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江苏的一些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盐城导游词
盐城,东临黄海,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15万,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20xx年)建县以来,2100多年历史,给古老的盐阜大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盐城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宋臣相陆秀夫、明代著名书法家宋曹的故乡,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花之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盐城还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盐城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面积683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5,全国的1/7。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内面积最大的岸外沙洲东沙。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地,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和25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丰富多彩,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目前,盐城正积极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盐城旅游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较强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美丽的盐城、开放的盐城欢迎您!
盐城十景
"盐城十景"评选概况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盐城市旅游局、盐城市建设局、盐城市文化局、盐城市广电局、盐阜大众报社等七单位联合主办,盐城市旅游局承办,盐城市农业银行参于策划的"盐城十景"评选活动,从20xx年6月份开始,历时半年,经过征集参评单位、组委会筛选、群众投票、专家评议、评委会评定等程序,于20xx年12月18日揭晓公布评选结果。入围的10个景点是:
海天鹤乡-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金滩珍鹿-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枯枝奇艳- -盐城枯枝牡丹园
纵湖秋色- -盐都县大纵湖风景区
九龙戏珠- -建湖县九龙口
铁军丰碑-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施公遗踪- -施耐庵纪念馆
西溪古韵- -东台市泰山寺
金塔流辉- -盐城市农行大厦
迎宾集贤- -盐城市迎宾公园
这些景点是改革开放特别是1983年建市以来,我市新建、扩建、重建的一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公园和标志性建筑中的优秀代表,它们反映了时代特点,体现了盐城新形象。
盐城市旅游业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20xx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础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三带一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带;中部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带;西部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和盐城市区以新四军纪念馆等景点组成的旅游区。"盐城十景"的评选,有效地强化了广大市民的旅游意识,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宣传旅游,参与旅游的社会氛围,为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地方特产
东台鱼汤面 原系宫廷食品,其汤浓稠如乳,点滴成珠,面白细匀,鲜而不腻,为传统名点。1920xx年曾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建湖藕粉圆子 已有百年历史。以上等藕粉为原料,用白糖、枣泥、芝麻粉拌以荤素油脂及桂花为馅丸,在开水中多次氽制而成。形如弹丸,呈淡紫色,娇嫩肥泽,柔软丰满,甜而不腻,桂香满口,享誉中外。
生炝条虾 条虾是盐城沿海地区的特产。制法独特:将生虾先加盐、曲酒杀菌去腥后,再加入腐乳汁、白酱油、白糖等辅料,即可食用。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白炖鲻鱼 鲻鱼是盐城名特海产,肉肥味美,配以猪油丁、火腿片、香菇片、笋片等,上笼以旺火蒸熟。炖熟的鲻鱼肉呈蒜瓣状,汤清味浓,色泽美观,鲜嫩可口。
