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陕西党家村导游词

来源:陕西导游词 时间:2023-09-21 本文由夏夏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陕西党家村旅游攻略 - 陕西党家村导游词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距韩城市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20xx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党家村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党家村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距城9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村子南北两边是高塬,村南有一条小河,当地人称 “泌水河”,整个村子处于避风低凹处,人们又因这个 “葫芦”状地形而称党家村为 “党圪崂”。

  村中现存保存完好的四合院125院,祠堂11座,哨门24座,节孝碑1通,还有村东南的文星阁、东北的“泌阳堡”。目前,村中以党姓和贾姓为主。居住有320户人家,1400口人。因党姓定居早100多年,故起名党家村。

  首先,我先将党家村的历史作一简要介绍。

  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朝邑逃荒到此,娶邻村樊氏女为妻,安家落户。樊氏生育了4个儿子:长子君显,次子君仁,三子君义,四子君明。除君明到甘肃 “屯田”未归外,其他三门都人丁兴旺,至今已传至25世。

  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从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后在韩城县城和贾村定居过。到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为妻,生了个儿子叫贾璋。明嘉靖四年,即1520xx年,贾璋举家搬到舅舅村居住,繁衍至今已第24世。

  在党恕轩定居党家村的初创之时,他先打窑洞安家,作佣工谋生。后租种当地寺庙农田,待有节余,垦荒置办家产。在本村周围荒地开垦罄尽时,多余的劳力就进入本县深山中谋求发展,进山租地耕种、开荒、育林、畜牧、采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时,就称为“山庄子”。党家村人先后在韩城西北的冶户川、盘道川、小麦川等地都拥有山庄子。

  韩城在明万历以前就有 “南敦稼穑,北尚服贾”之说,也就是说县南崇尚种庄稼,县北崇尚做生意。党家村地处县北,自然而然受到这种风气影响。村中有条件的人先后都做起了小买卖,逐渐发展到开门面、立字号。党家村的党、贾两家在清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经商获得了巨大成功,据说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 “日进白银千两”。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对子孙的文化教育也就越加重视。村中陆续办起了12家私垫,有的祠堂也兼作学舍,且聘请当地有名的教师。据统计,清末道光到光绪这60年间,村中就出了1名进士、5名举人、44名秀才,其中有3个院考案首。在这不足百户的党家村中,就有半数人家取得了功名,因此,党家村获得了“文史之乡”的美誉。

  党家村的巷道设计得非常独特,全部是“丁”字形,没有一个“十字形”的。巷口都设有哨门,每天傍晚,关闭哨门,外边的人就进不来了。

  前面这个小型建筑叫“惜字炉”,每个巷口都有。其用途是把所有写过字的废纸,都放到这里焚烧,不能乱扔,也不能用做他用,这是对文化崇尚的表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党家祖祠。在进入大门之前,我将有关祠堂的情况作一介绍: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也是处理本宗族事务的地方。党家祖祠建于1699年。祠堂是一个宗族的权力中心,也是祭拜祖先的地方。男孩16岁入丁,才有资格来祭祖。女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只能在家里准备一些祭祖用的供品。在封建社会,祭祖是圣洁的活动,女人进入是大忌讳。男人60岁后,才有资格参与宗族的议事,参与竞选族长等。因而一旦过60岁,便会受到族人和村人的格外敬重。

  党家村的祠堂,党贾两姓共有11座,祠堂建筑格式大体类似四合院。祠堂都有经济收入,主要是本祠堂所有的土地租金和基金收入,同时,还可以得到某些人的捐款。比如党蒙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后,在回乡祭祖时给党氏祖祠捐银500两作为基金,是 “老户”,从此增加了一个每年中秋节祭祖活动,简称“做节”。祭祖活动由本族男丁轮流承办。以党氏祖祠为例,18岁至59岁男丁,编为20多组,每组大约10人,每年一个组 “做节”,“直到60岁,免除做节义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两次做节的机会。

  这是党家村的一个原貌模型。

  这座建筑叫做寝宫,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中间这个最高的牌位是党姓合族祭祖牌位。上面的“考”字是指男祖先,“妣”字是指女祖先。请大家看看祖祠门前的这条长凳。别看,它破破烂烂,其貌不扬,可它是明朝末期保存下来的一条长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一整棵槐木劈成两半做成的,我们称它为“长寿凳”。过去有讲究,60岁之后才有资格到这儿来坐,老人们坐在上边说古论今,谈笑风生,消愁解闷,互相勉励,心情舒畅,因而可以长寿。而年轻人,不但不敢坐,而且从旁边经过都必须是规规矩矩的,表示对老年人的敬重。

