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是“”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推进“三个加快”,夺取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强劲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综合经济发展提速、结构向好。XX年,绵阳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实现gdp1189.1亿元,增长15.2%,gdp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6.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9.9%。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6.7:51.9:31.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XX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50.7亿元,增长19%,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4.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基本单位总量稳定增加。XX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30086个,比上年增加405个,增长1.4%。全部单位拥有从业人员77.69万人,比上年增加6.63万人,增长9.3%。其中:法人单位22557个,增长3.2%。XX年底,全市“三上”企业达到1744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7户,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213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205户,资质内建筑企业268户,房地产企业291户。
物价逐步回落。XX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4.9%,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11.1%,居住类上涨6.0%,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5%,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1.2%。
企业家信心、经营景气指数略有波动。XX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季度为142点,二季度为125.4点,三季度为134.3点,四季度为125.1点。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6.3点,二季度为131.8点,三季度为140.1点,四季度为126.5点。说明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为担忧。
两化水平快速提高。XX年,绵阳工业化率达到44.7%,比XX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与全省的差距由1.7个百分点缩小到0.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1.84%,比XX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城建设加快推进。XX年,科技城范围实现gdp746.7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2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55.9亿元,增长1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9亿元,增长20.0%,新三城建设加快推进。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8.9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5.5%,林业总产值增长8.2%,牧业总产值增长1.5%,渔业总产值增长6.5%。实现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3.8%。
种植业实现增产。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4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5万公顷,增长0.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8.9万吨,增长2.1%。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73.7万吨,增长2%;小春粮食产量65.2万吨,增长2.5%。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98.3万吨,增长1.7%;小麦产量56.5万吨,增长2.6%;油料作物产量32.4万吨,增长4.7%;蔬菜产量190.8万吨,增长6.6%。 12345
养殖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年出栏生猪576万头,下降2.9%。实现肉类总产量62.3万吨,下降0.2%;禽蛋产量15.3万吨,增长1.9%;牛奶产量2.4万吨,下降1.6%;水产品产量9.8万吨,增长3.7%。
绿化造林稳步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全年利用国家到位资金3亿元,完成造林面积6.2万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3万公顷。全年收获大宗林产品1.4万吨,比上年增产1677吨,其中:油桐籽170吨、棕片110吨、核桃13578吨、生漆24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水利工程7.5万处,水利工程蓄引能力19.9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0.8亿立方米。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4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1万公顷。农机总动力达到245万千瓦,新建沼气池2.5万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XX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31.2亿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2.1亿元,增长23.7%,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2.4%,重轻工业的比例为56.3:43.7。
“2+4”重点产业较快增长。全市“2+4”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2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91.2%,增长31.7%。在“2+4”产业总产值中,材料产业增长41.3%,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35.2%,冶金机械产业增长35.2%,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1.9%,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6.3%,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6.1%。
县域工业较快发展。涪城区属、农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其余县市区和园区也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XX年,全市重点监测的80种工业产品中,有76.3%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等离子电视增长69.4%,改装汽车增长41.5%,水泥增长81.7%,白酒增长78.8%,卷烟增长35.4%,发电量增长4.1%,钢材增长4.1%。
工业效益稳步回升。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7.6亿元,增长33.7%;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96.3亿元,增长43.8%;实现利税总额167.4亿元,增长3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XX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06.1亿元,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47.2亿元,增长37.4%;其他企业完成159亿元,增长11%。全市建筑安装行业共完成增加值85.3亿元,增长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减。XX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0.9亿元,增长7.4%,在灾后重建基本结束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22.4亿元,下降4.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26.3亿元,增长27.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2.3亿元,增长25%,增幅比去年回落30.6个百分点。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亿元,下降56.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4.8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4.1亿元,增长12%。
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XX年,完成工业投资224.7亿元,增长12.5%,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1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226.3亿元,增长27.1%。“2+4”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投向“2+4”工业行业的投资达到191.3亿元,增长20.9%,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3.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38.8亿元,增长18.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投资21.7亿元,增长61.8%;化工产业完成投资10.4亿元,增长42.1%;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投资42.2亿元,增长18.9%;冶金机械产业完成投资48.3亿元,增长49.6%;材料产业完成投资29.9亿元,下降19.3%。 12345
房地产销售回落。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86.2万平方米,增长39.6%;竣工面积338.7万平方米,增长102.9%;销售面积415.8万平方米,增长16.1%,增幅比上年回落23.2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XX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亿元,增长17.8%。总量居全省第2位。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亿元,增长4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5.9亿元,增长15.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增长33.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8亿元,增长18.3%。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34.6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9.6亿元,增长15%。
