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宣传五篇

来源:思想宣传 时间:2023-04-09 本文由小饼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相关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宣传五篇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勇于实践才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理论特色体现思想逻辑,既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又用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民族特色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时代特色反映时代关切,在倾听时代呼声、顺应时代潮流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xx同志指出:“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实践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首先要尊重实践,尊重现实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正因为我们党勇于解放思想,破除对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的理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的大幕才得以拉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才得以开启。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实践烙印。

  毛泽东同志说过,“草鞋没样,边打边象”。邓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xx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讲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有原则、有方向、有定力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胸怀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奔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正路。

  理论特色:从实践中得来又指导实践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中是要出道理的。走中国道路,当然要有中国道理。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世界人民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我们所走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理论意蕴、理论逻辑、理论追求讲清楚、说明白,这样就能更好地把全国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也能更好地赢得世界的理解与尊重,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简单地从马克思主义本本里抄来的,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认识与战略应对中形成、丰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曾涉及的新思想、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越发充分、思想逻辑愈益清晰,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更加理直气壮。

  理论从实践中得来,又指导实践走深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总依据;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市场经济的创造性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更加坚强有力;等等。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步深化和突破,都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和突破。

  民族特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形态,具有普遍性。同时,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主义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由于人口、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民族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然要有民族的表达方式。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等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已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成为与现代文明相承接、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重要理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发展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话语体系。

  面向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历史上如此,今天、未来依然如此。

  时代特色:在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形态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直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重要关切、主要任务和工作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的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是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9.5%的增速,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9%左右的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成为时代最强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顺应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的时代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思想宣传范文】二

  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

  xx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古人做学问,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要强调“管用”,做人民需要的学问。

  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就得走出书斋、走进实践,为人民立德立言。《论语》有载,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状态,用通俗的语言指导他们如何尽孝、如何为政、如何行仁。他还将“六艺”传播到民间,是将学问带出“象牙塔”的典范。这对于今天如何做学问仍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学术研究陷入自我循环,一些所谓的“学术成果”,材料似曾相识,观点人云亦云,一看便知属于闭门造车;还有一些人不甘心坐冷板凳,不潜心做真学问,而是热衷于做学术“明星”、网络“红人”。凡此种种,都不是研究的大道、学术的正途,都不可能做出真学问。

  xx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

  学问一词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问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做人民需要的学问,贵在“知”,即思想的创新;更贵在“行”,即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北宋学者范仲淹不仅潜心学问,而且开创了义庄慈善事业。这种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学者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帮助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成为村民们眼中的“科技财神”。

  在新时代,做学问的实质在于从学术的角度总结、提炼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实践经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思想宣传范文】三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战略任务以来,xxxx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阐述了时代新人培养问题,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xxxx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时代新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始终把培养人作为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根据时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补充、完善、丰富人才内涵要求和培养途径措施。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又红又专”,到改革开放初期倡导的“四有”公民,再到今天着眼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需要的“时代新人”,充分体现出我们党人才培养理念的先进性与人才培养实践的连续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紧密相联,“时代新人”的提出,立足于当代,着眼于未来,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时代新人要有“时代”意识。时代新人是既为新时代所塑造又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一代新人。这样一代新人,必须有时代特征、时代素养,必须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标签;同时要有自觉意识和足够能力,去适应新时代、建设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说到底,时代新人要有时代意识、时代视野、时代胸怀,要有合于时代需要的规划、追求,能够作出促进时代发展的努力与实绩;既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行,更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去创造新的时代。

  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理想。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的精神之“钙”,小则关乎个人事业的成败,大则关乎整个国家民族事业的兴衰。时代新人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不懈追求;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夯实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根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成长的指路明灯,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纷繁复杂,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始终高举旗帜,意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时代新人要有高尚品德。高尚品德是时代新人的立身之本。xxxx强调:“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欲治国先立德,唯有如此,才能德位相配。时代新人要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良好风气,培育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自觉的道德实践;要尊贤育德,砥砺品行,涵养正气,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自觉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正能量、凝聚起磅礴力量。

  时代新人要有学习能力。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时代新人要抓住求知的关键期,广求“真经”、博学“真知”、深悟“真理”,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求“真经”,就要扎扎实实学好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精神动力之源;学“真知”,就要下大气力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就好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十八般武艺”,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悟“真理”,就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学会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增强识大局、明是非、知进退的能力。

  时代新人要有过硬本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批批“有本领”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新时代的青年不能满足于做一般意义上“现实的个人”,必须做真正“有本领”的人,既要脚踏实地,又能登高望远,把现实与理想有机结合好。时代新人必须务实下力,扎实苦干,不断提升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本领,成为有“几把刷子”的“行家里手”。要不畏难事,坚持“从做中学”,把“苦”当成一种机遇,把“难”当成一种修炼;要不嫌小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多积尺寸之功,聚沙成塔,打牢做大事的基石;要不惧新事,敢应新挑战,敢解新问题,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努力成长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范。

