,采取了组织学习、参观,和汉生同宿舍,听取先进事迹的报告,健全校规、校纪等多项措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调查了解预科后的专业对民族预科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以及专业课教师们的意见,了解在校预科生,在后继专业课学习当中的学习和生活表现,以此作为我们对预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调研的主要结果有:到后继专业学习基本能跟得上,一部分学生还在班里拔尖。但在学习和用汉语交流方面,多数学生仍感吃力;毕业时仍受到一定的照顾;部分学生因学习跟不上或违纪等其它一些客观原因退学,这个比例相对于其它班较高;入学人数不多,而淘汰率高十分可惜,如果教育得当淘汰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能补救的。补考率比较高,毕业时在学校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拿不到学位证书。与八十年代比较,从九十年代开始预科教学质量整体上在不断地提高,但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与汉生班的学生比较,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追究原因,主要是对预科生的微观教育教学没有深入和到位,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和深度不够。过去虽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教学内容和体系上改革力度不大,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不足。认识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发现和确定预科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观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过去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实践我们的教学改革认识,广泛学习和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多次进行了教育模式的调整,达到目前比较稳定的预科教学运行状态。我们认为,这种与是俱进的认识与实践,有助于使研究工作具备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深刻揭示问题的全貌和本质。

  2、个体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

  预科教学是我校整体教学中的一部分,是较典型的‘弱势’群体,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也是整个学校面临的问题。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汉语文的问题之外),在本科其它学生当中也普遍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所以预科的教学改革,亦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改革。反之,虽然预科有它的特殊性,但从整体教学内容上来讲它们有共性,学校整体的教学研究,又对预科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将预科教学的典型性和学校教学的整体性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分别对学校其它专业进行了几轮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新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对预科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经验。反过来,通过对预科教学这个典型课题的深入剖析,也对学校整体教学改革加深认识和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典型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政治高度上去认识课题的重要性,在物质投入上也给了很大的支持。近三年里,对负责预科教育和管理的理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投入了40多万元,改善物理实验室,投入70多万元,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和数学实验室,结合我校申请博士点的工作,投入200多万元,很好的改善了力学实验室。对教师培养,尤其为引进和培养民族教师,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先后培养大批硕士、博士,学校相应地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同时,通过与国内一些兄弟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部门建立合作,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兄弟院校经常开展交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全国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这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而且,有一大批教师和管理干部,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开展预科教育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典型研究带动和推进了整体研究。我们选择预科教学研究作为典型和改革试点,“立足预科,面向全校”。深入解剖这个典型,总结经验,取得突破,同时积极参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有助于使研究工作具有普遍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重要价值所在。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我们(主要是前辈们)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而改革实践也注重理论上的指导,力求使实践本身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水平,使二者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贯穿于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之中。为此,在研究中,我们有计划地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实践,对数学、物理、力学和大学语文课程,采用边实践边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总结经验和完善教学机制等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不协调,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现行的教学机制不符等现象时,我们及时调整各个环节,如教学内容的重新安排,各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基础课在后继课中的应用等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教学改革实践属于教育实验。教育实验带有社会改革的性质,与自然科学的试验不同,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而且周期长,因素复杂,因此,只能在自然情境下进行。我们在诸多研究比较、多次实践的基础上,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深入探索预科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我们认为,提高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应进行主要基础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这样做有利于逐步形成预科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培养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预科教育师资队伍和研究队伍。

  4、课题组人员与非课题组人员相结合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是一支少数课题组成员和多数非课题组教师相结合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队伍。除课题组研究人员外,理学院组织了一批教师参与课题及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数学系5个改革实践班的教学组,对五个不同的工科专业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主要研究如何把现有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全校的教学实践当中。采用“面向21世纪”的系列教材,探索我们对这些成果的实际消化程度;对三个专业进行了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探索这一新兴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研究其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中的作用;物理系组织3个小组,对3个不同的专业进行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探讨物理和数学、力学的关系与衔接,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更新、整合和优化,同时还研究实践,开设现代物理实验,开设窗口教学等新尝试;力学系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两段教学法、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整合研究,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物理课程内容有效衔接和优化。参与这些改革活动的人员将近20名,由他们构成了兼职研究队伍。他们当中既有各级党政管理干部,如我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管后勤的副校长(专业为数学)带头参与教学和教学研究,又有活跃在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教师,他们知道我们面临问题的难度,以及具体工作的艰巨性,但他们知难而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学校还评选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并给予一定奖励。近几年,许多教师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既总结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工作的多方面经验,又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改进工作起了促进作用。事实证明,广大教学和研究人员长年工作在第一线,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他们和课题组人员密切配合,对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5、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迅速,有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成果,兄弟院校的很多优秀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进行调研和参观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对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新疆大学等兄弟院校进行了考察调研,了解到很多宝贵的教学改革的信息、成果,并学到了优秀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新疆大学的调研更具有针对性,他们很多作法和开放的思想观念,值得我们学习、推广使用,如民族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一定等级;加大培养高素质的民族教师队伍的力度等。同时把学到的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我校的教育教学中(如各教改试点班),使其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再深入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些为完成我们的项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参考这些优秀改革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民族预科的特殊性,寻找出符合预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改革,并具备自己的特色。