分类质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9%,粮油、食品类增长27.5%,服装类增长34%,汽车类增长10.4%。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81.5万人次,增长32.4%;实现旅游总收入97.2亿元,增长49%。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XX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626个,到位资金487.7亿元,增长27.3%。
XX年,全市引进外资3.2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
XX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增长15.9%。其中:进口总额8.8亿美元,增长13.8%;出口(含代理)总额9.7亿美元,增长17.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持续改善。XX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98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042.7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6.3亿人公里,增长3.5%;公路货运周转量52.2亿吨公里,增长25.1%;水运客运周转量332万人公里,下降7.3%;水运货运周转量13.76万吨公里,增长129.3%;铁路客运量409.9万人,增长0.9%;铁路货运量118.2万吨,增长2.3%;民用航空客运量62.3万人次,增长7.9%;民用航空货邮运量7878.8吨,增长0.1%。
通讯业稳步发展。XX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18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全年实现通讯业主营业务收入26.8亿元,增长12.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3.7万户,下降0.7%,其中住宅电话59.7万户,增长3.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3.4万户,增长12.8%。国际互联网用户44.7万户,增长3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2.1亿元,增长44.2%。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亿元,增长44.7%。税收收入完成47.2亿元,增长37.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1%。
金融运行稳健。XX年1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32.7亿元,增长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2.6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9亿元,增长12.9%。重点支持了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民生和“三农”等领域,为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保险业平稳发展。XX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2家,其中:产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5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人身险33.7亿元,增长1.3%;财产险12.8亿元,增长15%。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1亿元,增长1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6所,在校学生87.5万人,专任教师4.8万人。12345
全市高校达到12所。XX年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万人,在校生12.2万人,毕业生3.4万人,专任教师6098人。
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连续十一年全省双第一。年末全市有小学428所,在校小学生26.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58所,在校学生29.9万人。
职教体系日趋完善。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XX年招生3.2万人(不包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7.5万人,专任教师2045人。
科技创新不断扩大。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项,落实无偿资金11784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8项,落实无偿资金2771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9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2441件,专利授权136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68.4万册。艺术馆、文化馆287个,剧场、影剧院15个,博物馆、展览馆10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3%,电视覆盖率达98.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1.1%,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96.15%。全市公开发行报纸4种,报纸印数3165万份,公开刊物16种,印数170万份,地方性图书276种,印数33万份。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全市有卫生机构11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5个,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执业医师9054人,注册护师、护士7364人,医院床位数2.1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XX年,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3个,全市举办各种运动会895次,参加人次达543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73枚,其中:金牌30枚,银牌40枚。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环保防治力度加大。各县市区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9个,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3万吨/日,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1.48%。全年共实施结构减排项目24个,工程减排项目5个,农业源减排项目32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
环境质量稳定。XX年全市空气质量监测天数为365天,其中有365天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达标率为100%。主要流域涪江三台百顷出境断面水质每月监测1次,12个月均达到和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涪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城区共布设噪声监测点238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64个,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状况等级为一级(好),声环境质量完全达标。
年度节能目标圆满完成。XX年,绵阳单位gdp能耗下降3.92%,规模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83%,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XX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的目标任务。XX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349.72万吨标煤,增长14%;工业增加值单耗0.6965吨标煤/万元,下降7.83%。
安全生产事故稳步下降。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201起,下降4.5%;死亡226人,下降11.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39起,下降9.1%;死亡184人,下降4.2%。工矿商贸事故36起,死亡38人;火灾326起,死亡4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基本情况。XX年,全市年末总户数195.3万户,年末户籍人口543.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93万人,非农人口150.43万人。常住人口46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1251人,死亡人口310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5‰。12345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8元,增长1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83元,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70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13元,增长19.7%。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XX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累计达21.9万人,当年新增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全市有1.4万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覆盖广。XX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9万人;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92.1万人,参合率99.32%;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6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12.4万人,增长0.5%,农村居民18.3万人,下降5%。失业保险金标准市本级及江油为546元/月,其他县市区497元/月。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28个,床位数2.1万张。
12345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公报《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