烩素鱼皮 相传为清初盐城兜率寺厨师首创。将山芋粉放入沸水锅中凝成粉皮,切成长方块,呈鱼皮状,辅以鸡汤、火腿、鸡脯肉等下锅烧沸,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盐城奇园蟹黄包 已有300多年历史,以个大膘肥黄多的活母蟹和精面为原料制作,味道极鲜美,尤以奇园菜馆的蟹黄包为佳,故名。
首乌糕 用滨海县特产何首乌粉制成,味道鲜美,色质透明,可养生,可治白发,已成宴席佳品。
四鳃鲈鱼 产于响水县的灌河。嘴大、鳞细、体侧扁。菜花时节鱼体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又称“菜花鲈鱼”。鱼头部有重叠的鳃纹,看似四鳃。肉质细嫩,鱼汤味鲜,可与鸡汁媲美,旧时曾为贡品。
盐城糖麻花 又名油绳,相传已有20xx多年历史。特点是:香、甜、酥、脆,油而不腻,美味可口。被载入《中国风味特产指南》。
杨五香肠 生产历史悠久,最早为东台台城杨五熏烧店制作经营,故名。杨五香肠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被列入《中国名食指南》。
阜宁大糕 已有20xx多年历史,糕片白如雪,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润。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
伍佑醉螺 又名糖泥螺,始于清乾隆年间,其特点是:香、甜、脆、嫩,为助餐佐酒的佳肴。
大纵湖醉蟹 大纵湖蟹个大黄多。洗净后,配以盐城曲酒、米酒、淮盐、花椒等原料醉制。该品具有外观似活、肉质细嫩、味醇浓郁、醉气惹人、佐酒品鲜、营养丰富、不需烹调、携带方便八大特色,为宴席、旅游、馈赠的佳品。
龙冈茌梨 产于盐都县龙冈镇北的沙岗地带,该梨形似纺锤,味似嫩菱,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达800克,果肉厚,含糖量在15以上,在省有关评比会上曾三次夺魁。
葛武嫩姜片 盐都县葛武酱制品厂生产,特点是鲜甜脆嫩、形如薄纸、美味可口。其制法是精选寒露前三天采收的鲜嫩生姜,经过13道工序制作而成。
旅游文化
盐城与盐
黄海之滨,有一片北距黄淮不远,南离长江很近的地域,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湖密布,草木馨香,这块1.5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名叫盐城。盐城自古以来与盐相依共存,结下了数千年不解之缘。盐城的历史,是一部像盐一样晶莹透剔的盐文化史;盐城又是一座与盐一样内涵丰厚的盐博物馆,十分耐人寻味与观瞻。
盐史
盐城生来产盐。在古代,淮河在盐城北部出海,西周时这里被称为"淮夷之地"。汉代以前,有人在淮河南北的海边煮海水为盐。淮地有南北,盐城与扬州、南通等在淮南,这些地方产的盐,称淮南盐。西汉初,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封地的一部分,他靠煮盐获利,富可敌国,于是便起兵造反,争夺皇位。汉朝廷认识到盐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物资,又是与社稷安全休戚相关的物资,盐利又大,大臣桑弘羊发表了《盐铁论》,力呈盐铁由朝廷控制的必要。因此,汉武帝时,"笼天下盐铁",实行盐铁官管,由政府募民利盐,官收、官运、官销。后来,管理的官员称为盐铁官。不久前在盐城出土了一件古代制盐的大铁盘,上面铸有盐官铸发的字样,说明古代制盐紧紧控制在盐官手中。以后历代王朝都从汉制,盐务由中央统治机构直接管理,汉代由中央政府的大司农管,唐代由户部管,宋代特设提举盐事司管盐,元代由中书省管,清代设巡盐御史。下面有专门的、严密的管理体系,地方官员不准插手。销售则由盐务管理机构选定、批准的盐商经办。普通百姓如果违禁制盐、运盐、贩卖盐,则要受到重处。
制盐最初是直接用海水煮盐;宋以后发展为先将海水制成含盐量较高的卤水,然后再用锅、钅敝以卤水煎盐;从清末开始,逐步发展为利用太阳的热力来晒盐。技术的改进使盐产量不断增加,朝廷从中获利也越来越丰厚。从唐至明、清,盐赋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元代人说:"国家财富,盐利为盛"。盐赋占当时国家总收入的80%。而盐城是淮盐的集中产地,淮盐赋税收入又占全国盐课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由于沧海桑田之变,黄海海岸线不断向东淤积延伸,盐产地不断向北部迁移,但盐城的中、北部黄海海岸边,现在仍旧是国家的重要产盐基地。
盐名
盐城生来"姓"盐。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20xx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另立一县,称盐渎县。渎,是沟渠或水道的意思,那么,盐渎就是盐河的意思了。这是皇帝首次正式给盐城赐姓"盐"。东晋安帝时,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这个名字一直延到如今。县里的其他地名,许多也与盐相关。历代朝廷为管盐政,从上到下设立了严密的管理机构,比如元朝,盐政最高管理机构是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下面的各级管理机构是行中书省--盐运司--分司--场--团--盐户(有的朝代称亭户)。古代的淮南和淮北盐政专职管理机构--盐运司,分设在扬州和淮安,盐城一带是盐生产基地和中转集散地,因此,当地的地名多与场、仓、团、盐户姓氏有关,明代嘉靖年间绘制的一张两淮盐场图上,共有30处盐场,其中13处在现在的盐城境内。著名的盐场有:《水浒》作者施耐庵和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故里白驹场,《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的撰书地草堰场。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枯枝牡丹出产地伍佑场,以及丁溪场、刘庄场、西团、便仓……盐城的地名又有许多与古代的制盐方式及工具有关。煮海水要用许多柴草,柴草要事先割来晒干、堆垛备用,于是便有了草堰、何垛、梁垛这些地名。煮盐要有灶、锅、钅敝 这些用具,于是便有许多小村庄叫做某灶、某钅敝 。盐城古代又有许多运盐的河道,将盐由水路向南运往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向北运往黄河与淮河的交汇处淮安,最重要的一条运盐河叫串场河,它是清代开掘的人工运河,由南到北,穿流在黄海之滨的盐城十多个盐场之间,是盐城运盐的大通道。地名"姓"盐,古代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盐城市郊区撤区建县,人们给它起的名字是盐都,仍旧"姓"盐。据盐城有关方面统计,盐城境内数百个地名,其中三分之二与盐有关,它们都"姓"盐。
