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交流意见、切磋技能、传递经验、展示才智的平台,许多大公司都办起了内部期刊,有的公司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还不定期举办各类有奖征文比赛,发动员工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想点子、找路子,及时总结从工作实践、学习思考中领悟出来的真知灼见。由于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在对某一实际工作对象加以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所以这里将其统称为分析类应用文。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分析类应用文用途很广;而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写作此类文章的水平却亟待提高。大多数企业员工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有材料、有想法、有感悟,却苦于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有条理、透彻地表达出来。企业员工写不好分析类应用文,固然有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最要害的问题还在于理论环节的薄弱。针对此种状况,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实理论知识,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前提
分析类应用文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分析,要想写好它,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分析能力。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要深入准确地把握某一对象,就需要分析它的质和量。因此,我们通常把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大类。假如说定量分析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数学、统计学的学科基础和大量的定量分析练习的话,那么充实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则是提高定性分析能力的前提。在这里,我们谈的主要是后一点,即如何运用理论提高定性分析能力的问题。
定性分析是指对对象质的规定性进行科学抽象和理论分析,并从中得到规律性的熟悉和深刻的见地。要提高定性分析能力,我们不但要具备哲学、逻辑学的思辨、思维的方法论的修养,而且还要对所要进行理论分析领域的理论知识比较熟悉。譬如:我们要对某一地区的电信运营活动加以分析,除了要具有一般的哲学、逻辑学素养之外,还要熟悉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理论、治理学、市场学的理论,以及电信行业乃至某一类电信产品所特有的运营规律。假如对以上领域的理论知识不甚了解,那么我们对于该领域的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就难以进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知识的充实扩展,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平时就要注重积累,而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有人也许会说: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么多,如何学呢?三点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跟自己平时调查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理论;二是选取本领域有代表意义的名家名作来读;三是不贪多,但要领会得深。这样一来,至少能够保证你在分析某一特定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有人也许会说:分析思辨是一种天赋的能力,哪里是读几本理论书就能具备的呢?不错,分析思辨的确是一种能力,思辨能力,不能排除天赋的差异,但也并不神秘,它能够凭借后天的练习而提高。读一些思辨性强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思辨能力的练习;而另一种有效的思辨能力的练习,就是运用你所把握的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
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理论本身不是远离生活的,也不是笼统的。理论只有在脱离了生活现实的时候,才被讥笑为无聊的空头理论。其实,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都离不开理论的规约和指导:政治生活中讲政治理论,企业生产中讲治理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讲艺术哲学或者说美学。理论就像一把解剖刀,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使用这把解剖刀去解剖现实现象的过程。怎样解剖呢?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就是“观照”的思路,也就是说你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往前走——理论家、研究者是如此这般讲的,那么,事实又怎样呢?1234
有时候,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是显豁的;有时候,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是隐蔽的,需要对许多现实材料仔细考察分析之后才能发现;有时候,一种现象的实质,需要借助于多种理论的观照才能现出;有时候,一种理论又可以用于解释不同的现象。也就是说,理论家、研究者讲的是a,假如事实也是a,那就轻易理解多了,也轻易分析多了。但通常情况下,理论家、研究者讲的是a,而实际看起来偏偏不是a,而是a1、a2、a3……有时候甚至看起来根本不像a字系列的,而像b、c、d、e……那怎么办呢?这样的情况尽管棘手,但至少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一路追问下去的切入点:
为什么事物看起来明明是a1、a2、a3……或者看起来压根儿就是b、c、d、e……理论家却把他说成a呢?
