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同事交流,再次一起感慨国内基础教育的薄弱。
每天最好的光阴,早上、上午,读书大好时光,统统浪费。早读或反复听写那几个生词,或读读浅显的课文,短短十几分钟分分钟混过去。
国学周的风潮刚过,主研就来了。第一节主研,先听广播,电视出故障,没声,学生该如何安置?遵守纪律的,强打精神用意念保持正襟危坐也难保望着窗外发呆;自由散漫的,逐渐开始说话嬉闹……
中国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已经刹不住车:
传统大量练习,反复考试,导致学生难负重担
国家出面倡导减负,学校大量削减文化课学习任务
家长本能认为孩子不可如此“减负”,但又无它良策,于是校外机构报名火爆,导致家长钱包和学生课余时间都面临严重缩水,众多课外班让学生更加不堪重负
最终结果:
少数“受之天”的仲永们(注意这个人名,含义丰富,细思极恐),因为早期智力开发良好,校内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玩得痛快,校外学得卖力,考试能力和整体素质都不错,是一群幸运儿;
“不受之天”基础中等的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学得最苦最累,勉强过关;
最遭罪的是“不受之天”家长不懂早期智力开发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孩子,在他们该“受之人”时,却只“受之玩”,校内大好时间在各种纷繁复杂名目多样的活动中慢慢消磨(本来学习能力就有限,课外活动参与度更勉强,最多做做各种背景人物,甚至是捣乱者),净瞎玩,课外学习效率必然低下,更没时间休息,升入初中后只会遭遇严重学习吃力状况,雪上加霜。
对于最遭罪的孩子来说,最后要么移民海外,逃离应试教育体制;要么硬着头皮上,当分母,怀揣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自信全无的残破心灵,走入社会,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愚民。
最应该培养读书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时光,该“受之人”的大好机会,多少孩子荒废过去而毫不自知。
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是把人生全都赌在一路在考场打拼,直到在高考中胜出,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还是看看有没有别的选择?
先来看看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里对考试的论述,再经典不过了: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最基本的验收机制是针对最终结果的,部分有经验的人因为在做事之前总是更关注步骤,并会按照需求将任务拆分成若干子任务,所以,他们甚至会为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收机制。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而可笑的是,这种训练从未达成设计者的目标,并且最终的结果总是恰恰相反。
这种训练就是“考试”。
学校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执行效果不仅有确定的验收机制——考试,还将其细分为很多类别——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这本是成功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由于种种原因,长达十数年的“正规教育体系”竟然几乎使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讨厌考试。
人们讨厌考试的原因非常多:老师不自觉地用考试刁难学生;有一些老师懒得把测验搞得太难;只要考试就一定有人作弊,这会让另一些人觉得不公平……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只要是考试,必然只有少数人获得优异,如果考试题目设计得确实合理的话(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这种结果只能说明大多数人之前做得不够好。可是,有谁愿意承认这样一个结论呢?
讨厌考试的另外一个原因:考试不仅是验收,还常被当作选拔机制。相应的问题来了:总是有人在考试时作弊,总是有人在考试结果出来后暗箱操作。考得不好必然失去机会;即便考得好也不见得获得机会,因为考试成绩往往并非唯一的考量因素(很多时候事实确实如此)……
更难办的是,某一考试究竟是验收还是选拔,在很多时候难以区分。因为选拔是那么重要——无论是对选拔者,还是对被选拔者——所以最终连整个教育体制都本末倒置地变成了“应试教育”……
考试的种种弊端使人们憎恨考试——尽管人们从来离不开考试,也不曾离开考试。事实上,整个人生都是一场考试。然而,对考试的这些纠结,导致很多人在学校之外绝不肯自己考自己。
(虽然你暂遇坎坷,但精神导师地位不容撼动!)
考试,就是这样一种怪物,它并不能真正评判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个小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却难免站在权威位置对学生说三道四品头论足。最终,考试不再是验收,而成威压。
当前国情下,离开考试是不行的。高考作为一种必不可少选拔人才的筛选机制,一时半会儿不可能离开中国教育舞台。
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躲过众多考试,直接通过学习能力的展示,最终站上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人生舞台?
有。
很多私塾读经的孩子选择人生道路很有代表性:
其一,小学阶段读经,初中时回归体制内。因为阅读能力和自学习惯已经成形,所以很快就能在学习成绩上崭露头角。这样的例子最普遍。
其二,还有的孩子则选择不再回到体制内,接受各种无聊大小考试的洗礼,而是直接在合法年龄,用借由读经培养出来的强大自学能力,通过自考取得本科文凭,接着再考研,读博。这样的人生道路反而比体制内的学子更加高效。
即使没有高中毕业证,16岁就可以报考自考本科,1-3年学成,获得本科学历,本科毕业最多才刚刚19岁而已。读研读博,毕业时才刚二十来岁。如果申请到国外去读硕士和博士,可能毕业时间更早。而且,国外的学校更加尊重自学成才的学生,录取几率更大。这样的毕业生,无论未来的路是走进入职场,还是自己创业,试错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多得多。比起一路体制内走上来,毕业时已经三十左右的“灭绝师太”和“欧阳峰”们,人生不知道要多多少机会。
注意,我并不倡导孩子们都进入全日制读经私塾。中庸之道必须经典。万事没有绝对。很多全日制读经私塾要求学生心无旁骛,一心只读经,背经,不到13岁不许解经,个人认为并非良策。(如何读经,如何解经,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不离开家庭,不离开学校,只要想办法,读经一样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这样迥异于寻常路的人生走向,又有几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敢为孩子抉择?
以随大流著称的国人更多都是观望、艳羡,继续昨天的老路。
少有人走的路,必然充满坎坷和挑战。
如何帮助孩子真正实现自学,让孩子自己玩儿转各科学习,并能综合学习运用?
如何帮孩子调整心态,看待自己鹤立鸡群的行为和处境?
如何让孩子宠辱不惊,不为大多数人的思考问题方式所动?
如何让孩子在缺少老师随时帮扶孤立无援之地,克服惰性,不去等靠要,而是依靠自己,循序渐进,绝地反击?
如何建立孩子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没人随时监督的状态下,进入良好的学习循环中?
……
挑战坎坷与荣耀成就同在。
比起那些问题——比如如何让孩子考高分?如何跟老师搞好关系?如何让孩子在学校争取到表现机会?——或许这才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更高级问题。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育心得体会《孩子教育心得体会:逃离应试教育,或许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