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银行转正鉴定

来源:工作自我鉴定 时间:2023-02-22 本文由倩倩 分享 阅读量: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银行转正鉴定表 - 银行转正鉴定

  敬爱的领导:

  您好!

  我自xx年7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后,加入了农行建东支行,现实习期满一年,下面将我一年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我热爱农行,工作积极,认真学习总省分行下发的各种文件,认真贯彻执行工行的政策、方针、决议,认真学习贯彻“三分一统”的思想,积极参与工行的发展改革。

  我先后参加了一个月的支行业务培训、人行的反假-币考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刻苦锻炼基本技能,虚心学习,勤学好问,认真做好笔记,下班后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个人储蓄、网上银行、基金、保险、银行卡等方面我都已有了比较深人的学习。

  在过去的一年,我一直在努力,我为加入农行而自豪。我信奉敬业进娶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精神,我愿和所有的伙伴一起与农行共同发展。

  实习时,要写好自己的银行实习自我鉴定,而转正时,当然也少不了银行员工转正自我鉴定了,以下则是篇简单自我鉴定范文。暑假期间,我有幸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双流县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会计实习,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对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进行的一点简单探讨。

  一、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含义

  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必须出示有效明,银行员工有义务给予记录,并要求存款人在存单上留下自己姓名的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有效保护个人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条件下,促进金融体系在公平、公正、公然的基础上进行,保证个人金融资产的真实性、正当性。

  我国建国五十年来,储蓄存款制度一直实行的是记名储蓄制度。其记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码亦可以是亲友的名字。非凡是活期储蓄,银行只认存折不认人,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出示印鉴或输对密码银行即按折付款。储蓄存款实名制是发达国家早已实行的一项金融制度,也是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制度.

  二、为什么要实储蓄存款实名制

  我国现行的储蓄存款记名制可以说从源头上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题目,已经妨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1、储蓄存款加快增长现象下掩盖了触目惊心的社会财富转移。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贸易银行储蓄存款总额达6.3万亿元。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1987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3073亿元,1992年突破1万亿元,1994年突破2万亿元,t995年突破3万亿元,到1998年末更是达5.3万亿元,而仅仅半年,1999年6月末已达6.3万亿元。199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固然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通道,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的14.1%,最低的年份是1998年的7.8%,从92年到98年,算术均匀数也仅10.76%,gdp的增长与储蓄存款增长不同步,这说明两点,一是国民收进的分配过份向个人倾斜。二是有些个人收进已经不来源于国民收进,而是直接来源于国有资产的流失。

  2、税收征管困难,偷逃税款严重。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在现实条件下,能偷逃税赋成了个人的本事,对不少财务治理职员来说,逃税倒成了其义务,我国个人所得税规占人均gdp的比重大约在0.28%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均匀水平的2.1%,税源流失过多,根源在于我国的现行储蓄存款制度根本无法支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监管,而存款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民的信用体系,不能明确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无法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居民收进差距和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使国家集中气力办大事。12

  3、使我国的相关调整政策无所适从,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针对我国内需不旺、消费疲软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连续下调利率、鼓励消费信贷、征收储蓄利息所得税、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工资收进、刺激教育消费等等,但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很不明显,为什么?由于储蓄存款记名制掩盖了贫富差距,立法和行政机构很难对症下药,对少部分暴富阶层的人士来说,收进只是数字的增加减少,钱对他们来说几辈子也花不完,该有的都有了,因此他们对刺激消费的政策很麻痹。

12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作自我鉴定《银行转正鉴定》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热搜:转正  鉴定  银行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cc/article/vy5u.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最新更新 | 热门文章 | TAG专题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admin 邮箱:admin@qq.com
闽ICP备2022016491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