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陕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工作报告 时间:2023-10-15 本文由可可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21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 - 陕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严峻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全省经济继续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完成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1890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366元和7932元,增长9%和11.8%。城镇登记失业率3.41%,物价上涨1.6%,明显低于控制目标。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3%,四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计划。

  (一)紧扣稳增长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经济增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一是两次出台稳产促销保市场十项综合举措,重点抓煤炭绿色外运通道、兰炭出省、增设油品销售网点、用电用气直接交易等,有效缓解了工业增长乏力状况,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3%,名列全国第五。二是狠抓项目建设考核,精简61%的省级投资核准事项,推出39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改连续下滑态势,全年增长17.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1.1%,大西客专、西安地铁2号线南段、咸旬高速、汉中机场、李家河水库等项目建成投用,引汉济渭、东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三是紧紧围绕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物价调控、培育消费新热点激活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四是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新增省级园区8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16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果肉菜蛋奶茶产销两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二)围绕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优化结构,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和国内首个煤电铝镁合金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备受瞩目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我省生产的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和无人机项目同步推进,全省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12个行业中10个利润增长。我们以汉唐帝陵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3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18.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我们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为契机,深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启动建设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世界最大的自由锻造油压机、3D打印、智能输变电设备等项目的研制实现突破,2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0%和9.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

  (三)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开局良好。一是对内对外交流全方位展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电影节、旅博会和第27届世佛联大会成功举办,第18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合作周等活动更加务实,与中亚四国相关省州缔结友好关系。二是贸易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延安、渭南海关正式设立,通关合作机制拓展到内蒙古、广西,“长安号”实现常态运行,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咸阳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西安铁路口岸获批,西安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三是“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百个。全省引进内资4980亿元、外资41.8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13.5%。进出口总额增长36%,其中出口139.3亿美元,增长36.2%,外贸依存度继续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我们把进城农村居民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全面放开中小城市户籍,投资139.3亿元建设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3.4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1.59万套,其中棚改8.44万套,全省25.3万户群众乔迁新居,100.22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6.75万农民工子女免费就学。我们借力西咸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示范和出台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升城镇化质量,西咸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西安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放,延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28个县城过境公路改造和沿黄河公路建设全面实施,31个文化旅游名镇旅游收入达33.2亿元,榆林等地“多规合一”试点上升到国家层面,商洛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咸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镇村改革、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陕南搬迁开工住房6万户、完工5.3万户,陕北开工4万户、完工3.2万户,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开工1.42万户、完工1.15万户,延安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36个,114万人脱贫。

  (五)针对突出问题实施铁腕治理,天蓝地绿水清逐步成为现实。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8.8万辆,率先实现国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建成改造脱硫脱硝设施1317万千瓦,拆改燃煤锅炉2347台,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出现负增长,工地扬尘得到控制,西安连续10个月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治污降霾初见成效。秦岭保护和“一河两江”治理力度明显加大,提前全面完成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建筑整治任务,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氵河等支流污染排放达标,汉、丹江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42个县的122个乡镇、872个行政村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受益群众超过130万人。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41.4万吨、3700万米,节约标准煤172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造林绿化497.6万亩,保护恢复湿地146万亩,退耕还林56万亩。

  (六)按照兜底补短要求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就业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5%,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从最高80元提高到2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全国率先减半缴费,统一提高了22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高出国家标准30元。三是社会救助更加广泛。拨付救助资金近70亿元,实施医疗救助41.2万人次、临时救助16.6万户次,建设公益性公墓287个。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公办幼儿园发展到2178所,毛入园率达96.9%。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162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大学区制改革全面铺开。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步伐加快,中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国率先覆盖全省,惠及学生230.8万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延安医疗集团、宝鸡医疗联合体正式组建,172所县级公立医院与367所镇卫生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定向为基层招聘的医学本科生已达3436名,市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实行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大病保障病种达到22种,省内异地就医和新疆、青海、海南跨省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六是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得到加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金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完善儿童福利机构25个,新建留守儿童成长家园21所。新增养老床位2.41万张,老年人床位拥有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千分点。七是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延安大剧院、省图书新馆等省级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一批市县文化体育场馆建成投用,电视剧《聂荣臻》等精品力作获得好评,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购买公共演出服务2100余场,新增广播电视户户通51万户。首次在省会之外举办省艺术节和省运会,7处遗迹和12个项目分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17届亚运会上创8金2铜最佳战绩。八是平安陕西建设不断加强。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6.9%,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狠抓自身建设,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省政府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各部门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扩大到所有县区,压缩“三公”经费5.8亿元,因公出国出境人次下降16%,“文山会海”得到遏制,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875起、1235人,清理“吃空饷”944起。窗口单位普遍实行一站式审批和服务,县乡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建立,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500名,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我们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主动与省政协加强沟通,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各种不当执法行为,全年向省人大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9件、政协提案798件。

