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分暑期三下乡
“实践学分暑期三下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实践学分暑期三下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实践学分暑期三下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
作者:黄连富
农学院赴新乡延津“450计划”支农服务团实践心得
2009年7月12日上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赴新乡延津“450行动计划”支农服务团一行六人来到了新乡市延津县,深入农村、深入农民、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确保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活动为期7天,我们依次在朱寨村、魏庄、赵刘店、南、北班胜固5个村庄开展具体的活动。队员们通过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国内外农业的发展状况,针对各个村庄的实际情况讲述了玉米,花生,棉花等的选种、育苗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并将农大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广大农民。队员们还向村民们发放了相关科技指导杂志和宣传册,希望为当地农民的作物栽培和种植带来新的发展。
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农事活动间隙,农民朋友们认真听取了队员们讲解的关于省委“450行动计划”的精神,青年种粮竞赛的细则。深入实地的实践不仅给农民朋友们送去了科技知识,而且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了实践活动“送科技下乡,长自身才干”的主旨。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
暑期三下乡实践感想
大学的第一次三下乡以为是和我们的同学去的,谁知道被一个辅修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幸运的是,我还能够参加团委的三下乡。而事实证明,这次三下乡也没有让我失望。
由于个人原因,我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到此次三下乡的前期参与工作,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之一。但是当我们在10号上午,大家背着背包,拉着行李箱一起去赶火车的感觉真的好棒好棒。特别是有的路人看到我们的队伍之后,询问我们的活动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开心,因为觉得自己是在让更加多的人认识到“三下乡”这种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一路上,大家也欢声笑语的,感觉真的好棒。来到东坑镇,真的没有想到我们的住宿条件居然这么好,真的觉得自己都不是在三下乡了。吃过午饭之后,大家一起搞卫生,终于把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经过一天的休息之后,我们就开始调研工作了。其实,我对我们所要调研的东坑农业园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第一天,由于没有园区的人员带我们参观,所以只能够我们小组的人在园区里面随意走走,大概了解下园区的布局。虽然天气真的好热,不过看到那个美丽的滩美湖,顿时觉得所有的燥热都消失了。接下来几天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园区,并对园区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次穿着防护工具进入到栽培室的时候真的有一种在做梦的感觉,因为之
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抱着服务农村、贴近社会、锻炼自的愿望,参加了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利用自己和团队成员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农民和了解农村的农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等等。最终,我成为实践团队的一员,并坚信任何的实践机会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去指导实践,与时俱进,我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之路。
或许是因为出于对农业的兴趣,也或许是因为之前有过一次下乡的经历,我很荣幸的担任了支农队长一职,在时间前期以及事件过程中,带领着大家完成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前期的准备工作、活动方案的策划、队员的选拔,一直到踏上征程并顺利完成任务,无不凝聚着我们团队队员的心血。
五月伊始,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考虑过不被学校选上这些问题。我们下乡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其一是和超过80%的实践队伍一样——支教,其二,利用我们所学所知,开展特殊的支农活动。无论是支教还是支农,我们都积极的准备着,从支教的课程安排、备课到支农的熟悉农业相关知识,同时也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
孔子说“教学相长”,可以说,老师既是教授者,也是学习者。这次利用暑期到惠州三下乡,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准老师给那里的农村学生带去了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备课与上课
几千年前有个哲人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代也有人说“成功倾向于有准备的大脑”,我想,这确实是不无道理的。以前作为一名学生听课,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上,自己的总体感觉是许多老师上课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但是没有想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老师也是很认真地做好备课工作的。一趟三下乡之行,当自己作为一名准教师踏上讲台,我明显地感到了自己备课的不足,这不足来自于备课时间的不充分,也来自于本身知识储备的不充实。而且,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水平,这才利于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点说起来似乎挺容易,但要真正做到,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了解学生的心理。
我一直在想,怎么老师在上了一节课或几节课后基本上能够摸清学生的基本性格呢?三下乡以来,通过跟队友交流经验和去听他们上课,我发现,学生普遍反映上的好的课,老师的内容和问题的设计都很巧妙,而老师本人也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而老师则在课堂对学生的问答中对
暑期三下乡个人实践总结
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八天,犹如做梦一般,一晃就过去了,但它又是实实在在的,深深地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在这里,我们一起筹备着期待着,共同面对困难,携手共进,无怨无悔!