  6、学校课程建设与预科教学相结合

  我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是学校的一类课程,并于1999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课(全校仅有的三门自治区级示范课程);2019年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教学获自治区教学二等奖;2019年高等数学被批准为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精品课程,物理和力学课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在这些成果中预科教学改革成果的积累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占有一定的分量。为继承和发展这些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使其与预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7、可操作性与可落实性相结合

  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改革以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而实际教学又可检验理论研究成果。研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效果。为使改革切实有效,我们在研究本课题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具体教学实践和强调落实教改成果,如配合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等等。

  我们认为,上述“七个结合”既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也是今后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初步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预科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第二部分预科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第三部分是关于预科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对预科生的行为规范、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进行了研究。对预科教育的思想观念有了改变,形成了更符合预科实际和遵循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在总结过去预科生的教育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预科新的管理方法。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和成果有: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理工科科学技术人才,作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应具有的诸方面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主义精神。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政治素质教育。我们特别重视培养民族预科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大局观念和意识。这些是民族生面对社会,参与工作、协调人际关系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这些素质,很难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社会活动中应有的作用,也很难拥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对预科生特别进行了胸怀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中华民族事业奉献力量的精神、摆脱狭义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教育。提高预科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程度,是另一个实际而重要的工作。要努力把德育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到学生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并在组织、制度上加以保证,使德育工作落实到每个基层,每个学生身上。如成长环境的客观条件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宗教倾向,那么,唯物主义教育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尊严等将发生冲突。此时我们要进行耐心地教育,以生动的事例,尤其用现代科学知识来指导他们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通过教育,民族预科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因违反校规校纪而受处分和被处理的学生,在逐年大幅度下降。

  2、 建立并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了强化入学教育的制度。从新生入学开始,使他们对学校的校纪校规有深入的了解,讲清楚后果。请教授、博士及有关领导与预科生见面,座谈,回答他们关心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就业等诸多问题,同时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好好学习;其次建立了蒙汉学生同宿舍的生活管理制度。针对民族预科生自我封闭,语言交流困难等特点,我们打破一贯执行的蒙生和汉生分宿舍巨住,各项活动相对独立的传统作法。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蒙生的汉语水平迅速得到提高;蒙生学到汉生的刻苦学习的作风,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聚众喝酒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少数民族的开朗、热情直率等优点也影响着汉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3、 建立班主任负责制

  尽量选择有高度责任心的民族教师做预科生的班主任,除了日常管理之外,他们经常深入学生中间给予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帮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违反校规而被淘汰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更可喜的是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好转。

  4、 为因材施教进行人才类型预测

  社会需求是高等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类型和教学目标的首要依据。我们培养的民族人才毕业时还只能具有一定的“人才类型倾向”,不能由于特殊群体而完全“定型” ,必须使预科生在融入全体学生中的同时,重视个性化教育。不同的“类型倾向”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特征,学生必须在毕业后进入社会,经过实践的锻炼提高,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某种类型的人才。由于个体的智力、经历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形成了民族预科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如从内蒙古东部来的部分学生受东三省的交通发达,文化交流频繁的影响,文化素质略高,西部来的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有些学生成长在城镇或良好文化氛围的家庭中;有的地方中学教学质量尚好,而有的中学水平确实不高。这些导致入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注意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基本技能上,赋予其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特征,形成不同的人才类型倾向。特别注意优秀学生的快速成长。力求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以后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根据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在自治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们把预科生毕业之后,具备的素质的倾向定位为以下四个类型:

