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自评报告

来源:自评报告 时间:2023-11-21 本文由媛媛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校常规管理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 - 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自评报告

  xx县第五小学创办于1998年,位于xx县城南无定河西岸的开阔地段,距县城中心2.5公里。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学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品质和风格追求,以其亮丽的校园环境、进取的教师团队、和谐的育人氛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骄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学校先后评为“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榆林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就我校316工程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方向

  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坚持进行评价改革,建立正确的师生评价机制;坚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坚持落实“减负”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不放弃一个差生,探索防差转差途径。

  学校以“为成功人生而奋斗”为校训,以“敬业”、“精业”、“创业”为教风,以“勤学、乐学、会学”为学风,以“充实工作、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为校风,积极践行“为学生发展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校发展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发展人,努力实现师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进行了以下的实践与探索:每学期组织机关作风整顿及自查自纠活动,规范办学及教师行为;制定《教师综合评价办法》、《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师生,体现出评价的合理性,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要求;落实“减负”要求,制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减负”而高效的教学途径;重视起始年级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做好防差转差工作,不让一个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强化控辍保学责任,设立控辍保学奖;接纳残疾儿童入学,保证了适龄儿童入学率、残儿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 。这些做法,取得较大的实效,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前提。

  二、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

  在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政策要求,规范财务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把政府下拔的公用经费均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师的发展之中。在经费使用中重点向三个方面倾斜:向教师发展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向改善办学条件倾斜。做到合理理财,阳光透明。

  学校占地面积38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生均占地8.5平方米,达到人均使用标准。三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偿还了“普九”债务69万元,并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与辛店中学共用综合楼,投资120多万元改造和维修了校园及教学楼,新建了大门、厕所、操场、旗台,安装了暖气,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新建和补充各功能部室,目前图书室藏书7213册,生均16册;实验室使用面积63平方米,安装24张实验桌,满足72人进行实验操作;建成少队部、微机室、远程教育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室、档案室、展室十个部室,并充分发挥功能部室的作用,制订各类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努力提高使用率,满足教学需要。现在校园干净整洁亮丽,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条件优越。

  三、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在编教师44人,(离岗5人,外借6人,病假2人),其中小教高级14人,本科学历18人,县级教学能手4人,曾受省市县表彰教师15人,岗位达标率为100%,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5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团结进取。1234

  学校把“为教师发展铺路”作为治校理念之一,积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打造和谐、进取、创优的教师团队,提升师德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学校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校本研训制度》、《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制度和要求,并重在积极落实,富有成效。

  1、开展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大讨论。

  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机关作风整顿制定《绥德五小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开展“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大讨论,要求人人找差距,寻不足、写体会,并开展征文活动,整理优秀教育格言24条,并上墙张贴在各办公室,用自己的格言装扮办公室,更有效地达到启迪和自律的目的。

  2、月专题学习。

  每月由值月领导编印一期学习资料,下发给每一个办公室,为教师提供高品味的精神食粮,以此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进行研讨和分享,书写学习体会,要求每人每学期整理学习体会不少于一万字。

  3、课堂大练兵。

  三年来,我校坚持进行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活动。开展“人人上公开课”、“新教师上岗课”、“同课异构”、“磨课”等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月课堂教学诊断制度,以此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4、走出去培训。

  今年,我们启动了全员外出培训计划,目前已安排28人赴西安、银川学习,投入资金占到下拔经费的二分之一。外出学习教师将自己学习中的体会、感悟写成汇报材料,在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并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5、请进来引领。

  每学期,我校均邀请市县教育专家及名师来校引领,先后邀请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县教研室耿永君主任,教研员田小涛、黄亚琴、黄慧霞等来校指导。本学期还邀请了辛店中学杨东明校长及两名骨干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邀请绥德一中心理学教师来校就教师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和维护。聆听专家的报告、观摩名师的示范,老师们深受启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树立了全新的理念,提高了专业水平。

  6、校际交流。

  我校先后同满堂川中心小学、韭园乡中心小学、神木县九年制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就课堂教学进行了广泛交流研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锻练的平台。

  7、阳光健身活动。

  本学期,我校启动了教师“阳光健身”活动,投入6000多元添置了体育设施设备,倡导教师课前20分钟参与健身活动,老师们参与热情之高,展示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8、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校在班主任建设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目标引领制度管理,名班主任示范,外出培训、班主任节等形式引导教育班主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班主任们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珍爱学生,成为我校教师向前看齐的典范。

  通过一项项人性化的举措和一次次打磨雕琢,构建起现代学校的“学习型”团队,一支新型骨干队伍正不断形成、壮大。王宇老师获省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曾在神木县进行了示范教学;常荣老师获省课改新秀;田艳老师在神木县、横山县进行示范教学,参与市阳光师训活动,在县内做专题讲座;马茸老师执教的校本课《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获市优质课展评二等奖,综合实践课《我们身边的垃圾》在县内进行了交流;李丽老师的美术课《盾牌》曾在县内进行交流;常荣、郝彩莲、李文娟为满堂川乡和韭园乡进行了示范教学。老师的成长进步,一个个名教师脱颖而出,再次证明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绥德五小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34

