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新时代奋斗精神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在新时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践行新时代奋斗精神,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
xxxx始终高度重视弘扬奋斗精神,他无论在地方做领导工作还是作为党的xx领导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都结合具体实践,对奋斗精神作了许多论述,形成了新时代奋斗精神,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奋斗的政治意涵及目标指向
xxxx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奋斗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赋予其崭新的政治内涵。一是把奋斗与人生紧密联系起来,提出“奋斗人生”理念,阐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把奋斗提升到人生意义和正确人生观的高度。二是把奋斗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三是把奋斗与新时代紧密联系起来,阐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四是把奋斗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阐明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
在新时代,奋斗的目标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信仰和理想层次,即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为信仰和理想而奋斗;二是使命层次,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始终为崇高使命而奋斗;三是具体目标层次,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xx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具体内容及形态
概括起来,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为“四个奋斗”:即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这“四个奋斗”构成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整体内容,呈现出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姿态和精神风貌。
接力奋斗是xxxx对持续奋斗的形象表述,是指奋斗目标不变、奋斗进程持续不断,有时直接用持续奋斗或接续奋斗表述。接力奋斗是对奋斗的历史把握,体现的是善于从历史的视野认识和看待奋斗,善于从历史的高度、历史的进程、历史的阶段性观察和认识奋斗的思想方法,把握的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规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接续努力的状态,即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xxxx强调,实现共产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他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准确阐述了持续奋斗的意涵,指出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xx大提出本世纪头20xx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目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直到目标最终实现。二是指持续奋斗的历史进程。接力奋斗是由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奋斗串联起来的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共同奋斗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实践状态和精神状态,是党与人民群众一起奋斗,有时直接表述为团结奋斗。共同奋斗体现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如一的坚持和运用,体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始终如一的坚持和运用,体现的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如一的坚持和运用,也是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共同奋斗的本质反映的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共同意志和共同心愿,揭示的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形态以及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而努力奋斗的客观实际。共同奋斗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意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每个人都要奋斗。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二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同人民奋斗在一起。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三是指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一起努力。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两岸同胞要真诚团结合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根本上看,共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体现。
顽强奋斗是指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体现的是直面问题、与困难作坚决斗争,攻坚克难、战胜困难的精神状态,反映的是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无畏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钉钉子精神。第一,顽强奋斗是党作为“先锋队”和“战斗堡垒”具有的独特品质。xxxx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他多次用愚公移山寓言表达顽强奋斗精神,在讲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时,提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xx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二,顽强奋斗就是啃硬骨头,主要是指攻克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的难题,攻克任何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艰难险阻。xxxx强调,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改革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义无反顾推进。第三,顽强奋斗需要弘扬英雄精神。英雄精神内在地包含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斗。xxxx提出,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是指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客观环境下矢志不移、坚贞不渝、不怕困难、不辱使命努力拼搏,旨在克服艰难困苦而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我们党从艰苦奋斗中走来,须臾不可忘记艰苦奋斗。在“四个奋斗”中,xxxx强调艰苦奋斗最多,艰苦奋斗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核心,居于突出地位。他把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在许多重大场合反复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将其纳入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以及长征精神、劳模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等。
“四个奋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构成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巩固、发展、壮大的强大内生动力,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的原动力。
努力践行新时代奋斗精神
新时代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奋斗思想的集大成。奋斗精神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历史根基和实践基础。一是源于5000多年历史形成的中华文化,特别是继承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思想;二是源于党的历史,xxxx在阐述奋斗精神时经常征引党的历史,经常引用党的领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述,经常提到各方面英模人物的事迹,红色文化是其奋斗精神的主要思想文化来源。三是源于深厚的实践,一方面来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满怀豪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另一方面来自xxxx在地方和中央从事领导工作的实践,这两个方面都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直接实践来源。
新时代奋斗精神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貌的科学概括,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本质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履行初心和使命的强大动力,为我们在新时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践行新时代奋斗精神,才能努力做信仰信念的坚定者、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贡献者,才能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思想宣传范文】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科学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先后于1999年和20xx年跨入了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xx年,我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我国97%以上的出口产品是制造业产品,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20xx年,我国进口加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xx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4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xx年的15%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还是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和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短短40年间,我国经济从很低的水平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即将实现全面小康,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这样的发展奇迹,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是因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正如xx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中国经济改革并没有套用任何现成理论,而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对经济社会冲击较小的渐进转型方式启动,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维持经济社会稳定,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资源配置效率,在不断释放后发优势的过程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与时俱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上世纪80、90年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为我国这种市场和计划并存的渐进转型方式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造成的结果只会比原来的计划经济还差。