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1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二)
欢迎来到武夷山,我是你们的曾导游。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我们先来到宋街,武夷山的仿古宋街全长三百米长,南北走向,模仿宋代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富有宋代遗韵。街旁有五铢钱庄、茶观、壁艺术馆、碧丹酒家等等。
走完宋街,就来到了桃源洞,桃源洞又名小桃源,位于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周有廊、三层峰、苍环列。由于位置幽深偏僻,一般游人少前往游览,但实为一处值得观赏的佳境。顺六曲溪北的山径没松鼠涧蜿蜒上行约一华里,突见乱石嶙峋,涧水断流,似已山穷水尽。
最后来到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远62。8公里。乘上古朴的竹筏荡和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话般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武夷山是个美丽的景点,还有许多值得观赏的东西,请大家细细游赏!
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武夷山风景区。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大文豪郭沫若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今天,我们的行程是:上午“游山”,下午“玩水”。
在登天游峰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爬个鬼斧神工的地方——一线天。请大家跟紧我,不要迷路!如果有蝙蝠的便便落大你的身上,你不必惊慌,那说明你有“福气”!如果你可以顺利通过这儿,不被卡住的话,这说明你的体形很标准,不需要减肥啦! 游客们注意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游峰景点。天游峰海拔402米,相对高度26米。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叫天游峰呢?”那是因为站在天游峰山顶,四周云雾缭绕,就像在天宫游玩一样。古代旅行家徐霞客说过:“此峰固应第一也。”从山脚往上看,山上栏杆的铁链就像天梯挂下来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边爬边数数有几级台阶。大家从上往下看,山下的人群像蚂蚁一样,九曲溪像项链一样绕在山脚下。对了,哪些游客数出来有几级台阶?没错,就是862级台阶! 下午因为台风的缘故,九曲溪漂流活动取消。大家别忘了晚上一起去看《印象大红袍》。这是一部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精彩不容错过! 在武夷山,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棵茶树都有一首美妙的歌儿。欢迎大家再来武夷山游玩!
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四)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沏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这座山岩称“勒马岩”。上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望见,是武夷山景区中最大的摩崖石刻。
筏过铁板嶂,是为一曲。铁板嶂下,临溪而立,高约数丈的这块巨石称“水光石”。每当晴天的傍晚,西斜的夕阳映在岩壁上,澄滢碧绿的溪面就会映上它那明晰的倒影。石上题刻如林,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的题刻最为著名。水光石后的这座山峰就是向有“仙壑王”之称的大王峰。右面这座怪石峥嵘,状如雄狮的山峰称“狮子峰”。
“山光水共水色,载得一船归”。各位朋友,九曲溪的游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五)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自然文化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叶,大家可以叫我“叶导”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一溪变到岩岫,倒影浸寒绿。”今天,我要带大家来参观这拥有“奇秀甲东南”的美名的武夷山,武夷山的风景有很多,我就给大家重点讲讲九曲溪吧!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花岗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众横,九曲溪贯穿其中,婉蜓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9。5公里,面积8。5平方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到浸请涟漪。”形象地勾画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
这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武夷山,希望它的绚丽盛景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还有许许多多的风景等着你去细细游赏。很愉快的与大家度过了这美丽的一天,我们有机会再见。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福建导游词《最新的福建九曲溪导游词范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