  多数具有科技工程倾向—指在生产活动、产品设计、工艺开发和技术指导方面的技术骨干和科技管理骨干人才;一部分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指那些从事制定理工科发展规划与技术政策,领导和管理本行业,企业或单位的产品生产及经营工作的人才;一部分是应用开发型—指那些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设备的研究开发人才;少数部分具有学术研究倾向型—指那些从事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的人才。他们的基本职责是,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为行业的生产,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维和理论依据。这样定位比较现实,并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合理分配预科生的专业学习、对优秀生的培养等有很重要的具体的指导意义。

  5、 建立优秀生选拔模式(新1+4和2+3并行模式)

  由于预科生入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各方面发展比较快,预科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欲望。2019年以来,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打破了过去预科人才培养上的整班‘移动’的统一模式和规格,实行了培养拔尖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优秀生选拔制度” ,步入内蒙古工业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新阶段。

  我们对传统的预科教育的学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采取了把预科的一年和本科教育的前一年合并使用,在两年时间内,完成通常本科教育计划中的前一年的教学任务,然后转入各自专业学习的系列改革措施。这种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学习成绩和班风明显好转,团结进取,精神面貌大有改进,高淘汰率得到遏止。与专业学习衔接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改善,模式趋于合理化。

  具体操作办法是:预科生入学之后在预科班学习一年,然后在全体预科生当中进行选拔,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拔率为15%)转入四年制本科专业学习,这个模式称为“1+4”模式;剩下的学生继续在预科班学习,完成两年的预科学习之后,转入本科后完成三年专业学习,根据学校给预科生提供的专业名额,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专业。这个模式称为“2+3”模式。整体预科教学运行中“1+4” 和“2+3” 模式并存,其中内含优秀生选拔制度。我们形成了选拔与培养工作的条例。这个制度已执行两届,效果良好。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了。优秀生成绩优良,已经顺利完成了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可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业。

  与其它学校办的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较,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预科模式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特色预科学制没有限制一年。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计划,让学生有充分打基础的空间和时间。预科结业时没有设置门槛,把预科和专业捆绑在一起,以大学全过程的学习和表现作为毕业的条件。我们的观点是,对学生,尤其预科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要局限在预科这短暂的过程。如果预科期间就淘汰一些学生,有可能剥夺了他们发展进步的权利或机会。因为人的知识积累和智力开窍过程不同,有的人长一些,有的人短些。这样对待,对民族预科生也是很公平的。

  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从历史的回顾中,考察民族预科理工科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中,分析了对民族预科高等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分析研究了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应“1+4” 和“2+3” 模式并存的具体教学模式,以及相应各门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主要成果有:

  1、 出台适应面广、针对性强和课程优化的新的教学计划

  新的教学计划的特点是:适应面广:为使学生通过预科阶段学习,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专业的机会,制定的预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较广的适应性,既要完成对中学基础课的补习和提高,同时要完成大学主干基础课的学习,并与大学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有很合理的衔接;针对性强:由于预科主要课程是其它班的一年的内容。而本

  这篇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科学精神, 科一年级开设课程(主要基础课) 的具体内容而言,各专业差别不大,但预科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与其它班级不同。我们打破一贯采用的平均拉长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懒散性’教学模式,采用了非平均教学手段:教学初级阶段(第一学期)用较慢的速度讲授,到一定阶段(第二学期后半段)之后提高讲课速度,适应预科生的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提高,节省的学时中进行回忆性复习和讲授现代内容;目的性强,优化课程:预科一年级重点开设汉语文、外语、高等数学、体育。从补习和提高的角度安排普通化学,从启蒙的角度安排计算机文化课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安排了大学思想品德课。二年级开设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物理、制图、毛概论等。原来二年级的力学课和其它一些课程调整到三年级(转到专业之后)开,避免过去由于课程过于集中而学生负担过重、转到专业之后的一年的课程过于松散、预科学习和专业学习衔接不协调等不合理安排(过去的教学计划属于头脚重而腰身细,不太适合预科生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有些学生转专业之后不需要力学课程等因素。这样安排,在一年级突出了补习中学课程与学习大学课程并举,重点在数学、汉语文、外语的学习。也为优秀生一年后直接转入本科走“1+4”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二年级就多为大学基础课,二年以后完成了本科一年级的全部课程,汉语交流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可顺利转入二年级各专业跟班学习,课程衔接合理。