然而,结果恰恰相反,我国经济转型取得巨大成功,不仅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经济发展成就令世界惊叹。那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为什么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理解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有赖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这又要求现有技术和产业不断创新,让劳动者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不断涌现,让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得以从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配置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都必须使技术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升级。
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被称为后发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处于世界前沿,只有发明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要下一期生产活动采用的技术比当前这一期好,就是技术进步;只要下一期进入的新产业附加值比当前这一期高,就是产业升级。由于技术先进程度和产业附加值水平有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对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通过进入附加值比现有水平高且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产业中来进行产业升级。
当然,利用后发优势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能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13个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年均7%甚至更高、持续20xx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便是这13个经济体中表现最为抢眼的一个,也是赶超速度最快的一个。
但是,如果把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后发优势,那么,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没能利用后发优势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致力于实现民富国强。民富国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所谓民富,就是希望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可以达到和发达国家同样的水平。为此,劳动生产率水平就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高,产业就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如果要快速赶上发达国家、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就要快速发展起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资本非常密集、规模非常庞大的现代化产业。
然而,这些大产业都是发达国家最先进的产业,技术上有专利保护,又跟国防安全有关,即使我国想支付专利费也买不来,只能依靠自己搞技术发明。并且,那些产业资本非常密集,我国当时又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资本非常短缺,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比较优势,这类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必须依靠政府保护和补贴才能生存。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降低资源要素价格来降低重工业投资和生产成本,由政府直接按计划配置资源来保证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采用国有制和对企业微观经营进行直接干预的方式以保证企业按政府计划生产。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让我国快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却导致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率非常低,在1978年时,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收入的1/3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发展显然不可持续,既实现不了民富的目标,也实现不了对发达国家的真正赶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以后,我国转变发展思路,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开始发展那些能利用我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能创造就业、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对外出口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也是创造利润、积累资本的过程,这又使我国要素禀赋结构逐渐从劳动力相对丰富变成资本相对丰富,比较优势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逐渐变成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也就是说,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才使得我国得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既然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那么,为什么上世纪80、90年代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转型,其他社会性质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在进行跟中国相似的、由计划经济或政府主导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取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那些采用被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为是最优转型方式的“休克疗法”的国家,却基本上陷入经济崩溃、停滞和不断发生危机的窘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追赶发达国家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当中。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想在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资本密集型现代化大产业,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问题也和我国的情形相类似。其他社会性质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拉美和许多非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政治独立,也都追求在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资本密集型现代化大产业,在经济运行中形成了一系列本质上跟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一样的市场扭曲和不当干预。
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推动改革开放时,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性质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实施“休克疗法”,按照“华盛顿共识”的主张把政府的各种干预同时地、一次性地取消掉。受这种观点影响,不少国家采取了“休克疗法”,其中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忽视了原体制中的政府干预是为了保护和补贴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重工业,如果把保护和补贴都取消掉,重工业会迅速垮台,造成大量失业,短期内就会对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巨大冲击,遑论实现经济发展。而且,那些重工业中有不少产业和国防安全有关,即使私有化了,国家也不能放弃,必须继续给予保护和补贴,而私人企业主要求政府提供保护和补贴的积极性只会比国有企业更高。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这正是苏联、东欧国家转型以后的实际情形。
我国采取实事求是的渐进转型方式。既然转型之前建立的资本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转型之后的开放性市场中没有自生能力,那就应该在转型期给予这些企业以必要的保护和补贴以维持稳定。同时,那些原来受到抑制而又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不需要保护和补贴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则应向内外资放开准入门槛;并且,针对当时我国存在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差的问题,设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区等,集中有限资源在这些区域里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实行一站式服务。这样,新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迅速变成我国优势产业,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带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市场化转轨;促进了资本积累,为启动和深化原来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改革创造了条件。随着资本快速积累,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从不具备比较优势变为具备比较优势,企业也就有了自生能力,原来的保护和补贴便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也就能够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应对新挑战,继续深化经济改革