  祠堂门正上方挂着的“钦点翰林”这块牌愿,是光绪皇帝赐给我们村进士党蒙的。党蒙是党姓第17代子孙,他先后任过云南知府、刑部尚书等职务。把这块牌匾挂在祠堂门前,一是为了光宗耀祖;二层为了勉励子孙后代向祖先学习,考取功名。祠堂门前立着的两根带斗圆柱,叫做旗杆斗子,是有功名人家的一种荣耀和标志。一个斗子代表举人,两个斗子代表进士。斗子外围的图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内方外圆,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对内要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对外要圆通宽容。

  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巷道,是党家村的一条主巷道,它最宽最长,马车可以行驶,因此村人叫做 “大巷”。巷道全部是用石条和河卵石铺砌,中间低,两边高,下雨时中间排水,两边走人,同时也可以保护墙基不受水浸。整个村子的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下雨时,雨水顺着路面排人泌水河,整个村子不积水,非常干净,几百年从没有遭过水灾。

  这儿是一个标准的“丁”字形巷口,古代人讲究门不对门,门不对巷,巷不对巷,讲究的是好的风水不外流。在巷道对面的这堵墙上,有一块石刻的“泰山石敢当”,是说这条巷道像一把利剑一样直射到对面的墙上。这家主人认为对自己不吉利,为了逢凶化吉,就用这块“泰山石敢当”来避邪。石敢当是泰山上的一个勇士,他血气方刚,十分勇敢,连魔鬼都十分怕他。

  对面这家门楼,它的门楣题的是“忠厚”二字。门楣的题字也是很有讲究的,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家族的标志,比如“三槐世家”等;二类是权贵的标志,如 “登科”、“文魁”、“太史第”等;第三类是信仰的标志,如“厚”、“忠信”、“耕读”等;第四类是书香门第的标志,如 “诗书第”、“诗礼第”、“树德第”等。这家门捐是说主人为人忠实厚道。

  前边挂着的这块牌匾是当时韩城县令吴汝昌赠贡生党腾云的,上写有“明经”二字。明经是唐朝时科举制度的一门科目,明清时成为贡生的别称。“明”是证明、说明、阐明的意思,“经”是四书五经,实际上是指有学问的家庭。

  这家的门楣题的是“诗礼第”,《诗》、《礼》是儒家的两部经典,第是门第,还是说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家庭。各家各户的门槛很特别,是用两张小板凳做成的,白天可以拿下来坐,晚上又可以当门槛用,一物可以两用。

  这是结婚穿的龙袍、戴的风冠。大家知道,这些东西只有皇宫才可以使用,怎么韩城民间也可以使用呢?这要从清乾隆年间说起。当时韩城出了个状元叫做王杰,他是乾隆年间的宰相,嘉庆皇帝的老师。因他对朝廷忠心耿耿,贡献很大,在他儿子结婚时,皇上就赐他儿子可以穿龙袍,儿媳可以戴风冠,所以民间纷纷效仿,使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

  另外,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炕的四角都贴有“箭”字,门槛这儿贴有“鞍”字,这又有什么讲究呢?这得追溯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父系社会的确立,是从抢亲开始的。当时男孩骑一匹马,身上背着箭,把自已心爱的姑娘抢来后,来到早就准备好的隐蔽山洞里,把箭挂在洞里,用马鞍挡住洞门,以防野兽和外界的侵袭,在这里度过他们新婚的第一夜,久而久之,演变到现在,人们在结婚时就写了4个“箭”字,贴在炕的四角,把“鞍”字贴在门槛上,意在新媳妇跨过马鞍,一生平平安安。

  请大家到上厅房去参观。这里是最具韩城特色的蒸食面花。蒸食面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喜庆面花;一类是节令面花。