江苏无锡太湖仙岛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重头清后,我们将从北岸的渡船码头乘船前往鼋头渚景区内的一组湖中小岛——“太湖仙岛”去参观。
【三山概况—“太湖仙岛”牌坊—“五帝巡天图”浮雕—“洞天福地”景区—会仙桥】
我们从船上眺望三山,只见岛上松竹苍翠,枫香染红,距我们约2.6公里处的湖中小岛,如神龟静优水面,绰约多姿。
太湖仙岛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乌龟山及笔架山的俗称,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长约2.5公里。岛内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称。1993年,凭借天然山水,巧设人文建筑,建成了一处太湖旅游的新景观,有道是:太湖佳绝在鼋头,三山仙岛胜天堂。
游客们:我们走过长长的游船码头,首先看到的是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岛牌坊。这座三重飞檐翘角的牌坊,红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正中有“太湖仙岛”4字。门楼前的台阶上雕刻着一条盘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后是“玉帝巡天图”汉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群臣簇拥左右,仙鹤道游云间,游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现人间。
现在我们右转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区。这里有花果山、水帘洞、演武场,还可以观赏歌舞,如有雅兴还可观看猴戏,逗逗猴子。
向东走是“会仙桥”,它连接着西鸭山和大矶山,是通往三山岛的主景区。此桥原名“五洞环桥”,是座仿古建筑,桥上建有四面开敞的亭子,雕梁画栋,仿佛引导人们由此进入仙境。
【南天门—摘星亭—天街—大觉湾—灵霄宫—太乙丹炉】
过了会仙桥,来到的是“南天门”,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天境”。沿着台阶一级级“登天”,仿佛我们离世外天国越来越近了。“南天门”是座汉白玉建筑,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有副对联:“离尘了却几间事,到此逍遥星汉间。”横批“梯云直上”点出跨入此间,各位游客便可彻底脱离几间,畅游“天国仙境”了。
进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飞檐翘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仿佛浩瀚星际触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铜器“太湖宝鼎”,香烟综绕,飘飘似仙。
沿左边台阶向上,过彩绘门楼是“天街”的人口。进入门内便是“天国”热闹的街市。请看右边墙上有一个钱型的图案,中间一个方孔,两边写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无欺”。再看前面是二层楼的“天香楼”,右转台阶上为“天韵台”,后测是“天都仙府”,入内左边房中有财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宝闪闪发光,期盼大家人人发财。右边房内有“药王”孙思邈在恭迎佳宾,保佑各位,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各位游客:在天街最开阔的地方,是一羽仙茶楼”,游客可在此品茗赏景,透过薄雾眺望对面的“鼋头渚”。
穿过“兀衢”门洞,沿山坡向下,过摩云亭便到了大觉湾,我们在此可“一览人间石窟景”,这些石窟雕刻群,再现了中国古代石窟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这里有长达49米的卧佛;那面湖端坐,高达6米,若有所思的老者就是我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塑像。
沿着“仙人洞”石阶向上,可到达“仙岛”最高处——“灵霄官”。一侧为“王母府”,只见那王母正在瑶池中尽情享乐。对面的灵霄宫宏伟挺拔,里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为国内玉皇塑像之最。只见五帝双手合十,昭示天下,展示帝王之气。沿梯而上,两边墙上画有各路神仙飞天图案。二楼后室内,是复制的“永乐宫壁画”以及神道真人彩绘壁画。这些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
灵霄宫后山上是三层圆形天坛,摆设镇山之宝——太乙丹炉。沿林间小路下山,可以到达后山的“月老词”,里面有“鸿喜堂”。
游客们,太湖仙岛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出南天门,乘船返回鼋头渚。再去下一个景点游览。谢谢大家!