我国的经济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渐进双轨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市场扭曲和不当干预,也导致了腐败滋生、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都是继续深化经济改革要应对的挑战。
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市场扭曲、不当干预,杜绝腐败和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同时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又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还要看到,随着客观条件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本的快速积累,改革初期和中期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今天日益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市场中也具备了自生能力,其中的优秀企业还具有了较强竞争力。因此,今后的经济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推进,建立起更加公平的市场体系和竞争秩序。这不仅能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也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有效市场以提高效率;在发展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去解决问题。沿着这样的路径走下去,我们必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于发展条件的相似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也将有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克服发展和转型中的困难,实现现代化的梦想。
【思想宣传范文】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xxxx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奋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写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97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筚路蓝缕,历经沧桑,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但无论我们党走到哪里,走得再远,都不曾忘记初心和使命,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这一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为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xxxx明确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一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为这一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把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并在统揽“四个伟大”的进程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2.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究竟是为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是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还是少数人的统治,是区分共产党与剥削阶级政党的分水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在五四运动的精神洗礼中,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付出了艰辛努力。xxxx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xxxx的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观,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概括和凝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中国的古老智慧也揭示着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得民心国家必安、失民心国家必危。”古往今来,民心就是“谁主沉浮”的根本力量。xxx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以此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这是用古老箴言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鲜明阐发。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辉煌胜利,就是因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因为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xxx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观、群众观、权力观、人民观、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不忘初心”的最好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7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其初心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和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无论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是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无论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又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既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伟大创举;既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又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高举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旗帜,又恪守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既坚信社会主义必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又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条件下与资本主义进行竞争,在借鉴资本主义的某些文明成果的同时,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往开来,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遥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针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预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如今,强大的“红船精神”正推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驶向光辉的彼岸。
恩格斯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正是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潮流,矢志奋斗,中国共产党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赢得民心、赢得时代,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想宣传范文】四
xx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质量怎么样,需要经受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能否使我们党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执政能力、走在时代前列、增强生机活力,是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自己鲜明的政治本色。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原则、纪律作风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永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党的建设的许多内容,在不同时代条件下有不同要求。比如,党的任务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具体内容会有很大变化。但是,无论党的建设的内容如何变化,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永远不变。永葆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就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也决定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各级组织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把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重要检验标准。
能否走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要求,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解决时代课题、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党员队伍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站在时代高度、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立时代潮头。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让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思想宣传范文】五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xxxx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如何将一项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蓝图变成具体的成绩单、人民的获得感,迫切需要一大批拼劲十足、甩开膀子、能干成事的实干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干部只有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党的xx大以来,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总体上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但由于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因为大胆改革冲击了旧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特别是当改革创新出现失误或错误时受到一些非议,干事创业的热情受到打击;有的干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态度消极,认为“不干不出错、越干错越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妨碍了党的事业发展,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究其原因,主观上是这些干部缺乏使命担当,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但客观分析,也有过去对干部缺乏容错机制的因素。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需要探索试验,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错误,如果不加区分,不包容失误,某种程度上就会束缚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xx年初,xxxx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这“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论断,给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吃了定心丸,对于扭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的现象,大力弘扬实干之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才能激励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核心要义是既要容错又要守底线