  喜庆面花贯穿了人的一生。订婚时女方送给男方的老虎馄饨,丈母娘希望女婿像老虎一样威武强壮,保护好自已的女儿。男方送给女方的是鱼馄饨,婆婆希望自己的儿媳妇像鱼一样灵巧。到结婚的时候,娘家妈给女儿蒸的是圆形枣糕子,内边包三层枣,意思是希望女儿结婚后,能和丈夫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早生贵子。这个叫“角子”,是女儿在结婚怀孕后,不好意思把这件事告诉婆婆,而是去告诉娘家妈,娘家妈就在女儿临产前一个月,蒸些角子带着来到女儿家,婆婆一看角子就知道儿媳妇快要生孩子了。因为角子里边包的是“白萝卜馅”,白萝卜的药名叫来福子,也就是说希望女儿能顺利生一个幸福的儿子。这个叫圈圈馍,是小孩过满月时亲朋好友、邻居贺喜送的,做成这种形状,意思是希望把小孩牢牢圈住,吉祥平安。这是在孩子满周岁时,外婆送给外孙的岁猫。传说猫有九命,意思是希望外孙像猫一样长命百岁。这是串串馍,女儿生了孩子满月后,要到娘家住上几天,回来时,娘家妈就蒸些串串馍,一块带回来,希望女儿多子多福。这个是老人过寿时儿女们蒸的寿盘,里边包的是枣、芝麻、糖等,上面做有5只蝙蝠,中间做一个“寿”字,意为 “五福捧寿,多福多寿”之意。老人去世后,蒸的是盘子馍,因为在农村一般都是土葬,所以它做成土坟样式,意在表示前辈一生功德圆满。

  节令面花是逢年过节时蒸的。过年时祭祖蒸的这叫“献爷(ya)馍”;清明节给男孩的是 “独食子”,给女孩的是 “枣糕子”,糕子上一半是牡丹,一半是莲花,代表富贵和纯洁;端午节娘家妈送给女儿的是 “簸箕馍”,这时即将夏收,意思是告诉女儿,快要夏收了,准备好农具。另外还有 “五果馍”,希望年年五谷丰登。七月七日给女孩蒸的是 “壳儿摸”,内边做有针线之类,希望女儿心灵手巧,会做家务;给男孩蒸的是“砚台馍”,内边做成笔、墨、纸、砚,意在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有所成就。其余这些是长辈送给晚辈的“馄饨”,是希望晚辈生活美满;晚辈送给长辈的叫“寿桃”,是希望老人能够健康长寿。

  后边的农家小院有主人保存下来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有石磨、箩面柜、风车、马车、犁、耧、耙、耱等,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推一推石磨,感受一下当时劳动的艰辛。

  好了,请到下一个景点参观。这家四合院叫贾氏大院。其门楣的题字是“笃敬”,笃是诚信,敬是敬重。为了让大家对四合院有一个了解,我先给大家讲讲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一般都开偏门,正对门的地方有一个砖雕照壁。它的作用是阻止家内的财气外泄。照壁上刻的是中国佛教的一种符号“万字拐”,因为它拐来拐去不断头,寓意是 “万字不断头,福寿不断头”;中间有一朵莲花,外围是莲子莲叶,寓意是连生贵子。中间这个地方是供奉土地神的,叫做“神龛”。俗话说 “进门土地堂,家有万担粮”,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供奉土地神就是希望年年丰收,多打粮食。神龛的位置也有讲究,如在照壁的中间,这家主人必定是以农为本种田的;如果在照壁的侧面,便可知这家主人是经商的;如果主人是做官的,便用不着供奉土地神了,因为土地爷是天上、人间最小的官,就连七品芝麻官都比它大,供它又有什么用呢?

  四合院大多为砖木结构,以上厅为“首”,左右厢房为“臂”,门房为“足”,俗称“合欢四合院”。四合院的上厅房建得最高,是宴请宾客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两边的厢房是儿女的居室;门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整个住房按照风水八卦设计,进门东边的第一个房间做厨房,讲究东起西落,人丁兴旺。厕所建在西南角。

  这个院子是贾家定居党家村之后建的第一座四合院,所以就没有刚才看到的四合院高大气派。韩城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的区别是:一般是长方形,长22米,宽11米左右,有“三分院子四分场”的说法。

  刚才我说长辈们住门房,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让长辈住门房呢?你们那儿是不是和我们这儿一样呢?老人们住门房一是照看门户方便,及时接待来宾;另外对子女的行为是否规范起监督作用。过去大姑娘、小媳妇是不准随便和外人接触的,以免别人说闲话。

