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对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对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对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对联的修辞艺术
今天人们所写的对联,有很多思想内容很好而艺术魅力不够,难以引起人们回味和玩赏。一般来讲,对联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其是否讲究修辞。对联的修辞可分为特殊的修辞法和普通修辞法两种。(一)特殊修辞法 其一,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于对联之中,犹如藏头诗,以此暗寓褒贬。如: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 明照沙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为梅兰芳的字) 其二,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从而联文成对。如: 看门中月,(拆成“门”“月”) 思耕心上田。(“思”拆成“心”“田”) 其三,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如: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晴看越寇飞来。 这是康有为为“戊戌六君子”死难而作。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方孝孺、伍子胥,使其内容复杂、丰富、深刻、决非一般直陈可比。 其四,一副对子有两层意思,字面意思虚设,骨子里意思实意,形成双关。颇有回味。如: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世界之上,独此一家。外国的字母文字无法仿制。不仅如此,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对联的文学性却很强。其文学价值越高,其实用价值也就越大。在我国对联久盛不衰,一些老对联在广泛使用,一些新对联又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对联的种类
按照使用的时间和场合分,可把对联分为应用联和装饰联两大类。 (1)应用联。包括贺联、挽联、春联。 贺联,是用于节日贺庆、结婚、寿诞和其它喜事贺庆的对联。 挽联,是用于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和纪念的对联。 春联,是用于描述迎接春天的来临,借此说吉祥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喜庆丰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颂扬新风尚等的对联。 (2)装饰联。是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也是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
演讲的口语修辞技巧
一个词或一句话,它的书面形式只有一种,但在口语中的表现形式却可能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口头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远比书面修辞复杂得多、微妙得多。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演演讲的口语修辞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讲的口语修辞技巧一:清晰度:“出语”、“表意”要清楚
演讲的基本特征是“以音达义”,也就是说,演讲“表意”的主要手段是语音,这和以文字(包括标点符号)为主要达义手段的书面语不同。演讲者话一说出口,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出语”、“表意”是否清楚明白,清楚明白的程度就是演讲口语的清晰度。
演讲者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传递信息者,同时又是活的信息。他要想在“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锋”中从主观上去“说服”、“劝导”,直至影响听众的言行,清晰、准确的发音应成为其讲究口语修辞的首要目标。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和句都要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语音来实现的。语音念不准,出语不清晰,一字一词之错,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势必
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分类与对联撰写很有关系,不明确对联的分类,就写不出内容准确的好对联来。具体来讲对联有以下几种分法。(一)按使用的范围分 对联从使用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应用联和装饰类两大类。这里装饰联主要指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如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的对联;装饰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等。装饰联一般富有哲理,回味无穷。 应用联是指有较强针对性的对联。它可以再分为专用于庆祝春节的春联,用于某一具体事项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等。还可分为人们在各种交往中所用的交际联。总之从时间、空间的使用范围看,对联的分法如下表所示: 对联1.实用联——春联2.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座右铭联等3.交际联——赠联,题答联2.装饰联 (二)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的关系分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1.正对 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2.反对 指上下联
毛泽东公文的修辞艺术
毛泽东公文的修辞艺术作者:李秉祥毛泽东同志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他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不仅为我们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领导我国革命事业的征途中,还亲手撰写了大量的公文。单《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简称《毛选》)共156篇著述中,属于公文方面的文章,如报告、决定、决议、指示、布告、通知、通报、命令、函等就有60余篇,若再加上声明、信电、讲演词、会议报告等,就有100篇左右,相当于《毛选》的一大半篇目,成为当代公文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多年来,不少应用写作教材和若干修辞学专著都强调,公文的语言运用必须简明、准确、平实、庄重,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强调公文若用修辞,只能是消极修辞。可是《毛选》中那一篇篇闪烁着革命理论光辉的文件,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而且不少篇还写得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敢于大胆突破“禁区”,巧妙运用多种积极修辞方法。主要表现在:1.比喻。有明喻,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好‘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暗喻,如&ld
修辞体广告的概述
修辞,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调整语言,就是根据思想内容的需要,对词语、句子、段落作恰当的选用、安排;修饰语言,主要是指用一些修辞方式,增加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修辞方式主要有比喻与借代,比拟与夸张,反语与双关,排比与反复,对偶与对照等等 。作为修辞广告,主要是指以某种修辞方式来传递商品或劳务信息的广告体式。常见的修辞体广告有夸张修辞体广告,比拟修辞体广告,双关修辞体广告,暗示修辞体广告,借代修辞体广告,反复修辞体广告,谐音体广告,成语体广告,等等。
对联的写作格式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对联的写作要求
(1)对联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公德、人们道德、国家法律标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对联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 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 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