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为主、以“考”为主。
文章被异化为考试升学的“敲门砖”,偏重写作理论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创新表达,忽视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顾从考试出发照本宣科、按纲施教,而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拒之门外;只顾操练“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列在教学目标之外;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保险”,而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置于脑后。一言以蔽之,“作文”与“做人”被割裂开来,学生主体地位严重失落。许多学生在“八股文”式的训练中呻吟,作文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和废话。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还造成了不少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如惧怕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平时说话很流利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大脑短路,笔头卡壳”;应付心理——缺乏兴趣、热情,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训练任务,敷衍成篇;速成心理——希望借助各类写作辅导书,寻找“速成”的捷径。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变得对生活麻木、思想浅薄、认识偏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动”、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不会“笔动”,对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动”。作文教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病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名目繁多的语文课题实验中,省教研室张伟忠老师主持的“初中语文以学为主教学改革实验”,是一个与新课标、新形势完全吻合的全新课题,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20xx年我们承担该课题的子课题——“‘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想借“以学为主”这一课题研究,深入探讨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促进我县初中语文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本课题属于学科教学实验研究,侧重于实践应用。旨在树立“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探索一条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的途径。课题实验积极体现语文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新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建立起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科学民主的评价机制和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开阔视野,丰富体验,陶冶情感,磨砺思维,历练能力,全面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作文与做人一起进步。
三、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
(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处理好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五)广泛开发、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六)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
课题的研究、实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说,本课题以当前的课程改革为背景,结合现代科学教育理论和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有效做法,有极强的理论包容性和丰厚的学术内涵,是一个开放性、生成性的课题。从实践上说,本课题的着力点放在教学实践上,操作性强,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课题实验和研究,可以进一步转变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改革落后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带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五、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边推广”。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理念,制定科学周密的实验计划,积极发动学生,提高学生参与、配合改革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一些确有成效的经验积极推广,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观摩研讨。及时将实验体会形成文字材料,向报刊投寄,并参与论文交流和评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接受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实验计划和内容。
六、课题的具体实施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目标。
“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教学目标应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具体说来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多元性。“以学为主”作文教学目标包括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感的张扬三方面内容。我们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教学目标,确立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维目标,让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内驱性。“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提倡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倡导“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最终达到“我会写”。
3、选择性。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以学为主”作文教学避免了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个体差异的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等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特点灵活地制订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开放性。“以学为主”作文教学强调写作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教学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5、发展性。写作教学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增加新内容,如随着人才推向市场,求职信、自荐信等应用文文体的写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应增加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积极运用新的教育技术。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积累,丰富写作储备。
学生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勉强去写,往往也是随意编造,敷衍成篇。因此,我们注意指导学生加强自主体验和积累,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1、自主阅读,以读促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袁枚说:“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元代程端礼也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因此,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丰富学生素材储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越广泛越好。我们还注意加强阅读指导,如怎样选择读物、怎样读懂文章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进行读书指导,不仅要讲道理,而且要教一些具体方法。如要求他们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等;可以引导他们先通篇粗读,后重点细读.不大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可以辅导他们先了解文章大意,后体会文章中心等。并教育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
2、开放课堂,走进生活。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叶圣陶先生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鲁迅先生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到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感受、体验,如组织春游,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组织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让他们领略美妙的自然,感受火热的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鲜活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
(三)、开放写作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
1、开放写作内容,引入生活活水。“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重视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强调写作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教学中,我们开放作文的内容主题,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
2、开放写作形式,鼓励创新表达。如果把各种鲜活的思想和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以学为主”作文教学强调开放习作形式,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记叙、议论、抒情或综合等表达方法和诗歌、剧本、广告词等体裁,让他们自由展示个性。如我们进行了“活动作文”教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如“信息技术作文”,即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集成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开展作文教学。其一,运用多媒体创设优美的习作氛围,努力营造唤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其二 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其三可以虚拟现实的环境,多媒体可以精确、生动而安全地虚拟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让学生获得真切体验。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形式的训练,使他们养成善于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基本上做到了精彩的文章读了写,优秀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感人的事件见了写。
(四)、实行多元化评改,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强调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的开放,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讲评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 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多做正面引导。评价时,还要有育人观念,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实行多元化评改 。
①自我评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在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独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②合作评改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我们还引导学生互评互改。采用自找伙伴互相评改,按相同内容或按相同表达形式为小组互相评改,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③集体评改 。评改的重点是“二类文”,这些文章基本成功但在某些方面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将这些作文印发给学生,集体进行“病文会诊”,让学生做“大夫”,集体诊断治疗。学生在评改中加深了对写作要求的感性认识,比起老师“空对空”的大而化之的传统讲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际收获。
④家长评改。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请家长评改孩子的作文,有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特别是有些写家庭生活的文章,家长比老师更有发言权。
2.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们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
①编写作文集。笔者认为让学生汇编自己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不仅能够展示每位学生的才华, 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加写作活动。
②向各级刊物投稿。为鼓励学生投稿,老师可专门印发省内外小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应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
③开辟习作发表园地。在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
七、实验的成果开展课题实验三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品质和写作习惯。“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把学生放在写作的主体位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作文由“怕”变成了“爱”,学生逐渐想写、敢写、乐写、善写。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改善,养成了认真观察、广泛阅读、积极思考、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2、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提高。学生能熟练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情感、表达认识。三年来,学生发表和获奖文章达110多篇,成立了“青未了”“雏鹰”文学社,在全县统一调研考试和中考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3、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强调写作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写作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逐渐学会深刻、辨证地认识事物,同时,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本课题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学和教研的能力。课题组成员乐于实践、勤于反思,三年来,上作文公开课12节,撰写论文50余篇,发表30余篇。苗贵旭、李梅英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我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总之,“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让学生回归到写作的主人位置上来,给了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张扬个性的环境,学生逐渐学会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和百味人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历练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走向抒发真情、张扬个性的写作之路,取得了“作文”与“做人”的同步发展。
搜索“diyifanwen.cc”或“www.diyifanwen.cc”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实验报告《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范文》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