  在过去预科教学模式(如“2.5+2.5”模式)的执行中,经验和研究发现预科生完成四大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工科力学和制图),加上汉语、英语,其学习难度和强度很大。而转到专业学习之后,有一段时间内(一个学期,甚至更多)他们的课程非常松散,预科学习与专业课程衔接不合理。不利于预科生的成长和发展。研究显示只要预科期间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及汉语水平得到很好的基础训练,达到要求之后,再学力学课程等课程不会有很大的困难,新的教学计划,无论从预科生的身心特点到思维方式的发展都是合理的。这也是我们这次教学改革研究中一个较大的改革成果。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力学”课程调到预科之后才进行,其内容和教材与普通本科教材一致,这次我们暂缓出版针对预科生的“力学”教材。也是我们根据预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我们的研究进行的一个调整,但不影响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的完成。在预科“2.5+2.5”教学模式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力学课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普通班级的力学教学的改革的深入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继续支持力学的改革和教材的编写出版(力学系已列入2019-2019年的重点工作)。与此同时,根据预科生急需提高汉语水平的要求,我们增加了对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

  2、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

  与新的教学运行机制“1+4” 和“2+3”模式和新的教学计划相适应,数学、物理、力学(力学作了调整)及汉语文等各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改革,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方案)和具体采取的措施。现重点介绍数学,物理和汉语文课的情况:

  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

  1)高等数学教学观点的改变:努力克服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重经典、轻现代;重连续、轻离散;重运算技巧、轻数学科学方法及思想;重系统性和严谨性,轻应用性;重独立、轻联系等弊端,研究并构建出符合信息时代、符合预科生的具体特点,重视实践学习的“基于计算机代数系统平台的理工科民族预科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高等数学教学由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知识教育,转到了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并重的素质教育的轨道,实现了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2)高等数学内容改革:增加数值计算、数学实验和少量代数内容;进行内容的合理安排和优化,淡化没有普适性的计算技巧和复杂理论推导;多讲数学原理和来龙去脉,重视方法和思想;加强应用内容和实践环节。

  3)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上注重应用具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了直观教学、针对性教学、非平均教学、循序渐进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传统数学内容和数学实验交叉教学等方法;教学过程中与汉语教学配合,加强几个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讲授;加强用汉语表述数学问题,掌握和熟悉现代数学符号的教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抓点提串,循序渐进,再实践”的教学方法。

  4)高等数学教学手段改革:加强了计算机的应用和数学实践教学。利用数学软件、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当中穿插数学内容的几何直观表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公布于网上(网址:http:// jichubu.impu.edu.cn/ bmjg/ sx/ sxjp/ Index.htm)供学生学习使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并参与教学活动。

  5)高等数学学时安排:整个高等数学的学时为270教学时数。其中约在250学时内完成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230学时)、数学软件的介绍和基础实验(20学时),余下的20学时内完成总复习和综合性强的数学实验课的内容,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再提高的机会。而数学实验的内容只限高等数学的内容。这一段主要采用数学实验的实践教学来完成。

  6)高等数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重计算,考完后就忘光等单一的考试制度,我们对预科生的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使考试变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巩固和加深知识的一种学习手段。为此我们施行了阶段考试,阶段总结论文,平时(作业)成绩,学校统一考试,独立考试,数学实验考试等相结合的综合测评(考试)制度,以考促学,避免一试定乾坤。

  7)高等数学习题与作业教学的改革:对预科教学来讲习题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但习题课如何上,预科生与普通本科生的要求很不一样。一般本科生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所以习题课以复习学过的内容为主。对预科生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对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含个别问题)为主线,进行讲授型习题课教学。即,将教学内容的有效总结、回忆与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演练结合起来,使作业内容与习题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并通过标准化的作业,加强学生与教师进行的有效沟通。

  物理教学改革的成果:

  1)实现了教育思想的转变.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首先,用新的教育质量观来衡量和评价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不单纯以学生所学知识多寡来评价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力和素质的绝对提高程度。其次,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使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实现了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转变;由单纯为后继课服务,向培养学生物理素质与为专业服务相结合转变;由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