  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

  学校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科学治校,实施精细管理,走出一条“制度化、人性化、目标化”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新路子。

  1、班子建设。

  学校制定了《班子成员双五工作要求》,要求班子成员管好一条线、蹲好一个点、上好一门课、值好一个月、印好一份学习资料,在工作中自树形象、履行职责、勤政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班子成员不辱使命,不负重望,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以身示范,成为我校和谐奋进的核心力量。

  2、制度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各类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60多条,从教育、教学、教辅管理有章可循。同时重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制定了《教师综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先进个人奖励办法》,以其科学性、人文化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师投身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的局面。

  3、德育工作。

  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健全,每学期均有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方法和总结。在德育中构建了“三四五”德育体系。即重视三支队伍建设,重视发挥值月领导、班主任、值日生的骨干作用;进行四个主题教育,即每学期均实行月主题教育办法,深入进行三生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书香教育;坚持五条途径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德育工作凸显了校本特色,形成了亮丽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独特的校园文化。

  4、课堂教学。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发校本课程,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两大难点问题在我校有所突破。

  (2)实施有效教学,推进“三环节”教学模式。我们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的成功经验,采用“学习、论证、实验、研讨”,的策略,全力推进以“预习、互动、检测”为重点的三环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学校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老师们正积极投身于实验教学之中。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了明细的教学常规要求,实行定期不定期就教师的案头工作和课堂教学进行检查、调研和评估。校长一学期听课近40节,业务副校长每学期听课超过50节,每学期把教师教学评价文档列入本人业务档案。

  5、文化建设。

  我校把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作为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点:营造环境文化,以亮丽的校园、醒目的校训、先进的教育理念、令人注目的标语、精彩纷呈的厨窗作为感染师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内化理念文化,通过看、读、诵、品校训、教风、学风、校风,在师生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描绘愿景文化,学校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实施措施具体清楚,与时俱进,同时,每学期、每年度均有奋斗目标,切合实际,振奋人心。重视活动文化,我校每学期都要精心组织好五节,即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双语节。安排好文学社、鼓号队、舞蹈队三个兴趣小组的活动。

  6、教科研工作。

  我校成功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验研究”,今年着力进行“名校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整合实验”,同时树立“教室即教研室、教师即教研员”的课改新理念,重视“小事研究”和小课题研究,要求人人一个小课题,一堂实验课、一份实险报告,一份实验总结,每周一篇教学反思,听一节课。1234

  7、安全工作。

  制定了各类安全职责和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证每一时段,每一条块均有安全负责人,同时及时补救各个漏洞,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校以来无重大事故发生。

  8、体卫工作。

  开足体育课时,添置体育器材40件,基本满足教学和学生健身需求。每天安排两操及眼保健操,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运动会。开设健康课,有计划、有教案。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有专门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开展“创卫”工作,有专门部室,专人负责。开展“三个一”读书学习姿态教育,矫正不良读书学习习惯。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及时上报学生体育达标情况。

  9、财务财产管理。

  建立了严格的财务、财产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规范,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校产管理有序,服务好师生、学校的发展。

  10、学籍管理。

  有专人负责,及时办理转出转入手续,造册登记转入转出学生名单。

  五、教育教学成绩

  通过我们多年的努力,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学校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1、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学合格率、优秀率逐年提高,部分年级合格率超过县内强校水平,近二年有6人次获县优秀教学奖,本学期我校参与县科学实验竞赛荣获县团体第二,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获奖上百人次。

  2、校本德育初显特色。

  德育工作已成为我校的亮校之本,无论是德育内容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途径的拓展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的值月领导、班主任、值日生只有不同的,没有不好的,责任心强,方法科学,学生养成了良好文明习惯、卫生习惯,校园亮丽、文明、和谐。

  3、教学改革成绩喜人。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高涨,课堂上师生角色变了,气氛活了,效率高了。学校校本课程《生活语文》获榆林市课改成果展评一等奖,三年来教师在省市县获奖论文25篇。

  4、学校声誉与日俱增。

  原市教研室副主任刘新国,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先后来我校整理课改成果,校长延永胜在市第十一次城区小学校联会上做专题讲座,米脂县教研室组织城区小学校长来我校参观学习。神木县水磨河九年制学校来我校交流治校经验,绥德五小在市内外得到同行的认肯。

  学校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敬业、爱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勤政、务实、善思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上级部门和社会各届的支持。我们坚信,有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县教研室的科学指导下,我们昂首阔步,朝着“环境更亮丽、师资更进取、管理更科学、成绩更优异”的目标迈进,用生命的赤诚诠释教育创新的今天,描绘学生一生发展的美好未来。

  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培训任重道远。

  2、教师结构性短缺严重,幼教、艺术教师短缺。

  3、微机室急需改造,无法正常运行,计算机陈旧老化。

  4、文档资料不足(由于各功能部室本学期才投入使用)。

  学校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1234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自评报告《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自评报告》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常规  检查  学校  报告  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vwvo.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