  两边厢房的房檐也有高低之分,东边的比西边的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俗话说“东高不算高,西高压弯腰”,所以在建房的时候,把东房建得高一些,以起垫补的作用,意思是把好的风水挡在自己的家内不外流。

  兄弟住房也有讲究。哥哥住东房,弟弟住西房,以东为上,要他起到一个兄长的表率作用。脚下的这三级台阶,意在望子登科,连中三元,连升三级,大家今天感受一下。

  党家村四合院厅房的两侧,都有砖雕的门庭家训。老祖辈把一些为人之道、处事之理、养性之规、修身之法刻在墙上,教训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咱们看贾家的这副家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意思是骄傲的情绪不可滋长,欲望应该有所约束,不可放纵,志向不应该满足于现状,享乐不宜无度,乐极生悲。再看这一副:“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意思是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要有所反思,子女要有教养,时刻都有收获。

  请再看这一副:“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意思是举止稳重得体,居家过日子应读勤俭节约,德性重在谦让,遇到事情要请教别人。“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意思是做事应当小心谨慎,志向应该远大,思考问题要周到,行为必须有规矩,本领越多越好,是非越少越好。

  现在请各位参观“福”字照墙。这个“福”字是慈禧太后御笔赐给我们村进士党蒙的。慈禧太后为什么要给党蒙写“福”字呢?党蒙中了进士之后,因不愿贿赂上司,所以一直没有做官,在翰林院闲着。一次,慈禧太后游宫时,碰见了党蒙,问党蒙:“你中进士几年了,怎么还在京城闲着呢?”党蒙如实相告,慈禧太后便钦点党蒙为刑部尚书。又有一次,慈禧太后跟党蒙下围棋,党蒙给慈禧太后讲他父辈们如何艰难创业建设家乡,慈禧太后听后说:“这是你的福气。”高兴之余,便提笔写了个 “福”字赐给党蒙。请看,这个“福”字是由两只什么动物组成的呢?它是由一只抬头鹤和一只低头鹤组成的。鹤代表长寿,有福有寿,福寿双全,福寿万年。抬头鹤那一部分是“衣”旁,低头鹤的上半部分写得像个“多”字,下半部分有个“田”字,寓意有衣有田,多衣多田,丰衣足食。大家可以摸一摸,沾沾灵气带回家;在这儿照个相,福气会伴您一生。

  请大家看这堵墙。这堵墙的上方开有两个大窗户,在封建社会讲究临巷的墙上是不能开窗户的,一则不安全,二则有泄气的说法。那这家为什么要开这窗户呢?又是干啥用的呢?古人讲究,大家闺秀,足不出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里这条主巷道在过年时闹社火,唱皮影戏,大家闺秀只能在上边隔着帘子看热闹,是主家为小姐、媳妇设计的。

  这个砖雕照墙上有鹿,有山,有树,有喜鹊,有马蜂窝,有猴子,是什么意思呢?

  鹿,是 “禄”的谐音,意思是有俸禄;鹿的嘴内含有一枝灵芝草。灵芝草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表示长寿。鹿的后边有一座山,意思是寿比南山。树的谐音是 “福”,有福气。树上两只喜鹊,意思是双喜临门。树枝上那个马蜂窝,取“蜂”、“封”音同,封什么呢?猴子背着一颗官印往上爬,就封这个侯,侯有官呀,封侯挂印、步步高升!将这幅画概括一下就是:福、禄、寿、禧。大门两旁这副对联,上联是“居家有道惟能忍”,下联是“处世无奇但率真”。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忍让,才能和睦相处;为人处世没有什么奇特的方法,就是坦率,真诚待人。

  大家来看这个建筑,它叫看家楼。这座看家楼建于1920xx年。高4层14米,四面都开有窗户。党家村有那么多富家大户,为什么只有这一家有此建筑呢?

  民国7年 (1920xx年),靖国军杨虎城一部秦保善营驻扎在韩城,经常到乡间烧杀抢掠,鱼肉百姓。这家主人党天成当时任韩城北区保卫团团长,保卫团相当于现在的民兵组织。他带领民团多次和秦保善交战。秦保善一怒之下,就于九月初一率领700余人来到党家村,杀了党天成的家人,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抢劫了大户人家的金银财宝。但党天成不畏所惧,联合西区民团,几经苦战,终于将秦保善赶出了韩城。韩城二十八里 (里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人民为了感谢他,集资在原址上给他盖了座四合院,并且盖了这座看家楼,纪念他舍生忘死保卫韩城人民的英雄壮举。而真正记载这段历史事实的纪念碑今在西庄镇政府院内。

  看完看家楼之后,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清朝后期,党家村为盖四合院有过一次地基之争。一家要买相邻的一小块地基,地基的主人不想卖,嘴上却讲:成!地价是用银元宝把地皮摆满,对方欣然答应:行!这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有文字记载的资料记录,当时,党家村的地基每亩1000 两银子,是韩城官价的一百倍!党家村的四合院简直是用银子堆成的!