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到针推学院暑期三下乡康协分队,跟一帮曾共事相处一年的老干部和小理事搞三下乡活动,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是康复治疗研究协会第一次以组织的形式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但锻炼了协会理事的工作能力,而且大大地增进了协会内部的情谊,增加了协会集体的凝聚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早在四月份就开始了,从了解三下乡到策划准备,活动申报书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成果。虽然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但过程中也经历过不少的挫折,例如要找指导老师一事就真让我们煞费心思。开始找我们认识的老师,多数推托说暑期有安排;想转而找其他学院的老师吧,稍微“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以“不敢担保你们的安全,找你们学院的老师吧”这一理由拒绝;好不容易找到答应陪伴我们的老师,学院又突然“下令”老师要去旅游,我们的行程不得不被一再推迟!这里很感谢邝老师,八天内五趟飞机,从内蒙古旅游回来就飞往上海开了两天的会,紧接着又飞回广州再到湛江和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XX年终于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为了锻炼自我、提升能力,我与“一米阳光”实践队其他队员选择了历时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同踏上一条光荣的支教志愿之路。七天对于人生而言,时间很短,但一路上有酸、甜、苦、辣,是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XX年7月10日,是岭南师范学院“一米阳光”实践队到湛江市雷州官茂小学“三下乡”的第一天。9号我们已经提前到达官茂小学,在来的途中,我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激动是因为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的社会实践,对未知的七天也感到激动。忐忑是因为我害怕自己做不好,不能与小朋友们很好地相处和不能很好地担任支教老师这个角色。
10号早上我们举行了“三下乡”启动仪式,小朋友们很听话地准时在操场上集合,小朋友们对我们这些来支教的新面孔都感到很新奇,在我们发言的时候,他们都很有礼貌,尊重我们,安静地听我们发言。他们还是小朋友,相对于我们来说都比较爱玩,他们9号才考完试,本来可以一考完试就开开心心地去玩,到他们还能配合我们的社会实践留在学校上课,是很难得的。启动仪式结束之后,负责
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总结
妈妈在城里卖东西,一天也能挣个几十块钱,不舍得耽误,于是施肥就由我和妹妹包了。一般施肥都是采用丢的方式,就是一棵玉米旁边丢一小堆,但是鉴于土地过多,一棵一棵丢到妹妹开学也丢不完,就采用了撒的方式,这样就效率多了。虽然以前每年也都参与给玉米施肥,但是仍然还是缺少经验,量多量少难以把握。本来妈妈告诉我沟西那块地一袋化肥用不完还会剩一些,但是我们用完了一袋肥料不说,一块地还落下一大截没肥料可撒了。妹妹问肿么办,我说到家后就说一块地刚好用完一袋儿,反正撒下去的肥料也收不回来了,妈也不会来检查的。撒后来两块地的时候就有经验了,正好按照妈说的用量。
话说这干地里的活儿真的是又累有苦。开始丢沙子药时玉米还不是太高,能到肩膀高。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叶子都是长条状的,叶子边缘都有细小的排刺。由于大夏天的没有长袖薄衣服可穿,丢沙子药时叶子会把胳膊刮得通红,回到家里上面都是红疙瘩,奇痒难忍,好几天都过不来。到后来丢撒化肥时上玉米比我还高出一头,这时玉米的天花也冒出来了,每棵上面都有千百粒花药。不光胳膊被刮得通红了,脸上也是一道道红印子,更难受的是头上、脖子里落了好多花粉粒,再加上大夏天的天比较热,满身大汗,那更是浑身难受了。转一想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累一点儿又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短短十天的下乡生活,让自己变换一种角色,尝试另一种生活。快乐,因为收获了不曾有过的;紧张,因为发现了不足。