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导游词简介
“普救寺导游词简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普救寺导游词简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普救寺导游词简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普救寺导游词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
山西普救寺导游词
山西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下面是带来的山西普救寺导游词,仅供参考。
山西普救寺导游词一: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
普济寺导游词
普济寺位于丽江县城西北6公里的普济山中,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丽江城郊五大喇嘛寺之一,因大殿铺盖铜瓦而闻名遐迩。
普济寺坐西向东,原有12院,现存大殿院、南花园和一个僧院。大殿院落由山门、护法堂(门楼)、正殿、南北厢房组成四合院。正殿平面是长方形,初用土瓦覆盖,本寺圣露活佛辗转西南各地讲经、集资,于1936年改覆铜瓦,面积为46.4平方米,是云南省唯一幸存的铜瓦殿,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瓦殿为重檐歇山式,通高12米,共用32棵木柱。一层檐下均施如意斗拱,铺作繁缚华丽,表现出明清时期汉式斗拱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二层檐下以卷棚式弯橡反瓦装饰,给人以柔和的曲线美感。额彷下有两跳藏式出头梁,抱框及上槛均用藏式蜂窝状浮雕装饰。前格子门绘有四尊护法神,檐栏板绘有八仙图案,反映出佛道两教兼容的现象。台基高4.2米,正中设有12级垂带踏阶,台基上镶嵌着十块"青龙望月"、"鲤跳龙门"、"凤凰牡丹"、"狮子绣球"等汉白玉浮雕,具有民间生活气息。普济寺现存建筑,也多少体现出丽江处于藏传佛教分布最南边缘地区的一些重要文化特征。
大殿院内,还有两棵古树云南樱花,植于1771年,可谓云南樱花之最。树干粗壮高大,倾斜交柯,校条
泉州清净寺导游词简介3篇
泉州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下面是带来的泉州清净寺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泉州清净寺导游词一:
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20xx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现在请各位看这座门楼,它高达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的,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
“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
潮音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潮音寺来参观,在海河下游的寺庙中,最著名的就是潮音寺了。首先,由我介绍一下潮音寺景区的概况。
潮音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和天津为同年。至今有六百年历史,原名“南海大寺”,又名“双山寺”。他位于海河入海口,是船只入海见到的第一座寺院,因此人们称潮音寺是“沽口第一寺”。
潮音寺曾历经明、清两朝及中华民国的六次修葺,又在1990年经塘沽区政府复修,现为国家2A级
旅游景区,塘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宗教活动场所。
潮音寺占地总面积5214平方米,是由三大殿、四配殿、南北西跨院、一座柳仙亭等主要建筑组成,是全国少有的座西朝东的庙宇。潮音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修身养性、休闲观光、猎奇考证的好地方。参观整个庙宇,你能感受到海河民俗文化历史的发展变化。
进入潮音寺景区。我们首先见到的是一座高8米、宽6米的过街牌坊,这座牌坊是明清建筑风格,做工考究,色调古朴典雅,采用传统的绘画雕刻技法,上绘有108条形态各异的龙形图案,有的见首不见尾,有的双龙环绕,个个栩栩如生,正如一幅楹联所写:“雕龙生灵性,祥云浮潮音”。
潮音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潮音寺来参观,在海河下游的寺庙中,最著名的就是潮音寺了。首先,由我介绍一下潮音寺景区的概况。
潮音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XX年),和天津为同年。至今有六百年历史,原名“南海大寺”,又名“双山寺”。他位于海河入海口,是船只入海见到的第一座寺院,因此人们称潮音寺是“沽口第一寺”。
潮音寺曾历经明、清两朝及中华民国的六次修葺,又在1990年经塘沽区政府复修,现为国家2a级
旅游景区,塘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宗教活动场所。
潮音寺占地总面积5214平方米,是由三大殿、四配殿、南北西跨院、一座柳仙亭等主要建筑组成,是全国少有的座西朝东的庙宇。潮音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修身养性、休闲观光、猎奇考证的好地方。参观整个庙宇,你能感受到海河民俗文化历史的发展变化。
进入潮音寺景区。我们首先见到的是一座高8米、宽6米的过街牌坊,这座牌坊是明清建筑风格,做工考究,色调古朴典雅,采用传统的绘画雕刻技法,上绘有108条形态各异的龙形图案,有的见首不见尾,有的双龙环绕,个个栩栩如生,正如一幅楹联所写:“雕龙生灵性,祥云浮潮音&
兴隆寺导游词
渤海兴隆寺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职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的五得庙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时损坏,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哈尔滨极地馆导游词 ·牡丹江雪堡导游词 ·大兴安岭导游词 ·漠河导游词$
目前,这里已经成立黑龙江省渤海博物馆。在五重殿内将分展出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隆兴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吕翔,双口吕翱翔的翔,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
善化寺导游词
善化寺五龙壁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龙、龙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机腾飞上空;顶部为仿木构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拱支撑,两端置有鸦吻垂脊兽。
阿育王寺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去参观游览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华顶峰下,距宁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国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而闻名。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个寺庙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谁?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为争夺王位,他发动了战争,战争使无数百姓遭了殃。为了赎罪,他把如来佛的舍利子收藏起来,在一昼夜间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赎罪。相传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里面放有一颗如来佛的头颅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宏大,全寺占地面积12.41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22867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600余间,依山坡构筑。
这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积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民国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宫模式建造,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高度15。3米,殿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亭内为舍利宝塔。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则别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宽0。7尺,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