  2)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在保留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前提下,加强近、现代物理学的内容;减少了许多技巧性练习,突出了对一般性原理、方法的训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学物理是工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为后续课程服务,奠定物理学基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然观。结合后续课程的要求和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我们把降低难度、增加广度、有所侧重作为调整教学内容的原则。降低难度就是把一些理论性强、数学推导繁琐、学生难学的内容降低要求。增加广度是指尽量增大教材、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所谓有所侧重是指加强对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增加力学、电磁学教学,精简光学和热学部分。我们以现行工科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为基础,充分注意学生的实际和理工科教育对物理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民族预科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3)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针对预科生的特点我们打破过去一直惯用的先补中学知识,再讲大学内容的做法,采用讲授大学物理内容的同时补习中学物理的方法。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直观教学,循序渐进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汉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学习用汉语表述、交流物理问题、科学概念和规律;提出了“窗口”模式和“整合”模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法、守恒法、猜测假象法、对称法及类比法等,培养学生超越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手段的改革: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的绝大多数概念、定律、原理都来源于对物理实验规律的抽象和总结,熟悉和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民族预科学生理科基础差,关于实验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更弱,由于汉语水平低不能准确理解教材中对实验的描述,对教师的语言描述也是一知半解。因此物理演示实验和直观教具在预科物理教学中就尤为重要。我们除充分应用已有的条件外,还自制、购置了一部分实验仪器和多媒体课件,编写了蒙汉物理学名词对照表,缩短了学生适应从蒙语教学转到汉语教学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考试评价方式、内容、方法的改革:评价方式、内容、方法的改革是整体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我们的做法是:(一)由单纯的知识考核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考核转变,增加能力、素质方面的考核。(二)由单一的结业考试向多元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转变,减小期末考试所占的比重,增加课堂评价、单元评价和平时作业评价环节,基本做到评价与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督促作用,改变以往那种平时学习不紧,期末来临着急的状况,也避免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弊端。(三)由单纯的闭卷考试向多样化考试转变,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们多采用口试、开卷、半开卷、讨论等形式。

  汉语文课的改革措施与成果

  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预科生汉语基础的薄弱,导致一些教学实践不顺畅,强烈地感到迅速提高预科生的汉语水平的紧迫性。为此,我们在课题中增加了如何提高预科汉语教学质量等问题的初步探讨,经过教学实践和研究,针对预科生学习汉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我们把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提高运用汉语能力为主,兼传授汉语基础知识的方法上。进行了注重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预科生的特点,提倡实际效果和提高汉语文的运用能力的汉语教学方面的一些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基础训练,提高运用汉语言的能力

  在课堂上采取了教读、自读、讨论、练习、复习等方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多练为主;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理论知识的讲解,由多而精转向少而粗,注重民族生汉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淡化文言文,诗词等需要文学底蕴很深的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难懂的词句和语法知识,用蒙语对照着进行讲解,会使学生加深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针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进行趣味教学

  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存在自卑心理。针对他们的弱点,我们巧妙运用激励策略,多给学生创造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具体实施了大声朗读、热点辩论、师生对话、个人演讲等几个教学环节。

  3)设置语言环境,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我们认为,提高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水平,应包括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在汉语教学中,我们重视和突出了民族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尽量为民族预科生提供真实的汉语交际环境,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我们采取的预科生和汉生同宿舍管理方法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加速学生对汉语能力的“内化”过程。

  4)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树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要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努力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诚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根据不同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处理,必要时做一些解释,这样才能师生配合默契,形成良性循环。其次,通过练习和课堂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重视和恰当的解释。例如,由于蒙语的语序与汉语不同,所以,民族预科生在学汉语时,很容易犯语法错误,常常把谓语和宾语颠倒过来用,在使用“的、地、得”“在”和“再”等常用词时,也常会出错。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也针对自己的错误来听课,不明白之处很容易迎刃而解,学生进步加快。

  5)HSK考试制度的建立

  我们在管理上除了采取蒙汉学生同宿舍等具体措施之外,为配合汉语教学,从2019年起制定了预科生完成预科学习时必须通过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6级的制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师队伍的建设

  预科教学最好是由民汉兼通的民族教师担任。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容易沟通,学生心理感受轻松;对课程内容中难度大或重要的地方以及名词术语的解释等,教师可以使用民族语言,逐步过度,使学生容易适应汉语教学。为此我们近几年建设了民汉兼通的教师队伍,如数学系有蒙汉兼通的教师8名;物理系有4名;力学系有2名,学生管理干部有3名;已趋于形成较合理的民族教师队伍;

