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食品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食品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增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条 本公司各部门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设备动力科备案。
第二条 经设备动力科进行可行性方面的技术咨询,方可确定检修项目或增置电器及机械设备。
第三条 为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门应协助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第四条 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设备动力科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五条 施工安装,由设备动力科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报告”方可使用。
二、使用设备管理规定
第六条 电气机械设备使用前,设备管理员要与生产管理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设备动力科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第七条 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设备动力科考核合格,上岗操作。
第八条 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九条 设备动力科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情况,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三、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规定
第十条 设备年久陈旧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拆除、报废之前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一、新增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条本公司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条经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方面的技术咨询,方可确定装修项目或增置电器及机械设备。
第三条为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应设一名兼职设备管理员,协助管理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第四条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五条施工安装,由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登记单”方可使用。
二、使用设备管理规定
第六条电气机械设备使用前,设备管理人员要与人事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维修部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第七条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维修部签发设备操作证,上岗操作。
第八条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九条维修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情况,并列入员工工作考核内容。
三、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规定
第十条设备年久陈旧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应申请报损、报废之前,应进行技术鉴定与咨询。
第十
食品生产防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产品防护,防止食品出现污染或损坏。
二 职责
2.1仓库负责辅料、包装材料防护工作。
2.2生产车间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及源水防护工作。
2.3仓库负责成品防护工作。
3原辅料包装材料防护
3.1运输辅料、包装材料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不能将食品与有害、有毒、有异味的物品同车运输。
3.2辅料、包装材料贮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垫板、货架上或容器中。
3.3辅料、包装材料库房采取防尘、防潮、防鼠、防虫等措施。
3.4辅料、包装材料应先进先出。
4源水及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防护
4.1源水储水箱及管道要保持清洁,确保源水质量。
4.2原辅材料与半成品、成品分开,防止物料与食品的交叉污染。
4.3生产工人应搞好个人卫生,进入车间应穿戴好工作服、帽,及时对手进行消毒,防止对食品造成污染。
4.4及时对设备、容器、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机油、残留的清洁剂、消毒剂等对食品的污染。
4.5搞好车间环境卫生,采取防尘、防鼠、防虫等措施,对生产设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防止灰尘、脏水、屋顶上的脱落物、水珠及蚊蝇、虫鼠等对食品的污染。
4.6
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卫生法》,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将食品卫生许可证悬挂于醒目处。
2、生产企业周围环境良好,25米内不得有暴露的垃圾堆、垃圾场、坑式厕所、粪池等孳生有害昆虫的场所,卫生区采取“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内外环境整洁。
3、严把食品及原料采购关,采购员采购食品必须按规定向供货方索取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明及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4、食品入库前要进行验收登记,食品贮存应做到分类存放,离地离墙先入先出,定期检验,及时清理;食品仓库内应防鼠、防潮,严禁存放亚硝酸盐及杀虫剂等有害有毒物质。
5、食品加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良好的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各工序连续进行,严禁往返,防止交叉污染。
6、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位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向;废弃食用油脂专人管理,盛放于标有“废弃食用油脂专用”字样的密闭容器内,定期按有关规定及时清理。
7、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污染。
8、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企业基本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iso900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公司内部各种生产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扩大企业对外宣传起到广泛的作用,调整好各部门的协调能力,规范各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现拟定《企业基本设施管理制度》:
(一)生产设备管理。为了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提高公司生产的安全管理,保障各种设施的良好运转。由行管部建立《设备档案》,并制定现推行电子设备及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包括电子显示屏、电脑、电视监控、发电机、空调、总电表箱、消防管网、厨房设备、公共厕所设备、办公设备等。1、电子显示屏、电视监控、发电机、总电表箱、消防管网、厨房设备、公共厕所、办公设备等,由专人负责管理,推行谁管理谁负责的保管责任制度,2、空调、电脑等由使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3、各级负责人不得将公司财务擅自挪为己用、外借、出租等不正当行为。4、负责人应遵从公司的规定使用以上生产设备,严格遵循设备的使用办法,如出现违规使用导致设备损坏或不能正常运行,由负责人承担责任。5、各级负责人在借出以上设备前,需要经公司行管部主任同意并配备说明外借缘由等必备内容,以书面形式办理外借手续。
