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无水硫酸铜实验报告
“加热无水硫酸铜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加热无水硫酸铜实验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加热无水硫酸铜实验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加热的实验报告
【课题】探究水沸腾前后的特征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或烧杯、石棉网)、水、火柴
【步骤】
1.按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沸腾前的特征
对比观察
沸腾时的特征
【现象】
【课题】使用温度计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规律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或烧杯、石棉网)、温度计、水、火柴
【步骤】
1.按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温度,在下图中作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 时
间关系图像。
3.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100
80604020
0 时间/min
【结论】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
篇二:水的沸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注入温水,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沸腾前后水的温度变化和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的情况。 ........................
3、当水温升到
实验报告芯片解剖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芯片解剖实验
学 号:
姓 名:
教 师:
年6月28日
实验一 去塑胶芯片的封装
实验时间: 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电路封装知识,集成电路封装类型。
2.了解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3.掌握化学去封装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烧杯,镊子,电炉。
2:发烟硝酸,弄硫酸,芯片。
3:超纯水等其他设备。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1..传统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
(1)塑料封装(环氧树脂聚合物)
双列直插 DIP、单列直插 SIP、双列表面安装式封装 SOP、四边形扁平封装 QFP 具有J型管脚的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小外形J引线塑料封装 SOJ
(2)陶瓷封装
具有气密性好,高可靠性或者大功率
A.耐熔陶瓷(三氧化二铝和适当玻璃浆料):针栅阵列 PGA、陶瓷扁平封装 FPG
B.薄层陶瓷:无引线陶瓷封装 LCCC
2..集成电路工艺
(1)标准双极性工艺
(2)CMOS工艺
(3)BiCMOS工艺
3.去封装
1.陶瓷封装
一般用刀片划开。
2. 塑料封装
化学方法腐蚀,沸煮。
(1)发烟硝酸 煮(小火) 20~30分钟
(2)浓硫酸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1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1、上网查找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思考一下问题:
(1) 该企业为何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的企业.
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由于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多是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在不足。于是于XX年,公司与ibm携手制定了中国人保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制定结合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与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吸收了他们很多的建议、想法,同时参考了国际上许多金融企业成功案例。
(2) 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 信息技术五年规划制定以后,信息技术部便以此为参照,目标是建设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
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二十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l.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二、实验电路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VCC=12v,VM=6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
2、VCC=9V,VM=4.5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
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节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
四、实验小结
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情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要求及说明:
1、 基本要求是程序必须实现部分。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对程序功能进行增强和增加。程序功能的增强可以获得额外的成绩。
2、 程序的书写应符合规范。应具有适当的缩进、空格和空行,清晰的注释。函数名和变量名应尽量有意义,能够反映用途。(书写不符合要求的程序要扣分)
3、 实验报告中,要对每个程序要有详细的功能描述、输入和输出说明,程序代码和程序运行结果。(功能描述不清晰、输入输出说明不准确对报告要扣分)
4、 除规定的实验内容之外,每人可以提交一个自己设计的程序,要求同上。(有附加分)
5、 合格条件:1)完成三个实验。2)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3)独立完成。
6、 上述说明在提交的报告中删除。
实验一:数据分析程序
编写一个程序,从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计算数据的统计特性,如均值和标准差。在显示器上输出数据的总数、均值和标准差。具体说明如下:
数据文件名作为程序参数输入。
2. 数据文件中数据的个数预先未知,应从文件中得到。数据文件的格式可自定义。 程序的各功能应由不同的函数完成。
实验二:形状表示程序
基本要求
定义三角形(Triangle)、矩形(Rectangle)和圆形(Circle)三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实验报告总结,欢迎阅读!
教育实验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的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部分。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
机械实验报告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 实验内容:
1、传动系统的功能 能量分配 转速的改变 运动形式的改变
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
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实验台结构图:
1、综合实验台的系统原理图
2 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3、实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
三、实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
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
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
n2/ n1——转速比;
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
ε——带传动滑动率;
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
五、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 = 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
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
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
啮合传动外壳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功率范围广等特性,小的制造误差及齿壳变形,在高速运动将引起冲击和噪声;挠行传动:载荷能缓和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
解剖实验报告
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
精馏实验报告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