  4、 教材建设

  我们完成了预科:“数学实验”教材及电子教案;高等数学辅助教材“高等数学阶段巩固复习题集(标准化作业)”(上、下,)及电子版本;大学物理辅助教材“大学物理阶段巩固复习题集”(标准化作业)及电子版本;大学物理蒙汉名词对照参考书;

  已完成待出版:预科高等数学(上、下)教材及电子版本;预科大学物理教材及电子版本;

  正在酝酿的有:大学数学网络答疑与作业系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初步)

  说明:由于出版比较成熟的教材需要几年的教学实践的考验。没有针对民族预科生的现成的改革教材可参考,教材的定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近三年的预科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的改革观点和思路在不断的变化,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动,从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掌握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推出成熟的预科教材。为慎重起见,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和学习,预科教学模式基本固定之后,我们的教材基本形成,现已初步完成初稿,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的教学实践和修改当中,预计以上教材和辅助教材将2019年正式出版使用;

  5、 发表的论文

  我们在研究课题过程中,作为阶段性成果共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待发表的有五篇。

  6、 完成调研报告

  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几所大学的预科教学模式和新疆大学的预科教学进行了调研。对两地的预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民族预科班和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的学生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对进一步办好预科教育,加强预科教学、提高预科教学质量、扩大预科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对今后预科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主要结论有:新疆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民族教育互补性很强,相对而言内蒙古地区民族教育质量有它的优势,新疆地区民族生规模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民族预科班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就业等诸多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预科班毕业生留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比例很高,并且稳定性很好;民族预科和纯民族语言班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有所不同(见《调研报告》)。

  7、 获奖情况

  2019年,高等数学课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和力学两门课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精品课程;2019年,大学物理和工科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 2019年,理工科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获学校优秀论文奖;现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正在参加申请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

  第三部分研究中,对预科教学当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尤其教学中如何强调重要科学思维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鉴于素质的内涵是复杂、多样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就所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主要从培养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民族预科生应当具备的主要科学素质及思维发展状况。课堂上首先立足于让学生听懂所讲授的课,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基础课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素质教育。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1)结合预科生的特点,应用现有素质教育研究成果,对预科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有特殊重要性。素质是人的身心属性,它既以个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为基础,更取决于个体所在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故后天教育的高低与优劣更显重要。预科生的成长环境有其独特性,通过预科和后继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政治和科学素质,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素质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和前提,是达到未来可望水平的准备态势和潜在能量。在民族预科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民族人才的必然途径;素质作为身心倾向的总称,既构成一个整体人的特征,又是由不同内容组织起来的结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多方面素质为基础的协调发展。而且,素质同文化程度、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价值观念等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等同关系。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中非常重视预科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政治思想,个人品德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到科学素质的具备与发展,我们努力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素质不可能仅靠理论教学而获得,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通过直接的、现实的、感性生活来培养和造就。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到共识,即预科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教学环节,尤其是基础课教学要打破光讲不做的传统做法,如数学中增加实验内容等;对民族理工科科学技术人才来说,其主要素质除了具有高尚的品格、优化的智能和健康的身心外,还要具备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包容心,奉献精神和谦虚学习的态度。

  (2)一个人的智能素质是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是经过教育培养并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优化的智能结构,是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我们的教学改革要提高预科学生的智能素质,其主要精力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物理、汉语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四个基础,使培养的人才既“前劲大”又“后劲足”。另一方面,要强调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注意培养预科生科学思维基于以下认识:优良的思维品质对理工科人才极为重要。如明确知道自己所要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抓住事物本质所在;通过自主的理解、识别和检验已有的信息,取得开辟与发展的前提;有多层次立体联想空间和深入钻研的精神,从而形成创造力和其倾向;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贯穿在人的学习和思考过程的一般法则;不是用孤立、静止、直线的形态,而是用普遍联系的、矛盾运动的、曲线发展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把握图象、空间等想象力,对于促进想象、创造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高等理工科科学技术人才应当具备的思维特征,也是他们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辨明是非、解决难题、获取新知,有所创新的重要条件和决定因素。

  高等数学和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我们在教学中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演绎思维、类比思维、逻辑推理思维、形象思维及发散思维等科学素质和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的意识。