  诸位要问,这么多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呢?咱们到经济展室参观一下。

  1654年,党族二门十一世人党德佩赶着一头毛驴,驮着两捆棉花下河南闯世界去了。他先是卖瓦盆瓦罐,接着做木材生意,在儿子党景平协助下,在河南瓦店建 “恒兴桂”字号。到雍正年间,“桂”号已成为瓦店的大商家,拥有镇东北大片不动产,土地上百顷。

  瓦店地处白河上游,是中原重要的交通要冲,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党德佩创立的“恒兴桂”号是瓦店商业盟主。这个盟主不是自封的,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招标中争来的。瓦店的争盟主很奇特,官府主持,万人围观,两方登台,掷银斗富。党家和当地的王家争盟主,都提着银元宝,一百二百,一干两千,往白河里扔,王家心疼银子撑不住了,党家就取胜了。“桂”号成了瓦店的盟主,在瓦店商界,党家人说了算。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漕运中断,唐、白河运输成为清廷南北运送军用物资的唯一通道。党氏二门的 “恒兴桂”进人了它的鼎盛期。一批批镖银运回党家村,一座座四合院拔地而起。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党德佩的后辈们仍在瓦店坚守着他们的商业阵地。党德佩下河南近百年以后,贾府中出了一个贾翼堂,也下河南做生意。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贾翼堂携带足够的资金,到河南南阳府唐县唐河沿岸的郭滩镇经商。开始,也是贩运木材,因经营有方,发展很快,没几年就设立了“合兴发”商号。

  生意越做越大,人手不够,于是在乾隆四十年 (1775年)他聘请党族十四世三门人党玉书做西家合伙经营。西家是对不进行商业投资的经理负责人的敬称,相对于东家而言。

  党玉书是个商界奇才,14岁弃学从商,在襄樊崭露头角,20岁才华大显,誉满武昌。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把商号迁到当时的全国名镇河南南阳社旗镇;第二个重大举措是在唐白河沿岸城镇广设货栈;第三是经营 “钱业”,发行“帖子”。“帖子”就是发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流通和向该号兑现的票据。

  很显然,党家村的四合院不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党、贾两族的先辈们闯荡中原,搏击商海的产物。这个神龛里供奉着党德佩、党景平、贾翼堂、党玉书四位商界巨子的牌位,每一个党家村人,每一个热爱党家村的人,都有理由向这四位先辈脱帽致意!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村东南的文星阁,原来这里建有关帝庙和戏台,可惜在“文革”时都被拆毁,现在是村小学。村里人把文星阁叫做塔,而实质上塔和阁是有区别的,塔是佛教建筑,一般层数是奇数,里边供奉的是佛教的先祖,而阁则与佛教无缘,它一般层数是偶数,供的是主持文运兴衰的神灵,比如第一层供的是孔子,顶层供的是一手拿笔正点状元的魁星----文曲星,建阁供奉他们显示了村人崇尚文化的观念,当然也包含着盼望子孙道德高尚,读书成才的愿望。

  咱们前边说过,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党家村把塔建在村子的东南角,一是为了堵挡风水;二是为了振兴文化,塔身高39.5米,外形是六层、六面、六角形,面向村子的前三面开有窗户,后三面没有,意思是把好的风水挡住不让外流,塔内设计有木楼梯,可以上到最顶层。

  在阁的每层窗口都砖雕有刚劲笔挺的四个大字,第二层是 “大观在上”,要看到好的景色,还要继续向上;第三层是“直步青云”,是直步向上,继续登高的意思,这两层都是鼓励后代努力攀登高峰;第四层是 “文光射斗”,上到这一层才能看到党家村的文脉浓厚;第五层是 “云霞仙露”,到这一层就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但你千万不要满足;上到第六层“笔参造化”,能够得到文曲星的谒见,这将是你平生最难得的造化。