我们看到的这个a1、a2、a3……或者b、c、d、e……跟理论家所讲的a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与理论之间的这个区别又说明了什么呢?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你就需要不断地去调查研究,阅读一定数量的第一手、第二手的资料,这么一路追究下来,你对事物的熟悉也就越来越深入了。这就是理论的用途。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某一种理论可能是封闭固定的,但与此理论相对应的现实却是鲜活变化的,假如你能够充分注重到并把握这种鲜活、变化的现实中所蕴藏的新的规律,你也就发展了你所使用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既不是笼统的、抽象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有人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你根据某一理论或某几种理论作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呢?的确,无论从主观追求方面讲还是从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来讲,我们都需要追求真实、准确。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呢?要保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必须依*以下三点:一是你所使用的理论应当是经过探讨验证的、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正确理论;二是作为论据的材料是确凿、典型、充分的(包括第一手的材料和可*的文献资料);三是严谨的分析论证。
那么,以上三点都问心无愧地做到了,你的观点就一定确凿无误吗?不一定。因为人的熟悉能力本身就是有限度的。而且,作为“软科学”的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较自然科学更大的弹性空间,它的丰富和发展也就更加需要不断地讨论乃至争论。不同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映照乃至碰撞、交锋,只会使问题越来越明朗化,也总有某些真知灼见、某些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熟悉从争论中沉淀下来。所以,此处建议大家在写稿、投稿时各抒己见,而领导者或治理者就会在大家各种意见的交流碰撞中,发现那些真知灼见,予以吸收听取,从而调整自己的运营思路,未雨绸缪,在严重的竞争形势下,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三、借助于理论,驾驭材料而不是被材料所驾驭
企业员工所写的分析类应用文很多都是反映一线工作实况的,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为公司的运营治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建议乃至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企业员工与鲜活的工作、生活实践相贴近,做得多,见得多,听得也多,把握着大量丰富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信息,这就能够使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但从另一方面讲,与工作、生活实践太过于贴近,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往往使人反而不轻易分辨出哪些是偶然现象,哪些是必然现象,哪些是真相,哪些是泡沫,这就有可能使企业员工在写作时难以取舍,沉没在资料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也是俗话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所以说,从纯粹写作的角度讲,与现实的贴近既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那么,怎样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呢?加强理论修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只有借助于理论的视角,我们才可能在思维中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更加清醒、冷静地透视现实。1234
譬如:某电信公司的内部期刊上有一篇题为《电信增值业务新品迭出》的文章。该文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营销组合多业务捆绑把握发展商机”,谈的是如何在当前的中国电信行业形势下,取得营销成功的问题。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作者提到了中国企业从粗放营销到精
细营销的转变过程,并列举了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广告加渠道阶段,第二阶段是媒体炒作阶段,第三阶段是价格战阶段,现阶段是第四阶段,即“要想取得营销成功,策略是前提,技术整合是方法,资源合理化调度是基础”的阶段。这种对中国企业营销方式的发展转变的阶段性划分,就是一种理论。在上述理论的观照下,再结合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各家电信公司激烈竞争的形势,谈××省电信的“营销组合”、“多业务捆绑”等追求“技术整合”、“资源合理化”的运营策略,就显得十分恰当,也能够更加深入地说明问题。反过来设想一下,假如该文作者不依x上述阶段性理论,只凭借从自己具体的工作中得来的信息、资料、经验,是很难对当前中国企业营销模式做一个全局性把握的;没有这个全局性把握,他对自身所处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决不会熟悉得如此透彻,当然也就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了。
在写作实际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即被动地堆积材料、记述事件、甚至被材料所沉没、所驾驭的问题。譬如,有一篇题为《我国“小灵通”业务发展及应关注的问题》的分析性文章:该文作者也想在文章里对“小灵通”的业务发展问题作出分析,但是从行文上看,这种冲动远未能充分实现。在分析“我国发展小灵通的机遇”一部分内容中,基本上是材料的堆积,分析的字句极少,而且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甚至没有任何过渡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憋得慌。
记得读过一篇短文,文中写的是一个人的烦恼心情。其中一个烦恼就是:他天天早晨,都被隔壁传来的练琴的声音吵醒。他写道,最让他受不了的还不是那琴声,而是练琴者超出常规的拉琴方式:那人老是拉“1—2—3—4—5—6—7—”,到了“7-”,就不再往上拉高音的“i-”了,以至于短文作者总是要在自己的房间里把那个高音“i-”唱出来之后才觉得愉快些。写文章也是一样,你把事实陈述出来了,分析总结的话其实已经到了嘴边了,应该把它点出来,有了这个“画龙点睛”,才似乎拉出了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因为即使读者读了你的文章,也能领会一些你的意思,但他们仍然希望你从行家或当事人的角度,对此问题作出独特的分析和评价。可是为什么有些文章没有把最后的总结和熟悉点出来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作者缺乏理论的观照和提升能力,因此,他所记述、罗列的那些材料、那些事件,也就只是材料,只是事件,时间一长,这些材料和事件失去了当时的鲜活,这篇文章也因此失去了意义。相反,假如我们借助于理论对所分析论述的对象得出一个较为深刻的熟悉,那么,文后做一个“画龙点睛”的提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有了总结和提升,才能使文章突破时效性限制,获得更长久的意义。1234
值得强调的是,运用理论分析现象、问题的时候,还要注重避开以下两个误区:一是我们在运用理论时,被理论弄昏了头,反过来远离了你所要面对、解决的现实问题,跟着理论跑了。二是我们在阅读第二手资料时,偶然也会被该资料作者的观点、思路引入迷途。上述两种情况并不罕见。相对应的较为有效的处理办法是:把阅读和写作都停下来,去放松放松,平静平静。然后回头理一理自己的思路。假如还是没有头绪,那就去看一看其他的材料,读一读其他的理论,这就似乎金庸武侠小说里经常讲到的“以毒攻毒”的办法。
以上分别从充实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借助于理论驾驭材料等三个方面,谈了理论之于分析类应用文的重要作用,以及运用理论提高分析类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其实,只要肯下工夫学习理论知识,肯勤于观察、思考,就一定能写好分析类应用文。
1234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写作指导《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