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上下班礼仪
“上下级上下班礼仪”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上下级上下班礼仪”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上下级上下班礼仪”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公司上下班的礼仪
在日常工作之中,员工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必须遵守,这就是工作礼仪。我们每天都要上下班,那要注意什么样的公司上下班礼仪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公司上下班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公司上下班的礼仪
注重服饰美
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在工作中,公司要求员工的服饰应当合乎其身份。注重服饰美,便是工作礼仪对公司员工服饰所做的具体规范。即:
服饰庄重:员工在工作中所选择的服饰,一定要合乎电网企业员工的身份,素雅大方。在讲究美观的同时,员工在选择服饰时也不应对雅致有所偏废。应注意避免以下五忌。
1、忌过分炫耀。
2、忌过分透视。
3、忌过分裸露。
4、忌过分紧身。
5、忌过分短小。
服饰整洁:服饰整洁,是对员工形象的基本要求。员工的服饰整洁,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忌肮脏。
2、忌残破。
3、忌折皱。
4、忌乱穿。
强调语言美
语言,是公司员工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在具体工作中,员工要重视自己“说什么”,还要重视自己“如何说”。
语言文明:语言文明,主要是要求员工在选择、使用语言时,要文明当先,以体现出自身的良好的文化修养。
1、讲普通话
上下级间交谈技巧
一般说来,人们在与自己同等级、同层次的人讲话时,表现比较正常,行为举止都会比较自然、大方。但是,在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就可能感到紧张;表现比较拘谨,并且自卑感强;相反,在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讲话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如、自信,甚至比较放肆。 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上级面前从不敢“妄言”,在同一科室的也不多说话,可是在自己的下级或所管班组面前讲话时,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有的则在一般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能者的架势,可是一见到权威就显得十分驯服和虔诚。 因此,上下级之间的讲话,上级要力求避免采取自鸣得意、命令、训斥、使役下级的口吻说话,而是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对待下级。这样,下级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谈话是双边活动,只有感情上的贯通,才谈得上信息的交流。 平等的态度,除说话本身的内容外,还通过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体现出来。所以,不要以为是小节,纯属个人的习惯,不会影响上下级的谈话。实际上,这往往关系到下级是否敢向你接近。此外,上级同下级谈话时,要重视开场白的作用。不妨与下级先扯几句家常,以便使感情接近,打掉拘束感。 上级同下级说话时,不宜作否定的表态:“你们这是怎么搞的?”“有你们这样做工作的吗?” 在必要发表评论时,应
员工上下班制度
(一)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悉依本细则行之。
(二)本公司员工应按作息时间之规定准时到退。
(三)上班时间3分钟后15分钟内为迟到,十五分钟后列为旷职(工),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半日论,不得补请事假,病假抵充,违者作旷职(工)半日论。
(四)迟到早退按下列办理:
1.迟到次数的计算,以当月为限。
2.迟到折合的事假,均按事假规定办理。
3.当月第一次迟到不计,第二次以事假2小时计,第三次加4小时计,以后每多一次即累加
2小时计算。
4.15分钟内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工)半日论。
(五)旷职(工)按下列规定办理:
1.旷职(工)不发当日薪资。
2.连续旷职(工)三天或一个月内累计6天,均予开除。
(六)上下班因公外出经过门房,如警卫人员有所询问或检查,应即接受,不得拒绝,违者议 处。
(七)上下班打卡及进出行动,均应严守秩序,原则如下:
1.无论何种班次,上班者均应于规定的上班时间前先吃饭后打卡,不得于上班打卡后出外吃
饭或办理私事。
2.下班者应先打卡后外出。
3.下班铃声响后,方得停止工作,不得未打下班铃,即行等候打卡,如有故违,查实后即按
擅离职守处分,主管人员应负连带的责任。
4.下班时除保修人员外其他人
职场礼仪:上下级相处的三原则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与同级说话时,表现的比较自然、大方,而与上级谈话时,就比较拘谨、紧张,并且会有自卑感,当然,也有一些领导在与下属讲话时,表现的非常自信,甚至是比较放肆,其实,这些都不利于上下级的相处。
上下级要保持一个和谐、融洽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不能“越位”。在职场中,权力是代表着一种威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社会客观上却赋予这两者以不同的社会职能。就被领导者来说,在工作上,不能超越自己的一定范围内的权限,不能越俎代庖。如果下级替代了上级,定会招致上司的不满,还会给工作造成混乱。下级要服从上级领导,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工作,并维护上级的威信。尊敬上级,争取上级的帮助和支持。认清自己工作的位置和地位,尽可能地帮助上级排忧解难,识大体、顾大局。
2、上下级关系一定要摆正。摆正位置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前提,也许有人会认为,与上级相处就是服从,完成其交办的任务。其实远非如此。作为被领导者来说,如果过傲,易把关系搞僵;过俗,易把上下级关系搞成权钱关系;过媚,易使正直的上级反感。因此,被领导者的正确做法是对领导既热情又不过火,既大度相处又不缩手缩脚,在工作上,摆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
上下班打卡规章制度
一、上下班时间:上午8:15-12:00;下午为14:00-17:30。签到超过20分钟后为迟到、超过1小时后为旷工,签退提前20分钟以上为早退、1小时以上为旷工,不签到(退)视为旷工。迟到3次、记旷工1天,早退2次、记旷工1天。