  传说文星阁塔顶有一颗避尘珠,因而党家村瓦屋千宇,不染尘埃,房上杂草难生,这是怎么回事呢?避尘珠实际是神话,是从未有过的东西,屋顶不染尘埃,杂草难生,是因地理环境所致。一是村落处于避风低凹之处,西北风刮来的尘土被河谷的顺河风吹走,屋顶不会落下尘土;二是因为党家村青堂瓦舍,盖房全部是用白灰与黏土和泥垫铺屋面,杂草没有生根的条件;三是巷道全部是用河石和石条铺砌,本身不会产生尘土;四是能够及时清扫屋坡,修缮屋面,因而造就了避尘珠的神秘传说。

  大家看,塔顶的六个小飞檐处各挂有一个小铃铛,当时是一个装饰品,久而久之,它显示了另外一种功能。村中老人常说:“闻塔铃而知将雨,”这又有什么说法呢?俗话说:“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滑倒老婆压死鸡;云往南,水连连;云往北,晒干麦。”村子在塔的西边,要听到塔铃响,必然是刮东风,东风把云雨向西吹动,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有八九要下雨。

  这是党家村的节孝碑。节孝碑和贞节牌坊一样都是为了表彰女性而建的,但它们又有区别。贞节牌坊是跨路建筑,下边可以行人,而节孝碑则建在道路的一侧,来往行人都可以看到。

  这座碑是给党伟烈的妻子牛孺人建造的,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党伟烈和妻子新婚不久,就上京赶考,报名后在客栈因病不幸去世。牛氏当时只有16岁,几十年在家孝敬公婆,一直没有改嫁,直到68岁去世。地方上将她的节孝德行报到朝廷,光绪皇帝下诏给她立碑,以示表彰。大家看,碑文是“旌表敕赠徵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旌表”是表彰,“赖”是皇帝的命令,“仕郎”是在朝的二品仕郎官位,“孺人”是对妇女的称呼。碑两边有一副对联,总的意思是说:永远不能忘记她能够和谐处理好婆媳关系,孝敬老人。横批是 《巾帼芳型》,称赞牛孺人是妇女界的榜样。碑的两旁有两个砖雕老人,一个是福星,一个是禄星,福星代表福气,禄星代表财气。

  牛孺人受了一辈子的穷,死后皇上下诏给她建了碑,而她在这个碑上有姓无名,反而给她丈夫追封了一个二品官位,可见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但就是刻上名字,死后的荣耀又能给她带来多大的安慰呢?好了,现在有妇女权益法保护,这样的悲剧永远也不会重演了。

  现在咱们看村里最后一个景点。

  这是中日联合考察纪念碑。碑文记述了党家村的村史,记述了西安冶金学院,即现在的西

  建筑科技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考察团在1987年、1989年两度在党家村考察的过程

  在考察期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本田昭四非常兴奋,吃饭时多喝了两杯酒。不幸客逝于韩城宾馆。1992年,本田昭四嵌先生的生前好友纷纷捐资,由西安冶金学院设计、党家村村民参与施工,在同年5月建成了此碑。

  纪念碑由碑文、磨盘、井台、上马石等组成。石磨上刻有“民居瑰宝”四个篆体字,意思是党家村的历史像石磨一样慢慢地转到今天;井台是说党家村人是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3个因素。600多年共饮一井水,共种一块田,和睦相处,才能有今天辉煌的历史。院中有6个上马石,一个代表120xx年,代表了党家村620xx年的历史。

  我刚才已经讲过,党家村是由村和寨两部分构成。接下来,我带大家去欣赏民居瑰宝之魁——“泌阳堡”。

  沿着这条用河石铺成的中间凹两边高的石头古道,可以登上“泌阳堡”,它是上寨子的唯一通道。为什么把寨子叫“泌阳堡”是因为它建于泌水河之北而得名。

  泌阳堡始建于1851年,于1856年建成,它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局动荡,民不安宁,清政府渝令民间筑寨自保。党家村在举人党遵圣、拨贡党之学的倡导下,选定村东北“半岛形”的高崖为寨基,构筑了城堡。城堡占地约36亩。