扬州何园
各位游客:“园林之妙在于借”,这是中国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可是当我们踏上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时,却发现这里民宅林立,远处无山,近处无水,周围光景可惜,可见在这里造园是多么的艰难啊!整个何园占地面积为l.4万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只有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那么何园到底有哪些造园手法呢?请游客们跟我前去游览。
【何园概况—何园的布局】
各位游客: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台何芒舰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进行扩建,历时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园林。建成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题名为“寄啸山庄”,又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园空间有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扬州揽胜录》一书,称其为“咸(丰)同(治)后城内第一名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
【东园:牡丹厅—船厅】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
【两园:水心亭—蝴蝶厅—桂花厅—太湖石假山—复道回廊—漏窗】
游客们: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西园就是何国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灵,在中国园林中也的确是独树一帜。西园以水地居中,空间开阔,四面设景,都以申楼为主体,并有石板曲桥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们称之为“蝴蝶厅”。这里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矗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最佳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最高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联,碧水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此处构山极为适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人在工作之余,来此散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味纳凉,叙谈话旧。
另外,在水池西墙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颜真卿的《三表真迹》,苏武的《海市并叙》等石刻文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就不—一展开讲解了。
各位游客:西花园的楼台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富层次,虽为单体建筑,却也浑然一体。其中起纽带作用的就是复廊了。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对于我们旅游者来说、廊是一条生动活泼的旅游线路。复道回廊是何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全长430米,并把整个后花园的主要景点和玉绣楼贯穿起来。它分上下两层,形成立体面,起到分离客流的作用。可见,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建造立体交通的思维。漫步复廊里欣赏全国美景,还可以观赏到水心亭上的戏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构园者用心良苦,独具匠心。
游客们:请看廊的东南两面都开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为分隔,有的直接开成空心窗洞,置两排平行12个什锦花盆,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这样我们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园林的层次,使花园与住宅相互关照,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各景之间相互呼应。从复廊曲折南行,我们看到的这幢重檐歇山顶建筑便是“赏月楼”,这里是主人母亲居住的地方,廊旁铁栏花案刻有“延年益寿”的字样。
【住宅区:煦春堂—玉绣楼】
住宅区主要由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西洋楼组成,是一幢单檐歇山顶建筑,整座煦春堂大厅分正厅、耳厅,是目前扬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个西式木雕月牙门,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篮,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富贵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有28间,中西合壁,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游客们:请抬头往上看,顶上廊板中有个方孔,配有滑轮升降,这是专为小姐输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游客们:刚才我们游览了庭院区的各栋住宅,不知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带有西方建筑特色,这是因为国主人从小留学过欧洲,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片石山房:石涛的叠石—楠木厅—不系舟】
在何园东端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园自古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如果把何园比作大花园,那么小花园就是园中之园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双愧园”,是清朝初期画坛巨匠石涛叠石造园的惟一遗迹。后因年久荒废,仅有假山主峰残石倚墙而立。1989年底进行了修复,使胜景得以再现。石涛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明朝宗室的后裔,明朝灭亡之后,为避免清统治者的迫害,出家为僧,亡国之痛使之寄情山水,并在叠石时将胸中郁愤转化为佳山秀水。石涛死后葬在扬州蜀冈。
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无山,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而叠石增山是很讲究的,必须运用高度技巧,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奥秘呢?请游客们继续跟我往前走。请看前面片石山房门厅处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观瀑”之景。水池前一厅为复建的水谢,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一边为书屋,另一边为棋室,中间是涌的泉,并配置琴台,琴棋书画合为一体。在池的南面有三间水村,与假山主峰遥遥面对,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在园中之园的东面那幢楠木厅,是整个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在经过装修重新对外开放。它结构严谨,典雅端庄。在楠木厅西侧有一“不系舟”,临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视池中游鱼,就像游船正从外面野航回来,其乐无穷。楠木厅东院墙上嵌有砖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后人临摹石涛真迹而放大的。
游客们:分峰叠石当为扬州造园的一大特色,而何园现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们有机会领略它的风采。请看.假山之上,用连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为“葫芦亭”,充满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称一绝,光线通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选用石涛诗文等九篇。壁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虽占地不广,却使廊、厅、亭、假山与水达到有机的统一,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当空之际来到何园,水心亭签歌悠扬,湖心亭上身着长袖舞衣的少女拨动琴弦,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鱼自由畅游,置身其中,您哪里会以为这是何园,分明是瑶台仙境。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
何园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但愿何园这轮扬州的难保的明月,永远留在您的心里。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江苏导游词《江苏导游词景点介绍》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