二、个人全年出满勤者,年度考核时可结合工作实绩给予表扬。
三、全年病假累计超过半年者、事假累计超过3个月者、旷工累计超过10天者,不得参加年度考核。
四、旷工、无正当理由超假不归连续达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者,予以辞退。
五、全年无故迟到、早退累计超过20次者,年度考核时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全年无故迟到、早退累计超过100次以上者,予以辞退。
六、考勤管理人员必须实事求是、秉公正直、当日及时记录考勤;不能徇私舞弊,将矿工、迟到、早退等情况记录为正常出勤。违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七、考勤管理由局办公室负责。
员工上下班遵守细则管理规定
(一)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悉依本细则行之。
(二)本公司员工应按作息时间之规定准时到退。
(三)上班时间3分钟后15分钟内为迟到,十五分钟后列为旷职(工),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半日论,不得补请事假,病假抵充,违者作旷职(工)半日论。
(四)迟到早退按下列办理:
1.迟到次数的计算,以当月为限。
2.迟到折合的事假,均按事假规定办理。
3.当月第一次迟到不计,第二次以事假2小时计,第三次加4小时计,以后每多一次即累加
2小时计算。
4.15分钟内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工)半日论。
(五)旷职(工)按下列规定办理:
1.旷职(工)不发当日薪资。
2.连续旷职(工)三天或一个月内累计6天,均予开除。
(六)上下班因公外出经过门房,如警卫人员有所询问或检查,应即接受,不得拒绝,违者议 处。
(七)上下班打卡及进出行动,均应严守秩序,原则如下:
1.无论何种班次,上班者均应于规定的上班时间前先吃饭后打卡,不得于上班打卡后出外吃
饭或办理私事。
2.下班者应先打卡后外出。
3.下班铃声响后,方得停止工作,不得未打下班铃,即行等候打卡,如有故违,查实后即按
擅离职守处分,主管人员应负连带的责任。
4.下班时除保修人员外其他人
上海社科院2017调查报告:九成居民上下班候车不到10分钟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今天(4日)公布的“上海居民社区生活、文化休闲状况调查”显示,菜场、公交布点最为合理便捷,八成居民能普遍享受“15分钟”生活圈服务;但外郊环间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低于市中心。
公交候车时间
上下班时,三成居民等候公交车只需花5分钟以内(32.8%),超过五成居民需5-10分钟(55.8%),另有一成居民需花11-20分钟(10.3%),超过20分钟的居民非常少(1.1%),这表明近九成居民等候公交车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
生活配套布点
菜场和公交换乘点的建设相对最完善,进入“15分钟”生活圈的比例达到近八成;其次为超市/大卖场,有一半居民进入“15分钟”生活圈,三成居民进入“20分钟”生活圈;最后为地段/社区医院、绿地/广场/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配套服务,进入“15分钟”生活圈的比例为四成,三到四成居民进入“20分钟”生活圈,并有两成左右居民进入的是“30分钟生活圈”。
内外配套差别
从15分
职场沟通中的“上下左右”
老板和产品经理,到底谁应该负责的更多一些?如何分工是最正确的?怎样能保证到老板的行业经验高效运用在项目中,同时又能避免限制到产品经理的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职场沟通中的“上下左右”,欢迎借鉴参考。
一、何为沟通中的“上下左右”
每个人在职场中基本都会面临“上下左右”的沟通关系:“上”即自己的主管;“下”即自己的下属(没有下属的除外,所以基层员工的职场关系要简单很多);“左右”即团队内部的同事,或需要跨团队协作的同事,或可以交流的同行等。
当“上下左右”基本平衡时,这个人的沟通状况是健康的,他的工作状态也是比较稳定的。而当“上下左右”失衡时,他的心态可能出现问题,工作表现也会欠佳。如果当团队负责人的沟通关系失衡时,那整个团队在沟通方式上都可能会呈现出一种比较畸形的状态。
二、“上下左右”失衡状态
当一个人缺少“上”,他可能会变得迷茫或跋扈:如果不够自信则迷茫;如果过于自信则跋扈,表现为独
让我们上下携起手来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护公共设施,构建和谐社会。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某个人向地上吐痰的时候;当你们看到某个人在美丽的公园里随手折花的时候;当你们听到某个人在那安静的阅览室里大声喧哗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这是一个道德的行为吗?你们还会觉得他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一个讲文明的公民,一个爱护公共设施的公民,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道德的挑战。”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合格的公民就是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争创条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
学生集中上下楼疏导、指导制度
1、学校教育处负责指导、安排上下楼疏导值勤人员,负责组织人员检查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安全,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教育处负责组织对学生开展针对防止拥挤事故发生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在楼梯间打闹,不开导致同学紧张的玩笑,以增强同学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班主任负责教育指导学生如何上下楼,在课间操、集合等集中上下楼梯的活动中,对学生要提出统一具体的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训练,确保学生安全。
4、学校楼道上要设置醒目的慢行、避免拥挤的警示标志。
5、要实行领导、教师的带班、值日、值勤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期间,要做到每一楼层的楼梯间和事故易发部位,都有教师负责疏导、保护和管理学生,避免学生拥挤。
6、在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学校领导必须到现场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