  这就是通往泌阳堡的城门。过去这里装有两道门,外面一道门用铁皮包裹,里边的门用顶门杠拦腰横挡,起到双层保护的作用。门后东西两边的圆孔就是放横杠用的。

  这里是涝池。下雨时,全寨的雨水都汇入涝池。涝池容纳不下时,多余的雨水就由东南角的水眼溢出,顺暗道的石铺坡道与村中的雨水汇合,然后流入村南泌水河。涝池有三个作用。首先,它能蓄水防洪减轻雨水的冲刷力;其次,蓄存的水能供村民洗衣服及家畜用水;最后,因为寨基高,空气干燥,故有调节古寨空气湿度的作用。

  这是“城门楼”。它相当于一个哨所,里面供奉着关公和观音菩萨的画像。为什么要把他们供在这里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时的关羽是猛将,这是要党家村人像他一样英勇杀敌。“观音菩萨”是最善良的神灵,能保佑党家村平平安安,人丁兴旺。到现在仍有一些老人在七月七日来这里求神送子。

  这里叫望象台。站在这儿能将党家村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仿制古炮做的一间木炮。过去的炮是铸铁的,有很大的杀伤力,今天的仿制炮很安全,大家不要担心,试一下大炮,感受一下战争年代的气息。

  清朝末年,韩城就流传一句谚语:“西塬涝池下干谷庙,党圪崂城上好多炮。”意思是西源村的涝池多,下干谷村的神庙多,党圪崂的大炮多。那么,究竟有多少门大炮呢?城墙上每隔丈余就安置一门大炮,共有72门。城墙为“版筑”土墙,土是用蒸馒头的笼蒸过的,是害怕城墙长草,影响城墙的坚固性。土墙上面内外都筑有“女墙”。女墙是用砖砌成。城墙宽3米多,北面与塬连接,高达10米多。东西两头各筑有一个营,供守卫巡逻者休息。其余三西城墙筑在高崖上,显得险峻。城墙上有战棚、炮台。炮台堆有滚木、顽石,以备战用。

  正是由于城堡建筑设计周密,工程精良,武器装备先进,所以土匪侵袭屡遭失败。

  很遗憾,大家今天没能见到古老城墙全貌,我希望诸位不要失望,如果两年后您重游党家村,一座完整挺立的古寨将映人您的眼帘,因为它已列人国家级文物修复项目,很快破土动工。

  陕西党家村导游词(二)

  距今已逾620xx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

  村中有建于620xx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 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 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政府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护有关。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

  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古村寨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八五”旅游发 展规划之中,经过修复维护,这里将成为“黄河游”旅游线上的一个 重要参观点。

  陕西党家村导游词(三)

  渭南韩城党家村的明清古建筑、它朴实淳厚的民风、它浓郁儒雅的文化气息都是韩城的一个精致而生动的缩影。党家村最负盛名的当然是它的明清古建筑群。

  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看家楼、节孝碑、泌阳堡仍然可以令我们依稀看到党家村昔日的繁华,精美的走马门楼、砖雕石刻也叫人叹为观止。当村里的老人带着无限的景仰讲起他们艰辛创业的祖辈、带着无限的神往讲起那"钦点翰林"的至高荣耀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是一个孔孟之道教导出的典型。

  如今,党家村人代代相传的心愿都寄托在文星阁下的琅琅书声中:往日总希望能出个进士,而今也盼着能出个博士。在党家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史之乡的气息。

  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乡。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保单位。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党家村位于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16.5公顷。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

  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达成院123院,321座。

  党家村民居历史悠久,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内涵丰富,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公用设施齐全,避难防御安全。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城楼、神庙、老池、古井、火药库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村中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xx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村中的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 设施的了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0xx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从内容上看,可以得知党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风水塔,表达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寄托着"修身治家"的一种生活理想。

  党家村在明清两代经济富裕之后,不仅大兴土木,也追求文化的提高,全村明清两代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取得功名。随着党家村古民居群体的发现,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宣读考察党家村文章后,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考察,中日两国有关建筑专家编写了《党家村—中国北方传统的农村集落》和《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专著。可谓:"元明清三朝建筑耀高堡,欧亚美百国专家赞古村"。

  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

  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的党家村人当时的心态。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

  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现党家村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成为旅游参观的重地。

  党家村选址合理,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而现存的古代题字及生活用品完整的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氛围。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在考察党家村时欣然题词称之为"民居瑰宝"。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陕西导游词《陕西党家村导游词》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家村  导游词  陕西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nm8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