曾想,不参加这次活动,其实也没什么关系,但经历过了才知道,有些感受总要亲历亲为之后才可获得,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于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参加这次活动的初衷,是想锻炼自己,让自己在真正走上教师岗位之前,通过实践,认识自己在这方面的长处和劣势。在安排了课时之后,怎样才能备好课,怎样上好一节课,都在课前排练了数次,然而直到真正站上讲台,才知道一节课是不可能真正备完,因为“课”是个无时无刻改变的过程,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当然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不断变化是最主要的方面,这给很大的启示。怎样更好的去捕捉学生的心理,更好的去对待和处理课上学生的“捣乱”和突发情况,这是对一个老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知识覆盖面,交流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和反应能力等等,无不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一节课不仅仅单单是上课和听课,师生的交流才是课的核心。这是这次下乡关于上课的一些感受。当然,很遗憾的是这次的下乡我没有准备专业的选课,所以不能就语文课本身有更深的体会,可惜得很。
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提供了我们和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的队员之间有了相
暑期三下乡日记
7月12日,写完《深夜时分》,休息了一会准备看世界杯总决赛,把2m的号借给朋友了,自己留了个512kb的,或许是万众瞩目,或许是人品问题,那画面,看30秒停5秒的,抓狂!梦中听到n人欢呼,醒来才知道原来是西班牙加时绝杀了荷兰,似睡非睡中就度过了这么难忘的一晚!
早上朋友买早餐我了,说是2m的号看球看得很舒服,他欢呼完了,才听到其他人欢呼,要的就是速度,呵呵!8点30分大活门口,集合出发,一个个红衣飘飘,虽然不是伙食管理委员会的,但是冒充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车慢慢驶出学校,剩下的就是漫漫长路!知道是去河池的一个县的一个镇,我不怕坐车,但是还是怕累的!不坐不知道,一坐吓一跳!我们17点多才到达目的地,心情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拍死了!我在车上给朋友发了条短信“当你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说明我还是活着的……”稍作整顿后一个不经意间就把这个镇大概走遍了,被逼无奈的选择了吃粉,恢复心情!第一天的三下乡就在这样的形式下过去了!
7月13日,总结来说是三下乡最有意义的一天!早上摆摊宣传法律知识、惠农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当地人还是很欢迎我们的。下午进行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情况。那任务是相当的有意义,需要你与当地的人面对面交流。来之前以为
暑期三下乡随感
今天下午一点三十分我们一行九人从长沙出发,坐大巴历经四个小时,也就是下午五点左右顺利到达了我们暑假三下乡的目的地娄底市桥头河镇。
其实九个人真的是个比较庞大的队伍,车程、行李、吃饭、住宿,都需要详细而又繁杂的安排好。而这一切几乎都由我们的组长--一个文弱的女孩子完全细致地安排好了。娄底是她的家乡,我们这么多人过来出动了大部分她家里面的人,只是今天第一天就麻烦到了她姑姑一家、舅舅一家。晚饭是在她姑姑家吃的,姑姑一个人住在镇上的一栋大房子里,丈夫和两个儿子都不在家里,姑姑实在太热情了,泡茶、吃西瓜、一大桌菜、饭后的冰淇淋、小吃……还十分热情的介绍我们去当地的旅游景点,弄得我们大家都十分不好意思。而在中间时候我们要帮忙也不让我们帮,我们中一个男孩子(算是男生当中的大厨了噢)抢着帮忙去切了一个菜,姑姑还十分夸奖他,我们不知道如何感谢,只好去买了些水果送给姑姑。而后,她舅舅又开着车来接我们去乡下的房子住。并且因为除了组长其他人都听不懂这边的方言,所以明天去调查的时候她弟弟还会专门赶过来充当“翻译”,想着这么大热天要陪着我们一起做调查,仍然觉得十分不好意思。总之,对于这次活动真的麻烦了很多人,然后接下来的几天还会麻烦更多的人,如果我们导师后天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