  时代新人要有担当精神。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是检验时代新人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标尺。xxxx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处在重要阶段,要实现梦想,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时代新人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以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驰而不息的奋斗力量、坚定执着的担当意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跑好改革开放接力棒。面对挑战,要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面对危机,要挺身而出,攻坚克难;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旗帜鲜明。

  二、高校必须为培养时代新人努力奋斗

  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青年一代自觉奋发,教育战线责无旁贷,高等学校义不容辞。作为时代新人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高等学校必须自觉担当,勇于作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要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高等学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回答好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引导青年学生把握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前进中的挑战和困难,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

  要在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上下功夫。高等学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形成更为全面、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突出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发挥好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引导青年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感悟真理,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改进教师考核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履行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在推进教育改革上下功夫。高等学校要大力改革本科生培养机制,把本科教学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去深化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在因材施教、配备高水平师资、提升国际视野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坚持分类改革的思路,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实施分类培养模式。要依托国际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研究。要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思想宣传范文】四

  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3月8日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答问涉及中国外交经验、大国关系、地区安全、“一带一路”等诸多问题,既总结了中国外交70年的宝贵经验,也阐明了当前中国外交的关键任务,尤其是大国关系和周边安全。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中国外交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日益增多,如何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国外交可谓任重道远,但也大有可为。正如王毅在记者会上所表示的:“20xx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xx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

  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中国外交70年历程,正如王毅所说:“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首先归功于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外交最根本的政治保障。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形成中国外交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具体而言,可以从独立自主、天下为公、公平正义、互利共赢、服务发展、外交为民六个方面来观察70年来的中国外交,这六个方面既源自中国外交实践的不断锤炼,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还离不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密切互动。

  其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维护自身独立自主,高举反帝反霸旗帜。中国也支持其他国家维护独立自主,主张各国互不干涉内政。其二,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天下为公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政治观。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彰显了中国外交的胸怀和追求。其三,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也成为中国外交砥砺前行的动力。当前,国际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公平正义还有待中国和其他国家一同努力提高。其四,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国际社会的利益多元在所难免,国家之间的合作遵循什么样的准则至关重要。不同于弱肉强食的权力政治,中国强调互利共赢,不断增进中外合作,推动世界实现包容发展、共同发展。其五,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和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基础和关键,统筹国际国内,助力发展大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外交的主攻方向。其六,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随着中国公民海外行动的不断增加,领事保护等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落实外交为民,中国外交需要在具体指导原则、机制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有所作为,不断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增光添彩。

  大国关系:促进总体稳定 坦然面对竞争

  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是中国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

  中俄互为重要邻国,两国政治上彼此信任,经济上互利合作,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成为当今大国关系的典范,既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巩固中俄关系基础。中美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前行。40年来,中美关系风雨兼程,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两国要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当今中美战略竞争虽有所加剧,但两国要继续寻求对话和谈判解决的思路,避免滑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中欧关系当前总体向好,双方之间共识远远多于分歧。特别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欧双方在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方面有着一致立场和共同诉求。如何减少中欧关系的一些干扰和影响,需要双方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总之,大国关系呈现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常态,我们对此要坦然面对。关键在于要维持大国关系的战略稳定,妥善管控彼此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分化,不断增加彼此的合作点,及时缓解彼此的摩擦点,始终坚持以发展、大局、长远的眼光来运筹大国关系。

  周边地区:统筹促进安全与发展

  中国是亚洲大国,对周边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朝核问题、印巴冲突还是阿富汗问题,中国都在其中发挥着劝和促谈的积极作用。

  对于朝核问题,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同时也提醒有关各方,朝核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应有理性预期。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始终坚持无核化目标,坚持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对于印巴冲突,中方一直积极劝和促谈,呼吁各方冷静克制,防止事态升级,为缓解紧张局势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印巴同为中国邻居,中国历来坚持睦邻友好外交,不仅希望自身与邻国关系融洽,也希望邻国之间友好共处。中国希望阿富汗各方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抓住国内政治和解的重大机遇,以对话解决纷争,化干戈为玉帛,携手推开通向和平的大门。中国将在尊重阿富汗人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继续为推动阿富汗的和解与重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历史问题与现实争端相互纠葛、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为了改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近年来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谋求周边安全与周边经济的统筹发展,还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推动亚太地区安全新架构。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中国更加重视周边安全,更加重视与周边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思想宣传范文】五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xx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的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以优秀研究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又要做到德为人先,用明德引领风尚。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但也有极少数人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甚至有的剽窃他人成果。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名气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重。大学问家之“大”,既在于以其学术成果启发思想、推动工作,更在于以其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引领风尚、烛照人生。

  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个人的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起这样的志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志存高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民情怀,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明德,体现为勤业精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事实证明,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凡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甘愿为自己的学术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成果。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某种程度上,作品和学问就是作者人格与人品的自我宣示。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以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让我们不仅见识到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且见证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思想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宣传五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特色  中国  鲜明  社会主义  宣传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kaqh.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