  (八)依靠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加快释放。我们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行政、经济、生态、农村、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社会治理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完成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内设机构57个、编制632名,实行了省级事业单位分类。全面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普遍设立“五办三站”和食品药品监管所,撤并乡镇195个、行政村9801个。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556项、精简幅度达52.7%,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2项。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水、电、气价格改革步伐加快,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金融改革,秦农银行和西北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组建,省内贷款增速高出全国2.6个百分点。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了市场活力,全省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0.25万户,增长34.68%,组建了新华出版、航空产业等企业集团,新增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3户企业成功上市,20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省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名列全国第四。

  过去一年,我省国防动员、人才、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气象、测绘、档案等领域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陕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一些深层次矛盾。主要是:受资源环境约束,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仍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新常态下我省发展的基本遵循和20xx年主要指标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态的发展必然,也是今后工作的基本遵循。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承受实际增长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式粗放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全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许多东部已解决问题集中显现的压力。但机遇更加难得,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来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将获得更多支持;信心来自,中央赋予陕西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等重大使命,陕西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信心来自,我们及早按“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信心来自,在各省区共同遭遇“三期叠加”阵痛背景下,陕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全国居中的区位优势极大拓展了经济版图,完全有条件实现后来居上。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创“三个陕西”建设新局面。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优势骨干产业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并举,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兜住底线、完善制度、推进普惠,使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幸福安康。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1.5%和6%。需要说明的是,新常态下的发展目标,是一个预期性、区间性、引领性目标。特别是经济增速按高于国家两到三个百分点安排,既是促就业、保民生的刚性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既是凝聚发展信心的需要,也符合多年来增速领先全国的实际,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切实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新常态下创造更为辉煌的成就!

  三、20xx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摆在首位

  稳定优势骨干行业产销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同步发力,加快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进一步落实煤炭和兰炭出省销售、重大装备首台风险补偿、建材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接、企业用电用气直供等产销衔接政策。在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的同时,支持煤制芳烃、甲醇制烯烃和煤制油项目,促进高端化工加速成长。发挥闪存与智能终端、混合动力汽车与新能源电池、干支线飞机与无人机、生物疫苗等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打造具有一流水准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尽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支柱为目标,继续抓好30个重大文化项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构建制造业、大宗商品、农产品和保税四大物流体系,促进文化、物流、会展、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现代服务业增长9%左右,其中文化产业增长25%以上。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整体质量保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紧盯国家政策取向,以我为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降低准入门槛,推广PPP模式,落实项目质量评估和目标考核制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增长20%左右。确保西合复线、沣河综合治理、铜黄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环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力促关中城际铁路、吴定高速、安康新机场、斗门水库、渭南热电联产、陕北至潍坊输电线路、四医大综合园区等一批项目按期开工。进一步加快西包客专、西安地铁、沿黄河公路、延安新机场、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北黄河引水、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前期进度。要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当期增长,增添发展后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抓好粮食主产县、旱作高产县和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整县果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肉蛋奶生产重点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茶叶、干果和木本油料等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00万亩,总产1150万吨。开展耕地质量测定和建档工作,推广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绿色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实行农机分类补贴,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节水灌溉80万亩、陕北治沟造地8万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让广大农民放手闯市场、放心去创业。

  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增加群众收入和培育消费新业态上,千方百计激活消费需求。坚决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适时发布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兼顾各类人员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今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13%左右,我们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依靠市场力量创新消费业态。加快建设国家信息网络和大数据骨干项目,积极引进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大发展。结合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和保护古村落,支持民俗体验、观光农业和农家乐、自驾游等特色休闲消费加快发展。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产业试点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医疗、养老机构融合发展。实行公租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商品房并轨,出台收购商品房补充保障房政策,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营造良好环境。

  紧紧围绕结构调整方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一是发展多种形式创新平台。大力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建设,积极复制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机制,总结推广延长模式,完善六所工研院运行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建设20个中试基地,全力推进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应用,尽快突破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瓶颈制约。三是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深入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和军民结合“双百”工程,提升有色、食品、纺织、钢铁、水泥等行业水平,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军工民企有机融合。四是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争取设立关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各市创办国家级高新区和科技园。做大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继续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探索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积极借鉴中关村实行的股权激励、销售收入提成、成果处置收益等分配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激情。

12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作报告《陕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陕西省  工作报告  政府  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j4da.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