  此外,因为预科生与生俱来地受到民族习惯和母语思维方式的熏陶,进入大学突然改变学习环境,造成思维上的转变的困难(包括由中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思维到大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思维的转变)。预科期间必须克服这种思维适应问题(包括听了汉语之后,头脑里翻译成母语,然后把母语再翻译成汉语,再来口述或书写来表达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问题,我们认识到:(1)预科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非常快,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使其在预科期间有明显的提高与发展。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注意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因此,教学中采取加速度教学等方法是非常必要的;(2)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训练和不训练是不一样的,学生自觉和不自觉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进行优秀教学,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如开设数学实验等课程;(3)作为一名预科班的教师,在讲授具体的课程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我们应当注意到预科生思维发展的前景。这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有益的。

  五、研究成果特色与应用

  1、具有地区特色:本项目的出发点是要考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理工科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总结了过去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拓展与升华了理论积累。探讨了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改革模式,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研究成果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班(含非预科民族班)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利用和参考价值;对国内相关高校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研究内容新,针对性强:本项目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面向21世纪理工科少数民族班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系统深入地开展情况下,本项目以主要基础课(数学、物理、汉语及力学)为载体,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深入研究面向21世纪的理工科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内容新,针对性强的特色;

  3、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改和整体发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该课题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的改革必将辐射和带动其它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和建设,并完善和提高改革成果,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发展。

  六、自我评介与项目特色

  没有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大胆地进行了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使预科教育上了一个台阶;成果具有示范作用,将带动全校基础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和建设。

  具有地方特色,针对性强,研究内容新。

  七、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一些建议

  1、与时俱进。从政治高度上去认识培养民族人才的问题。为切实办好民族预科高等教育,我们应当认识其特殊性和艰巨性,充分体会和理解预科教育教学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加大经费投入、备齐教学设施、完善教材和辅助教材建设是民族预科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2、 合作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和层次,提高办学质量。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高校数量少,质量不高,办学条件差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多考虑与内地联合办学。借助内地学校多、教育教学条件好、经济实力雄厚等优势及与我们的互补性来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少数民族人才,达到为少数民族地区扩大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内地高校有义务、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如,天津大学与内蒙古工业

  这篇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科学精神, 大学联合建设物理实验室;清华,北京工大,河北工大,太原理工等兄弟院校,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每年招收一定数额的直推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这种做法推广到民族生的培养上,也可以考虑培养不同层次的民族生的合作办学模式。

  3、 我们的改革成果是阶段性的,相对的。由于形势在发展,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本课题中研究的内容和成果是阶段性的,相对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充实和完善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4、 在预科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注意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熟练地用汉语进行交流,是合格的民族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服务于社会的前提,也是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取得很大进展的必经之路。汉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深入研究。

  5、 对预科生加强外语教学的建议:民族生学习外语是必须的,并且非常重要。但根据预科生的不同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预科生的外语应采取不同层次、不同的要求、不同标准的教学方法,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预科生。因为他们在大学里同时学习两种不同的、而且很陌生的语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对有志学习和有能力学习的预科生应给予很好的外语教学。采取什么教学方式和模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我校已经立项正进行该问题的研究(外语学院承担);

  6、 双语教学探索。由于民族生的语言特殊性,我们主张一年级的课程用双语(民汉)教学进行。但民族语言的分量要少一些,主要还是用汉语讲授,有些难理解、关键概念、名词和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使用民族语言,教学效果更佳。这就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民族教师队伍。民族教师队伍的建设应长抓不懈。

  总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以内蒙古工业大学预科班为研究对象和实践基地,对所承担的这一国家课题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整个研究任务是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在校机关有关部处和院所的合作下,共同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有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都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所得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也难免有片面性甚至错误之处,恳切希望同行们指正,也欢迎不同意见的争论,以便促进民族预科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事业的发展,确实提高民族预科教学质量,培养祖国建设所需要的更多的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健,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和素质教育,内蒙古高等教育1998年3期。

  2、文健, 科技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Vol. 10, No. 2,2019.

  3、文健,科学与人文在思维、实践过程中的统一,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Vol. 11, No.1,2019.

  3、曹之江,文科教育与数学文化,教育与教材研究,1997。

  4、曹之江,知识与智慧—论大学生的热问素质教育,内蒙古高等教育,1997年1期。

  5、曹之江等,《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6、姜伯驹, 在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第六次高等数学研讨会材料,1997,8期。

  7、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朝鲁、赵巨东、哈斯、段志信、庞晶,玛瑙,黄龙海等执笔)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开题报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_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培养  精神  科学  美术系  学生  开题  重要性  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iuyh.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