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日子里,我一直在看一本名为《农村中学教学实践探索》的书,里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培训学员教育论文选;(二)培训学员教学设计、实验设计、信息技术等整合成果;(三)教学实践反思录。每次看完一篇,都会思绪起伏,心潮澎湃,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源于教学一线,里面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深刻的教学反思、更深层次的教学软环境调查研究等,所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从来不曾或很少关注的现象。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个方面,我把它们概括为四要:要有爱心;要不断学习;要及时反思;要提升自我。
第一:要有爱心;
在众多文章中有三位老师是做了关于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他们从七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厌学现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二、厌学现象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关系
三、厌学现象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四、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
五、厌学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个人魅力的关系
六、厌学现象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七、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误区的关系
以上每个问题都进行了200份左右的问卷调查,并且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整理成册。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我看到的是他们都有的一颗热爱学生的火热的心。
作为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一名教师,我感到很惭愧,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老师发牢骚说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没有将教育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中的付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动的写论文就会绞尽脑汁,就会东拼西凑,就会花钱去买,结果教书半辈子下来没有什么值得跟自己孩子炫耀的地方,没有什么记录了你的工作历程,更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时,会发现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在等着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是如此的不够用。
其实无论是农村还是发达的深圳,无论孩子聪明、愚笨还是富有、贫穷,无论生活的环境好或不好,有学生的地方就会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关注的问题,只要有爱心,就会有发现、有收获。现在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学有点过分去关注一节课的好坏,过分地强调如何最大潜能地发挥一节课的功效,过分地强调了一节课的形式,过分地强调要教师课堂要少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对教学软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其实许多课外的工作做好了,课内自然就会有效果,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这里的“功”是指课外要下足功夫,它不仅仅指老师的备课准备,更包括了与学生的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等,这些都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只有功夫做足了,课内就一定会有收效。
第二:要不断学习;
人必须不断学习。要学习就要参加培训,而参加培训就应该有收获。可是联想到我们身边很多老师将继续教育课当成了挣学分课,去了只是签个名,然后就是睡觉或溜号,有些老师甚至课程都学完了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报的什么课。我本人近年来除规定的继续教育外还参加了一些北京、浙江等先进地区大型的高端培训,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并从中学到很多,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要及时反思;
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自己是最清楚的,存在的问题或最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把它记录下来,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才能快速成长,这点对年青教师尤为重要。记得有一节课讲氧气制取,在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没成功,当我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没有冒出气泡,虽然我跟学生说了装置本身是封闭的,学生也表示理解,可我仍很难受,课后我马上跟其他老师交流原因,最后找出毛病:检验前可能是先用手握过试管,导致气体提前膨胀溢出,正式检验时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个班时我注意了开始用两个手指捏住试管口,讲解完以后开始检验时让一个大手男生操作,结果现象非常明显,气泡在水槽中突突冒着……,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相信大家也都有类似的状况发生,及时反思,深刻反思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每个人继承与发扬的优秀习惯。
第四:要不断提升自我。
在这个到处充满压力的时代,教师也承受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开始向“学者型”、“专家型”、“思想型”、“科研型”发展。教师要博览群书,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增加自身的“含金量”,赢得学生的高度信任和崇拜,目前和谐教育大前提下区里开展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年青教师的培训正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学习体会《读《农村中学教学实践探索》心得体会》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