(二)企业网站维护及更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外宣传,
设备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选择评价、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企业的设备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有两种运动的形态;一是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选购。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等,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一是价值运动的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用支出、折旧、更新改造资金的支出等。对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工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包括两种形态的全面管理。 (二)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设备管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专职的设备检修人员产生,即事后修理时期。这是现代化工厂刚开始产生的时期,在工厂中使用简陋的机器设备,用蒸汽机作动力。在初期,由于设备结构简单,维修不需要专门技术,维修由操作人员来完成,并且实行的是坏了再修的事后修理。 第二个时期是实行预防性的定期维修时期。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中,逐步推行与完善了预防性的定期维修制度。 第三个时期是设备的
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
安全设施是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运行的必要设施,必须保证各项安全设施的完好、可靠、灵敏,特制订本规定:
1. 建立安全设施档案,正确记载安全设施原始记录、运转、检测、检验、维修等情况。
2. 重要安全设施要有专管人员,并加强日常监护,保证安全设施完好。
3. 按国家规定,每年安全设施投入按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提取的20%,用于安全设施资金的投入。
4. 对设备的安全设施要依据“四有四必”的原则,达到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有台必有栏、有坑必有盖的要求。
5. 安全阀应灵敏、可靠,且每年应校验一次。
6. 防爆片应有资质单位制造,并有产品合格证。
7. 压力表应符合安装使用要求,确保正确性,每半年校验一次。
8. 液位计应保持清晰、易见,有防止破损的保护罩。
9. 安全设施发现有不完好或失效时应及时更换。
10. 温度、警示、警报、联锁各类电器、仪表等,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设备事故的区分与处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机动设备事故的处理。
2 设备事故的划分
2.1设备事故划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大类。固定资产原值五万元以下的设备不设重大事故,固定资产原值十万元以下的不设特大设备事故。
2.2 设备事故划分标准:
序号 | 事故情况 | 特大事故 | 重大事故 | 一般事故 |
1 | 造成停工损失 | 供电中断造成全厂停产一天以上或车间停产三天以上 | 造成全厂停电30分钟以上 | 造成全厂(或车间)停电10-30分钟 |
2 | 修理费用 | 修理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40%以上 | 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20-40% | 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10-20% |
设备事故停修时间:指事故发生后修复投产为止时间。
设备事故的损失:仅计修理工时费,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用:是指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
3 设备事故的分类
3.1 责任事故:由于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或粗心大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停车,以及维护保养不好,检修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3.2 质量事故: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设备事故的区分与处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机动设备事故的处理。
2 设备事故的划分
2.1设备事故划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大类。固定资产原值五万元以下的设备不设重大事故,固定资产原值十万元以下的不设特大设备事故。
2.2 设备事故划分标准:
序号
事 故 情 况
特 大 事 故
重 大 事 故
一 般 事 故
1
造成停工损失
供电中断造成全厂停产一天以上或车间停产三天以上
造成全厂停电30分钟以上
造成全厂(或车间)停电10-30分钟
2
修理费用
修理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40%以上
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20-40%
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10-20%
设备事故停修时间:指事故发生后修复投产为止时间。
设备事故的损失:仅计修理工时费,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用:是指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
3 设备事故的分类
3.1 责任事故:由于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或粗心大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停车,以及维护保养不好,检修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3.2 质量事故:由于设备原设计,安装不良所造成的事故。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条加强设备密封管理和"创建无泄漏企业"活动是化工企业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证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达到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标准,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的各分厂(部门)内所有设备的密封管理工作。第三条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1、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2、静密封: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例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冷却器、加热炉的外露接口;仪表设备上的孔板、调节阀及附属管线;电器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机床上的各种变速箱盖、立轴、各种变速手柄以及其它设备的接合部位,均作为静密封点统计。第四条密封点计算方法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为一个动密封点。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一个静密封接合处为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为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为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门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特殊阀门例