xxxx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护和支持改革创新。同时,“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又是辩证的,核心要义是既强调要宽容干部在推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又强调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这三条底线是:
第一,鼓励先行先试,底线是知错即改,不明知故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先行先试”。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这就决定了仍要鼓励先行先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升。xxxx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广大干部要履行好干事创业的职责,就要主动作为,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先行先试难免会出现某些失误和错误。因此鼓励先行先试就得允许有失误和错误,要对失误和错误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比如有的干部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推动改革的本意是好的,但由于历练不够、缺乏经验而出现了一些失误和错误,对这样的失误和错误不仅要宽容,而且还要保护好这些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和热情。但如果有的干部在先行先试中已经发现错了却知错不改、将错就错,对这种明知故犯的错误就不能宽容。现在有些干部为了片面追求政绩,打着改革的旗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老百姓怨声载道却不予纠正;有的干部脱离群众不做调查研究,别出心裁搞所谓的创新,明知不切实际却一意孤行。这种错误与因经验不足出现的失误完全不同,必须予以追责。
第二,鼓励探索性试验,底线是令行禁止,不我行我素。改革创新面对很多未知的新风险、新挑战,只有不断地摸索试验,才能找到应对风险挑战的正确路径。“摸着石头过河”,讲的就是鼓励大胆探索试验。如果我们的干部在新风险、新挑战面前缩手缩脚、裹足不前,改革将无法深入推进。所以xxxx强调要“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这一区分也就是要鼓励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只要上级没有明令禁止或限制,就可以放开手脚去探索试验。即便在探索试验中出现了失误和错误,组织上也会容错。
另一方面,进行探索性试验也要守住底线,底线就是“令行禁止,不我行我素”。对于党纪国法和上级已经明确限制或禁止的事,领导干部绝不能置若罔闻,不顾国家法律和上级规定蛮干,这种行为并不是正常的探索性试验,而是胡作非为。比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近几年仍有少数干部无视中央权威,打着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幌子公款出国旅游;或者以调动积极性为由违规发放津补贴、超标准公务接待等,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对其相关责任人当然要严肃处理。
第三,鼓励推动发展,底线是干净做事,不谋取私利。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领导干部手中有权,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xxxx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xx这番话给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确立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应该守住的底线。领导干部只要守住这个底线,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党尽责、为民谋利,在推动发展中无意间办了错事,组织上不会求全责备。
容为公之失,却不赦为私之罪。如果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用,打着推动发展的旗号为个人、家族、亲朋好友谋取私利,或者不顾大局为了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不惜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对这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就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综上可见,xxxx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既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撑腰鼓劲,又为如何干事创业明确了三条底线。要守住这三条底线,首先就要做到不谋取私利。一个干部如果私欲膨胀,就极有可能知错不改、明知故犯;也极有可能无视党纪国法、独断专行。所以,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要不断强化规矩和纪律意识,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关键是把干部培养好、使用好。xxxx指出:“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实践表明,选好人、用对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宽容干部的无意过失,重用忠诚于党、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必然会在干部队伍中起到激励引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关键。
首先,要为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容错撑腰。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对那些敢啃硬骨头的干部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组织上一方面要及时容错,帮助他们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让干事创业者不受委屈、不背包袱;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干部总结经验教训,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磨砺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和本领。通过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一些勇担当、有本事,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干部,个性鲜明,往往容易受到某些利益当事人的非议,甚至会丢掉部分选票,遇到这种情况组织部门要站出来主持公道,不能让这样的干部吃亏,也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唯有如此,才能激浊扬清、弘扬正气,让那些不作为不担当的“老好人”没有市场。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保护好为推进改革事业而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让越来越多的干部遇到矛盾不怕事、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风险敢担当。
其次,要为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提供事业平台。伟大事业是干出来的,新时代需要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干部。要以“贡献论干部,实绩用干部”,有为才能有位。对有大担当大作为的干部,如果取得了成效、干出了实绩,组织部门就应该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和迁就照顾之风,让想干事、善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投机钻营者无机可乘。
大胆使用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必须坚持好干部标准。要看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干部是否敢抓敢管,是否能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只有坚持把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重用起来,才能有效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斗志。
再次,要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问责,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党的xx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干部乱作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干部庸政懒政怠政,认为只要不违法违纪即可,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想当“太平官”。这些干部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还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消极影响。为惩治这种“为官不为”的行为,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党的各级干部明确了行动戒尺,要进一步让“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问责,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当前特别是要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根据情节轻重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该调整的调整,要把那些作风漂浮、热衷搞花拳绣腿的干部,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干部,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坚决调整下去,让那些遇到困难躲躲闪闪、关键时刻畏首畏尾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形成“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导向,使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思想宣传《牢牢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范文五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